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2016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随之成功蜕变,体现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语文性、人文性、社会实践性和文化传承性是该学科的教学核心目标。对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来讲,唯一不同的就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學中非常明显的职业特色性,而且工具性结合人文性才是该学科成功转型,全面落实“职业人才培养”目的正确导向。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表征如下:
(一)特色化的语文文化传承。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语言基础文化基础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基本的语言文化渗透和常识性的文化引导为主,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基础语文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二)职业导向的语言工具性的强调。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工具性主要是指:结合职业特点和语文文化的渗透方式,要在语文的基础阅读模块,语言技能发展模块,语言应用模块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语言应用的实践能力,最后体现该门课程的工具性。
二、基于课堂实践和职业引导全面凸显该门课程的工具性
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社会的特殊领域进行工作,所以这些学生在接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职语文老师要在不同模块中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写,进一步优化这些学生应用语文学科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一)基于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纂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是这样设计课该门课程的,课本总体按照模块来划分,按照基础语言模块、语言发展模块和语言特色化应用模块。尤其是基础模块,是中职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首先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个模块中,建议语文老师优化教材内容,把一些名篇和普适性较强的篇目指定给学生进行课堂诵读,多人竞读和课外拓展阅读的形式,不但引导他们形成自主的阅读习惯,不断加强对基础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例如“闻一多的诗集选读”,诗人臧克家的人文故事,莫泊桑的《短片小说集》等,可以把知名度高的篇目推荐给中职学生,并让他们养成摘抄笔记和谐读后感的习惯,在课堂要进行检查和督促,逐渐培养他们在基础语言学习模块中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基于语言发展模块培养中职学生特色化会话能力。中职学生接触的语文课本版本多,每个地方都有差异性,但是这些教材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注重循序渐进,选材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而且更多的与职业导向和中职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相配套,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和历史文化名篇鉴赏的内容的时候,中职语文老师可以把这些名篇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故事的音视频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让学生在感官刺激和语言文化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话题分析与辩论”,譬如“基于职业理想和家国意识谈鲁迅弃医从文的事件”,学生各抒己见,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与协作,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强,而且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带着职业愿景和对职业的理解,充分表达他们思想,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和遣词能力就凸显了出来,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具备的优势都会一目了然,这样一来,语文老师只需要为他们甚至更多的情景化的语言会话内容,增加他们进行差异化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口语交际意识增强了,在需要应用语言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会话优势,这一点可以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三)基于语言应用模块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的习作能力。中职学生与高考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和语言积累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中职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性更多,职业文化内涵深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基于学生特点,设置基础语言名句的拓展写作,在逐渐过渡到三段论的议论文章的写作中,包括立论文和驳论文;最后过渡到综合性的语言写作,包括材料分析,古诗词鉴赏,职业应用的写作,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被很好的提高。
三、结语
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取决于职业素养融合职业应用,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落实语文的工具性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泽中.中职语文教学应体现其工具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5):89-89.
[2]刘玉春.中职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其职教特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4):78-78.
[3]常青,田慧.中职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职业技术》,2009(3):49-49.
杨泽中,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2016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随之成功蜕变,体现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语文性、人文性、社会实践性和文化传承性是该学科的教学核心目标。对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来讲,唯一不同的就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學中非常明显的职业特色性,而且工具性结合人文性才是该学科成功转型,全面落实“职业人才培养”目的正确导向。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表征如下:
(一)特色化的语文文化传承。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语言基础文化基础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基本的语言文化渗透和常识性的文化引导为主,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基础语文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二)职业导向的语言工具性的强调。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工具性主要是指:结合职业特点和语文文化的渗透方式,要在语文的基础阅读模块,语言技能发展模块,语言应用模块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语言应用的实践能力,最后体现该门课程的工具性。
二、基于课堂实践和职业引导全面凸显该门课程的工具性
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社会的特殊领域进行工作,所以这些学生在接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中职语文老师要在不同模块中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写,进一步优化这些学生应用语文学科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一)基于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纂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是这样设计课该门课程的,课本总体按照模块来划分,按照基础语言模块、语言发展模块和语言特色化应用模块。尤其是基础模块,是中职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首先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个模块中,建议语文老师优化教材内容,把一些名篇和普适性较强的篇目指定给学生进行课堂诵读,多人竞读和课外拓展阅读的形式,不但引导他们形成自主的阅读习惯,不断加强对基础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例如“闻一多的诗集选读”,诗人臧克家的人文故事,莫泊桑的《短片小说集》等,可以把知名度高的篇目推荐给中职学生,并让他们养成摘抄笔记和谐读后感的习惯,在课堂要进行检查和督促,逐渐培养他们在基础语言学习模块中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基于语言发展模块培养中职学生特色化会话能力。中职学生接触的语文课本版本多,每个地方都有差异性,但是这些教材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注重循序渐进,选材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而且更多的与职业导向和中职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相配套,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和历史文化名篇鉴赏的内容的时候,中职语文老师可以把这些名篇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故事的音视频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让学生在感官刺激和语言文化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话题分析与辩论”,譬如“基于职业理想和家国意识谈鲁迅弃医从文的事件”,学生各抒己见,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与协作,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强,而且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带着职业愿景和对职业的理解,充分表达他们思想,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和遣词能力就凸显了出来,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具备的优势都会一目了然,这样一来,语文老师只需要为他们甚至更多的情景化的语言会话内容,增加他们进行差异化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口语交际意识增强了,在需要应用语言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会话优势,这一点可以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三)基于语言应用模块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的习作能力。中职学生与高考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和语言积累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中职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性更多,职业文化内涵深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基于学生特点,设置基础语言名句的拓展写作,在逐渐过渡到三段论的议论文章的写作中,包括立论文和驳论文;最后过渡到综合性的语言写作,包括材料分析,古诗词鉴赏,职业应用的写作,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被很好的提高。
三、结语
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取决于职业素养融合职业应用,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落实语文的工具性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泽中.中职语文教学应体现其工具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5):89-89.
[2]刘玉春.中职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其职教特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4):78-78.
[3]常青,田慧.中职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职业技术》,2009(3):49-49.
杨泽中,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