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籍作家刘墉,有一次在一所中学演讲,会场很吵闹。轮到刘墉演讲的时候,情况也并未改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尽管有学生在下面讲话,但说到某个问题时,下面又会立即有反应;提问的时候,连最后面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这令他十分疑惑:难道这些中学生有一心二用的本事?一边聊天,一边还能听讲?
于是,刘墉找了几个学生座谈,很快有了答案。
“您知道我们听您演讲,听得多辛苦吗?”一个学生说,“我们得一边偷偷地说话,一边集中注意力,努力发挥自己的听觉,抓住您说的每一句话。”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安静下来,或者纠正爱说话的同学呢?”刘墉奇怪地问。
“那还了得!那不是要被骂做‘阿乖’、‘三好’了吗?会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虽然每个人都想安安静静地听讲,却又不得不装作很不屑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了上中学的时候,班里也经常有同学在老师提问的时候,故意说出一些怪异的答案,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并以此为能事;有的同学故意迟到、早退,时常莫名其妙地跟老师唱反调;有的甚至故意逃课去睡觉,以引得其他同学啧啧称其大胆,而自以为英雄。
向权威挑战,是多么英雄的事!不管对与不对,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就值得叫好!不是吗?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学生行为怪异的动因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被人关注、受人赞赏的心理。我们大人平时加班加点地工作,可以不计较报酬,却在乎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认可,总希望领导能知道自己的辛苦,承认自己的价值,甚至因为领导一句分文不值的“辛苦了”而喜形于色。
更何况是孩子!孩子比成年人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而想要实现这些的前提和唯一途径就是要首先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使我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众人皆知,我们长期以来从中得到的教益就是:好孩子不能撒谎,要诚实,撒谎的人没有好结果。可是,很少有人进一步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放羊的孩子为什么撒谎?
放羊的孩子孤身荒野,整天与羊为伴,缺少伙伴的欢乐与友爱,天长日久,一定会孤独和寂寞。为了摆脱这种心理困境,于是喊一句“狼来了”,引得全村的大人急忙赶来。大人赶来是想法救羊群,救孩子;而放羊孩子的心理,却是沾沾自喜于只喊了一句廉价的“狼来了”,就得到了众人的关注,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已经撒了谎,他所关心的仅仅是怎样摆脱孤独和寂寞,以至于“不择手段”。
然而,我们大人所关心的,只是要教育孩子不能撒谎,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内心的需求。
许多学生平时不引人注目,也不被人重视。他们上课调皮,下课捣蛋,搞恶作剧,令家长头痛,老师厌烦。但仔细想来,他们其实并无恶意,不过想借助“犯错误”这种极端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观察老师的反应,来检测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来满足“心理断乳”期的渴求。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在给其班主任老师的信中曾坦言:“老师,你把犯错的同学叫出去训斥的时候,我都非常地嫉妒!”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做出一些花样百出的“怪异”行为,让大人感到不可理喻。
其实,学生出现“怪异”行为是好事。这证明学生已经有了渴望被人关注的意识,已经有了主动成人成材的内在动力。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朴素情感,然而也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放羊孩子的父母和村民也许不懂得心理学,但作为现在的老师和家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和呵护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不然的话,仍会发生放羊孩子“被狼吃了”的悲剧。■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南麻五小)
这令他十分疑惑:难道这些中学生有一心二用的本事?一边聊天,一边还能听讲?
于是,刘墉找了几个学生座谈,很快有了答案。
“您知道我们听您演讲,听得多辛苦吗?”一个学生说,“我们得一边偷偷地说话,一边集中注意力,努力发挥自己的听觉,抓住您说的每一句话。”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安静下来,或者纠正爱说话的同学呢?”刘墉奇怪地问。
“那还了得!那不是要被骂做‘阿乖’、‘三好’了吗?会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虽然每个人都想安安静静地听讲,却又不得不装作很不屑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了上中学的时候,班里也经常有同学在老师提问的时候,故意说出一些怪异的答案,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并以此为能事;有的同学故意迟到、早退,时常莫名其妙地跟老师唱反调;有的甚至故意逃课去睡觉,以引得其他同学啧啧称其大胆,而自以为英雄。
向权威挑战,是多么英雄的事!不管对与不对,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就值得叫好!不是吗?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学生行为怪异的动因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被人关注、受人赞赏的心理。我们大人平时加班加点地工作,可以不计较报酬,却在乎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认可,总希望领导能知道自己的辛苦,承认自己的价值,甚至因为领导一句分文不值的“辛苦了”而喜形于色。
更何况是孩子!孩子比成年人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而想要实现这些的前提和唯一途径就是要首先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使我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众人皆知,我们长期以来从中得到的教益就是:好孩子不能撒谎,要诚实,撒谎的人没有好结果。可是,很少有人进一步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放羊的孩子为什么撒谎?
放羊的孩子孤身荒野,整天与羊为伴,缺少伙伴的欢乐与友爱,天长日久,一定会孤独和寂寞。为了摆脱这种心理困境,于是喊一句“狼来了”,引得全村的大人急忙赶来。大人赶来是想法救羊群,救孩子;而放羊孩子的心理,却是沾沾自喜于只喊了一句廉价的“狼来了”,就得到了众人的关注,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已经撒了谎,他所关心的仅仅是怎样摆脱孤独和寂寞,以至于“不择手段”。
然而,我们大人所关心的,只是要教育孩子不能撒谎,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内心的需求。
许多学生平时不引人注目,也不被人重视。他们上课调皮,下课捣蛋,搞恶作剧,令家长头痛,老师厌烦。但仔细想来,他们其实并无恶意,不过想借助“犯错误”这种极端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观察老师的反应,来检测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来满足“心理断乳”期的渴求。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在给其班主任老师的信中曾坦言:“老师,你把犯错的同学叫出去训斥的时候,我都非常地嫉妒!”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做出一些花样百出的“怪异”行为,让大人感到不可理喻。
其实,学生出现“怪异”行为是好事。这证明学生已经有了渴望被人关注的意识,已经有了主动成人成材的内在动力。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朴素情感,然而也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放羊孩子的父母和村民也许不懂得心理学,但作为现在的老师和家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和呵护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不然的话,仍会发生放羊孩子“被狼吃了”的悲剧。■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南麻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