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丢下我》中克隆人凯茜.H人物浅析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丢下我》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新品种克隆人令人悲伤的童话故事,一则引人深思的寓言。小说中克隆人短暂的一生不禁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悲悯情怀。本文以主人公凯茜·H为主,试图从存在主义的视野来浅析她勇于直面和超越人生之人生存在态度。借于此,也启发人类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千万别丢下我》;存在主义;凯茜·H
  
  一.引言
  
  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的小说《千万别丢下我》“似一曲挽歌,令人沉浸其中,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令人心潮难平又深受感动”(星期日先驱报)。作者详尽地描写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并刻意地给这些克隆人赋予了不同的带有字母的特殊名字,比如,凯茜·H,汤米·D,詹妮·B,雷吉·D等,暗示出他们在人类世界如简单的符号般存在。关于该小说的研究,大多学者都围绕主人公及其他克隆人没有反抗意识这一情节设置,对克隆人物种身份以及生存去向,黑尔舍姆体制等方面,而对于主人公凯茜·H(以下简称凯茜),克隆人的代表性人物,缺少全面的研究。因次本文就从存在主义的视野下来对她加以浅析。小说中,凯茜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她人生的大致三阶段---黑尔舍姆的时光,村舍的日子和成为看护员后的阶段,历经无忧无虑,困惑,悲伤,挣扎,无奈,坚强的情感变化,从而渗透出她勇于直面和超越人生之人生态度。这也启发人类去思考自身人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二.存在主义下的作者人生观
  
  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ltre,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文学家的书“就是为他的读者的自由而发出的自由呼吁”(让-保尔·萨特,412)。作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扎根于作者的自由之中,它是对读者的自由发出的一种呼吁”(让-保尔·萨特,400)。换言之,他主张的是文学艺术想象所要实现的人的自由创造性,就像他所言“实际上作家心里明白,他是为一些已泯灭的,被掩盖的,不能支配的自由而讲话”(让-保尔·萨特,374)。在《千万别丢下我》一文中,石黑一雄就是通过细腻的写作手法,娓娓道来这群克隆人短暂而又特殊的一生,站出来替这些在人类世界没有话语权的克隆人说话,同时也是对克隆人自由的呼吁与同情。
  此外,萨特强调的“作家的自由创造性绝对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要建立起与现实世界决然不同的心灵世界”(刘象愚,301)。在《千万别丢下我》中,石黑一雄所描写的世界,并非是我们当下的现实的人类世界,而是由人类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克隆人世界。这个新新世界也与我们当下的现实世界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讲,这些生活在新新世界的克隆人都毫无自由可言,而是仅仅被束缚与控制于人类世界。他们的生命背后都背负着同样的残酷事实:“复制人的事业养成旨在为外面的世界的正常人做好牺牲的准备,复制人必须依赖正常人的悦纳异己才能在这个浮世中觅得立足之地”(王景智,225)。正如萨特所说:“作家为社会描绘出它的形象,督促社会担当起自身的职责,或者促使它改变自身。人类世界的“不怀好意”而创造出来的克隆人,也让人类世界本身承受着“一种不愉快的内疚心理”。而这种“内疚心理”在目睹了克隆人凯茜勇敢直面人生与潇洒超越人生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渗透于人们的内心之中。对于人类世界赋予,甚至是强加于克隆人的命运,作者也同时作出了思考与质疑。
  石黑一雄也是利用该小说的虚构与假设来“暗示给我们应如何生存”(B.W.Shaffer,197)。虽然这群克隆人的生命短暂而特殊,但人类与他们却面临着同样的人生问题:生存与死亡。人们也在挣扎于生存与死亡之间,努力探寻着其意义与价值。从克隆人凯茜不难窥见一斑,在告知死亡的即将来临时,那种坦然直面人生以及超越人生的精神境界。萨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中,“存在是人的主观意识和无具体限定的,有待于人的主动选择而后充实和开展的自由,所以,人是自由的。本质则是人在不自知中被强加的所谓的客观属性,它是人类在不自觉中自己替自己编制的文化牢狱和抽象规定”(刘象愚,299)。对应起来,人的存在就是要直面人生,而其本质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人生。然而人类是否也可以在被告知生命即将结束时,像凯茜一样呢?在该小说中,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类之所以要依赖于克隆人供应器官,就是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对死亡的畏惧与逃避。
  
  三.存在主义下凯茜的人生观
  
  为了让小说更具说服力与感召力,石黑一雄的“后期小说比早期小说更多的应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B.W.Shaffer,ix)。这一特点明显地体现于他的新作《千万别丢下我》中。31岁的克隆人凯茜,即将走向死亡,以主人公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展开自己短暂的克隆生涯回忆,既是对过去生活的缅怀,也是对短暂的人生作的一个完结。这些克隆人关心着自己所谓的事业,成为捐献者,照护员,而这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感伤”(eerie poignancy)(B.W.Shaffer,197)。作者也利用此,来探索这群克隆人愤懑的内心深处与阴影,并展现出其直面人生与超越人生的人生观。
  ⒈直面人生
  凯茜回忆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即黑尔舍姆时光。黑尔舍姆,一个看似平静美好并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地方。这群生活其中的克隆孩子们,像凯茜以及她的朋友汤米,露丝等到村舍后,还把自己是来自黑尔舍姆而引以为豪并且觉得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之所在。在这里珍藏着太多有关童年的充满快乐,放纵,好奇等美好回忆。在凯茜的叙述里,她的朋友们沉迷于性,故意扮酷,用随身听听歌,怀疑与谈论老师等。他们是典型的青少年。但这个学校却把他们封闭于此,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这就是他们的特殊性,看似平常却又神秘。在石黑一雄的谈访录中,他也提到“我试图也让我的女儿生活在一个温室里,与外面的现实世界隔离开来”,“每个人都想删掉这个世界悲伤的一面,宁愿欺骗他们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B.W.Shaffer,199)。正如王理行对该小说的评价,“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迷失和隐匿的真相故事,一个简单的极具欺骗性的故事,却慢慢地渗透出非同寻常的情感深度和共鸣,全书充满了一种人类生命的脆弱感”(李维屏,121)。这群克隆人无疑就承受着这种虚假的欺骗,人类世界的一种蓄意的欺骗,监护人对他们的细心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温暖。
  然而当监护人露西小姐告知他们真正的身份后,这种欺骗昭然若揭,残酷的真相暴露在他们面前,直面人生的时刻悄然来临。就像露西小姐所说的残酷事实:“你们没有人可以去美国,没有人会成为电影明星。你们也没有人会在超级市场工作,像我前几天听到有人这么说。你们的一生已经被规划好了。你们会长大成人,然后在你们衰老之前,在你们甚至人到中年以前,你们就要开始捐献自己的主要器官。这就是你们每个人被创造出来要做的事。”①正如11岁的凯茜沉浸于那首《千万别丢下我》的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旋律之中时,对于当时站在门口的夫人来说,这是凯茜带着充满渴求的眼神紧抱着她熟悉且受到极度呵护的旧世界(克隆世界),但新世界(人类世界)俨然已呈现于他们面前:“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迅速来临。更科学,更有效,是的。对于以往的疾病有了更多的治疗方式。那非常好,却又是一个非常无情的残忍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紧闭双眼,胸前怀抱着那个仁慈的旧世界,一个她内心知道无法挽留的世界,而她正抱着这个世界恳求着:千万别丢下她。”(304-5)。
  这无疑是对凯茜未来的窥见与预示。但当31岁的她再次来整理这些回忆的片断时,又怎不心痛呢?她以及她的克隆朋友心中都难免会呼喊着“千万别丢下我”。因为他们的生命被人类世界所创造,却又被狠狠的抛弃。他们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充满疯狂,欢乐的童年,有血有肉,有着正常的身体器官,但却不是真正地,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他们的器官只是为了捐献给人类以延续生命,而这样也就结束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⒉超越人生
  在知道真相后,这群克隆人想通过传言中所谓的“可能的原型”来“一瞥自己的未来”。“当你见到了那个用来复制你的人,你就会一定程度上洞察你内心深处的自我,也许还能预知自己未来生活的某些事情”(154)。露丝在写字间寻找那所谓“可能的原型”,但写字间工作的妇人却“让我们觉得她不只是和露丝很像而已”(175)。事实上,露丝和那妇人就是两个彼此熟悉的陌生人,几乎就是彼此的翻版但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凯茜和其他克隆人内心没有言明但却深知的事实。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捐献器官来延续这个“可能的原型”的生命而已,但却无法拥有那种生活。
  在成为看护员的时光里,凯茜照料过她的两个好友,露丝和汤米。也正是由于看到他们俩的生命一点点地走向终结,她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也通过平淡的叙述往事来加以反思。在克隆人之间秘传着一个消息: 如果两个人能够证明真实的爱情, 就可以换取两年的生命,也就是推迟两年捐献。在凯茜当汤米的看护员的时候,他们俩也试图怀着美好愿望,决定去“夫人”那儿尝试推迟捐献,因为爱成为克隆人延长生命的最后筹码。具有爱的能力也是表明具有高级情感特性的证明。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对仁慈的感情总是怀有最强烈的同情倾向。真挚的爱情无疑是一种仁慈的感情”(亚当·斯密,45),然而他们单纯的爱终究不能战胜残酷的现实。“夫人”和埃米莉小姐---他们曾经的监护人,告诉他们推迟捐献只不过是一个不断被添油加醋后创造出来的谣传,而他们“所有克隆人,仅仅是为了满足医疗科学的需要而存在”。(292)这赤裸裸的真相,对于凯茜来说,也让她不再幻想于过去的简单单纯,而转向去思考生存的现实意义,去理解存在于人类世界的意义与价值。
  四.结语
  英国曾说:“不论他笔下的人物有多么荒谬或陷入迷失,石黑一雄总是对他们表现出无比的柔情”(李维屏,120)。而克隆人坦然面对死亡与其悲剧的结局,不免给人平添一种悲哀感与心碎感。在对自己短暂一生的回忆,叙述和思索中,凯茜平淡的叙述虽然常常令人心酸,但它“直接展现的感情上的效应,比起一部描写疾病,自我牺牲和对个人自由的严厉限制的小说中可以期望的,要强烈的多”(李维屏,121)。只有在细心阅读完本书,静静的回味与反思中,才能充分体会到作者笔下人物承受之重和作者个人的思考。石黑一雄就是以这种持续而平稳的节奏来引领每位读者逐步达到这一认识。
  “现实存在的人面临‘界限状况’和‘挫折’时才能显现人的存在。因此,雅斯贝尔斯把悲剧看作是存在主义艺术的典型”(刘象愚,292)。作者用悲剧这种“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形式”(尼采,54),对克隆人的生命致以敬礼。凯茜以及所有克隆人的悲剧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们存在于人类世界的直面人生与超越人生的人生观。她对过去虽短暂却充斥太多的回忆的黑尔舍姆,农舍的时光的缅怀与坦然面对死亡,也给人类在生存与死亡问题上提供了一个缩影与启发。
  
  注 释:
  ①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M].朱去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89页。下文出自此书引文只标页码,不再另注.
  
  参考文献:
  [1]让-保尔·萨特.《为谁写作》.杨剑,译.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年.
  [2]刘象愚.《外国文论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王景智.“何处是儿家?《别让我走》中家的变奏与衍异”.《中外文学》,2007(6).
   [4]B.W.Shaffer & Cynthia F.Wong. Conversations with Kazuo Ishiguro.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8.
  [5]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7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
  [6]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7]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人均寿命由于科技的进步生活品质的提高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现代日本社会仍旧面临着高自杀率的挑战。本文将重点从日本人在“死”方面的特殊性入手进行对日本人的简单剖析,并介绍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直面和美化。  关键词:自杀;死;日本人;美化    进入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日本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寿命最长的国度,但同时日本的自杀率也高居榜首。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1年《世界卫生统计资料》
期刊
摘 要: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同处于世纪之末,都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创作作品题材类似,运用在绘画中的隐喻元素极为相似,对传统绘画做出了创新,在艺术追求上都遭受到过质疑,但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都脱颖而出,其艺术的成就都被世人所敬仰。本文通过比较克里姆特与比亚兹莱在艺术追求上的异同点进一步分析两者在构图、艺术表现上的成就,以及其成就对后来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克里姆特;比亚兹莱;构图;艺术表现;设计 
期刊
摘 要:在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中,最让他得心应手的,还是他的喜歌剧创作。其中,真正代表莫扎特高度成就的喜歌剧作品是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部歌剧中,处于第三等级的苏珊娜这个角色在剧情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在剧中人物安排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和艺术魅力。本文就以苏珊娜所演唱的女高音咏叹调为切入点,对莫扎特喜歌剧的音乐语言特色进行初探。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喜歌剧;苏珊娜;咏叹
期刊
Abstract:The story of Wuthering Heights is mixed with love and hatred. Heathcliff’s humiliation and misery prompt him to spend most of the rest of his life seeking revenge on Hindley, Linton and the n
期刊
摘 要: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茨威格将精神分析引入文学创作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他的小说中作家热衷于表现女主人公的本我冲动,在非理性的神秘力量蛊惑后作出的荒唐行为,描写她们内心的悔恨和痛苦的挣扎。本文主要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来具体阐述作家细腻的心灵描写方法,以此表现作家对广大女性的同情及对她们人格的尊重,人道主义情怀浓厚。  关键词:茨威格;精神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
期刊
摘 要:这篇文章对音乐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音乐的发展到流行音乐的盛行,乐器的不同介绍,著名音乐家和著名音乐曲子的介绍等等不同的方面对音乐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做介绍。认识到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质。  关键词:音乐鉴赏;发展;品位提升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
期刊
摘 要:声乐钢琴伴奏是一门复杂的、多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学科。它分为正规谱伴奏(简称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类。一定的音乐理论和相当的钢琴技能技巧是弹好伴奏的前提条件,而音乐综合能力则决定着伴奏的层次和水平。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歌唱者的合作过程中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歌唱者的配合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最终共同完成艺术作品,达到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效果;形象
期刊
摘 要:经过近几年的学习与教学,本人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总结了“动”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法,即“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动心思——动情评”。在美术鉴赏课中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心、动情的鉴赏习惯,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美术鉴赏;动眼;动口;动脑;动情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
期刊
摘 要:现今社会,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寻求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也是愈来愈多;法律程序复杂,医疗纠纷的特殊性,医患双方的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法官在医学方面知识的匮乏导致必须有独立的具有相关知识的第三方来介入医疗纠纷进行鉴定以便于纠纷的解决。我国目前的医疗侵权鉴定状况是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与医疗司法鉴定制度并存,两者并存不仅没有多了一种救济的方式,而且导致我国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相当混乱,在司法实践中,法
期刊
摘 要:索尔仁尼琴不仅是属于苏联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反叛是索尔仁尼琴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他的反叛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一种反叛的的因素,也正是因为他的反叛,彰显了他的价值。索尔仁尼琴是一个天生的反叛者,是一位永久的反叛者。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自由;反叛    索尔仁尼琴算得上是地道的苏联作家,他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长在马列主义思想的红旗下,但他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