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资源具有观赏灵活化、形式多样化、题材广泛化、情感丰富化等特点,可以满足人们真实、广阔地感受生活的愿望。如果把它较好地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使说教式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教学;情感
目前,我所面对的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90后”学生,平日里他们对人、事、物情感的淡漠程度令我感到震惊。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授课方缺乏感情色彩,使语文课失去了人文课程教育的意义,更加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利用那些把语言、绘画、舞蹈、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素材性影视资源”,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那沉寂无声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呢?
一位教师根据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主题,选择了《子熊故事》这部电影让学生观看。这部电影是根据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基山脉中人与熊之间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在原始森林里,熊妈妈正带着熊宝宝约克寻找蜂蜜。结果,熊妈妈被一块巨石砸死,熊宝宝不得已踏上了独自生存的艰险之路。它遇到了被猎人伤害的成年灰熊,灰熊一心想要报复伤害它的人类,对待约克十分冷淡。但熊宝宝的行为感动了灰熊,它们一路走来遇到了各种险情,在危机重重的原始森林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影片结束了,但是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看来,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只是以前被教师忽视了,或者说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是超乎想象的。总之,这堂课达到了本单元的情感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总结如下:
一、生情
生情即是萌生爱怜之情。作品开头,熊宝宝瞬间失去爱它的母亲,于是它竭尽所能救自己的母亲,但是面对巨大的岩石它无能为力。晚上它做了恶梦,梦境醒来发现了一只蝴蝶,那只蝴蝶仿佛就是母亲的化身,带着它去寻找另一片天地……整个片子几乎没有对白,更没有繁杂的情节,但它依然震撼人的心灵,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上的冲击以及令人感动的母子深情。
其实,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一天地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开了父母,父母晚年时孤独无依,对人生燃不起希望,也就更容易被百病侵蚀了。事实上,人生苦短,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何等的短暂,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地孝敬他们,不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二、悟情
悟情即是情绪性领悟。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影响人们行为类型的数量上、趋力的强度上、影响的效力和承诺上,情绪性领悟都要优于理性领悟。
在作品中,当灰熊面对失去猎枪的猎人时,猎人恐惧得浑身颤抖,但是灰熊却做出了不伤害人类的选择,竟然掉头离去。当猎人重新拿起手中的枪时,他再也没有勇气瞄准那头刚刚放过他的灰熊,这也许就是动物的本性吧。事实上,只要有动物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那么一群穷凶极恶的猎人,他们把自己当成是大自然的主人、上帝的主宰,带着极大的野心想要征服自然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许只剩下凶狠和残忍。
当然,这部影片除了血腥的厮杀场面之外,还有更多的温情存在,学生也正是被这种温情所感动。细细品味才发觉,这部影片完全是导演按照人类的情感世界来记叙大熊与小熊、人与熊之间的故事。故事中小熊的善良与可爱感动了大熊,大熊终于接纳了小熊,时刻保护着它。结尾处,两只熊在山洞里冬眠,山洞外面是皑皑白雪,小熊依偎着大熊就像之前依偎在妈妈身旁一样的幸福,虽然外面无比寒冷,但是大熊毫无保留地把生命的温度传给了小熊,就如同人类受到伤害后得到亲人、朋友的慰藉一样。自然界的生灵万物都充满了情感,它们是伟大的。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它给了我们一定的视觉冲击,也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升华。
三、融情
融情即是对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化或者升华。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有感染力、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要抓住作品的灵魂与动情之处,大肆渲染学生的情绪,揣摩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高涨并得以升华,最终把作品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完善学生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是啊,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个生命都充满了情感。正像影片结尾处出现的一句话:“震撼人心的不是捕杀,而是给予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应该像对待人类的生命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动物。”看了《子熊故事》我们懂得了,人类应该客观地从长远利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尊重自然、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于是这节课再次彰显了活动的主题“我们热爱大自然”。
参考文献:
[1]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EB/OL].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3100.
[2]艾俪尔.不只是熊的故事[EB/OL].http://movie.douban.com/
review/1657082/.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教学;情感
目前,我所面对的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90后”学生,平日里他们对人、事、物情感的淡漠程度令我感到震惊。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授课方缺乏感情色彩,使语文课失去了人文课程教育的意义,更加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利用那些把语言、绘画、舞蹈、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素材性影视资源”,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那沉寂无声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呢?
一位教师根据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主题,选择了《子熊故事》这部电影让学生观看。这部电影是根据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基山脉中人与熊之间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在原始森林里,熊妈妈正带着熊宝宝约克寻找蜂蜜。结果,熊妈妈被一块巨石砸死,熊宝宝不得已踏上了独自生存的艰险之路。它遇到了被猎人伤害的成年灰熊,灰熊一心想要报复伤害它的人类,对待约克十分冷淡。但熊宝宝的行为感动了灰熊,它们一路走来遇到了各种险情,在危机重重的原始森林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影片结束了,但是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看来,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只是以前被教师忽视了,或者说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是超乎想象的。总之,这堂课达到了本单元的情感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总结如下:
一、生情
生情即是萌生爱怜之情。作品开头,熊宝宝瞬间失去爱它的母亲,于是它竭尽所能救自己的母亲,但是面对巨大的岩石它无能为力。晚上它做了恶梦,梦境醒来发现了一只蝴蝶,那只蝴蝶仿佛就是母亲的化身,带着它去寻找另一片天地……整个片子几乎没有对白,更没有繁杂的情节,但它依然震撼人的心灵,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上的冲击以及令人感动的母子深情。
其实,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一天地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开了父母,父母晚年时孤独无依,对人生燃不起希望,也就更容易被百病侵蚀了。事实上,人生苦短,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何等的短暂,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地孝敬他们,不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二、悟情
悟情即是情绪性领悟。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影响人们行为类型的数量上、趋力的强度上、影响的效力和承诺上,情绪性领悟都要优于理性领悟。
在作品中,当灰熊面对失去猎枪的猎人时,猎人恐惧得浑身颤抖,但是灰熊却做出了不伤害人类的选择,竟然掉头离去。当猎人重新拿起手中的枪时,他再也没有勇气瞄准那头刚刚放过他的灰熊,这也许就是动物的本性吧。事实上,只要有动物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那么一群穷凶极恶的猎人,他们把自己当成是大自然的主人、上帝的主宰,带着极大的野心想要征服自然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许只剩下凶狠和残忍。
当然,这部影片除了血腥的厮杀场面之外,还有更多的温情存在,学生也正是被这种温情所感动。细细品味才发觉,这部影片完全是导演按照人类的情感世界来记叙大熊与小熊、人与熊之间的故事。故事中小熊的善良与可爱感动了大熊,大熊终于接纳了小熊,时刻保护着它。结尾处,两只熊在山洞里冬眠,山洞外面是皑皑白雪,小熊依偎着大熊就像之前依偎在妈妈身旁一样的幸福,虽然外面无比寒冷,但是大熊毫无保留地把生命的温度传给了小熊,就如同人类受到伤害后得到亲人、朋友的慰藉一样。自然界的生灵万物都充满了情感,它们是伟大的。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它给了我们一定的视觉冲击,也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升华。
三、融情
融情即是对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化或者升华。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有感染力、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要抓住作品的灵魂与动情之处,大肆渲染学生的情绪,揣摩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高涨并得以升华,最终把作品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完善学生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是啊,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个生命都充满了情感。正像影片结尾处出现的一句话:“震撼人心的不是捕杀,而是给予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应该像对待人类的生命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动物。”看了《子熊故事》我们懂得了,人类应该客观地从长远利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尊重自然、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于是这节课再次彰显了活动的主题“我们热爱大自然”。
参考文献:
[1]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EB/OL].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3100.
[2]艾俪尔.不只是熊的故事[EB/OL].http://movie.douban.com/
review/165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