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秀雅 自然天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东村人氏,原名永祥,号晋祥,后改名“公朴”,另取一号“朴如”。他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名主战士,社会教育家,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1919年,在上海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担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翌年,南下广州,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愤然脱离国民党,出洋赴美半工半读。学成后在欧美各地进行社会考察。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进步文化事业。1936年11月23日,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镇压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李公朴和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46年7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云南昆明。
   纵观李公朴先生一生,是为民主而奋斗的一生,他的书法作品也和民主斗争紧密结合。可以这样讲,少年时期私塾的学习经历,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功底,中学、大学的经历,奠定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主救国思想。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到:“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从现存的李公朴先生手迹来看,其书法的源头主要来自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和苏东坡的行楷书。《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楷书的代表作,其结体舒展巧丽,笔画沉着有力,疏密搭配得当,很有节奏韵味。从整体效果看,行距、字距较大,但在统一中又见顾盼生姿。苏东坡行楷书的特点是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特别是转折处顿笔较为明显。这在李公朴先生的楷书中能见到明显的痕迹。
   从时代风气来看,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仍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不安局面,残酷的抗日战争和连年的国内战争,使人们处于战乱与生存的威胁之下,时代不可能给书法家提供悠闲的创作氛围。而且,当时的文化人,包括新型文人学者、新型画家、新型政治家,他们本身是旧文人出身,但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具有新学的素养。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把书法作为大事或职业来从事,并不存在“先散怀抱”的准备过程或谨小慎微的创作心态。再有,他们中优秀者大多学贯中西,因此,也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已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书家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他们从事书法说到底只不过是追求事业之余的一种适性、美观的书写而已,所以他们的“创作”自然带有举重若轻的洒脱心态,其书风也就不会是传统式的工稳与闲雅了。
   1936年12月6日,李公朴和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被上海公安局押解到苏州江苏高等法院,羁押于看守所。在长达8个多月的羁押生活中,他应沈钧儒之约用小楷写下《羁押诗》:“羁押生活不自由,不自由后才知自由的好处!自由自由大众的企求。羁押生活不自由,不自由也有好处;若非如此,好友怎能长欢叙。在羁押生活中,大家利害相同;六个是人一人,彼此互谅苦衷。在羁押生活中,并无彷徨的烦恼;因为过去的一切,没有什么做错了,自知不易,知人更难;在羁押的生活中,友谊增进了无穷!不要怨人不了解你,只怕你不了解人;四个月羁押生活中,我于此领悟重重!羁押生活单调,大家不妨“胡闹”!引吭乱叫,轰然大笑,所为何事,莫明其妙!”整诗写的俏皮幽默,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从容不迫的斗争精神。书法端正从容,布白疏朗妥帖,通篇错落自然。点画精到,书法雅丽,有矜庄严肃之象。虽是小楷,但气韵内敛,又有大字气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国内政治形势异常险恶。李公朴按照周恩来同志的安排,离开重庆到云南活动。李公朴在考察了滇南、滇西后,寓居昆明。他广交地方军政界人士,联系学者名流,探讨时事政治,促进团结,呼吁民主,坚持抗战。他组织青年成立读书会,举办演讲会。创办北门书屋、北门出版社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发展西南文化教育事业。这时期,他写下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大字条幅,并在一边用小楷写下了“惟其不惑所以不忧,所以不惧。吾辈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抱着真理,为民族人类服务,有什么疑惑呢?”送给友人,以宣传民主精神,激励革命斗志。 作品中我们看到从大字到小楷一气呵成,如大海般波澜壮阔,没有一笔胆怯之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毫不左顾右盼,充满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作品继承了苏轼的书风,用笔重顿,中宫收紧,四面开张,横极平,竖简直,撇画锐利,捺画轻扬,用笔峻利,爽直,少蕴藉、极刚硬,显示了一种生拙的魄力。在作品中,已能充分觉察李公朴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落款题字,便更为深邃。使人对于这幅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在题字中,李公朴以如椽之笔,写下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从这两幅作品来看,书法、诗意,已和公朴的生命本身融汇为一体,一同成为作者心象最为主观的外化,表现出他光明磊落的人生观,坚信抗战必胜,人民必胜,日寇与反动派必败。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为了民主,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作者简介:谈大庆(1964.3-),男,江苏省常州市人,大学本科(南京师范大学),馆员,常州市武进区文管办,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执法、书画理论、青铜器。)
其他文献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主峰为火山椎体,最高峰白头峰(今在朝鲜境内,称将军峰),海拔2746米,中国境内的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主峰椎体顶端凹部,水面海拔高度为2189米,是我国境内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东北境内的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   一、长白山地理名称演变及“不咸山”辩疑   在奔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长白山有过诸多称谓。《山海经·东山经》
期刊
摘要:拉美的魔幻主义给莫言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引起他强烈的共鸣。莫言的《食草家族》和《百年孤独》出现了两个相似意象:《食草家族》的“蹼膜”和《百年孤独》的“猪尾巴”。两个意象都反映出不同民族、历史背景的作者对文明与野蛮的主题及其生命哲理的认识。   关键词:百年孤独;食草家族;猪尾巴;蹼膜   “猪尾巴”具有的动物性特征,使人们在文明中低下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护理中语言沟通能力不足的表现和后果后,探明了目前我国卫校护理学生职业语言沟通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卫校护理学生的职业语言沟通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卫校;护理专业;职业语言沟通   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康复有着积极而重要作用,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持续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其职业语言能力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在卫校
期刊
摘要: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与《纽约时报》的房地产报道为例,研究了两家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取样和分析,发现两报在写作风格、主题选取和视角选择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针对上述差异,为两份报纸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关键词:21世纪经济报道;纽约时报;深度报道   一、研究背景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自2009年
期刊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农村小说。因为总是融不进小说里的人、事、物,总是有一种隔膜。读《秦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获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想拜读一下这获得中国文学最高殊荣的作品。   初读《秦腔》,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开始阅读《秦腔》困难的让人恼火”!人物的众多,叙事的一反常规,都让我几次放下了书本。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还是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贾平凹作品还是读过
期刊
摘 要:“藏汉双语”教育是我国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篇论文中,文章试图以通过民族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法,个人访谈法,对迭部县的“双语”教育情况做一个整体性的分类描述和分析,通过了解迭部县“双语”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在迭部县“双语”教育中的问题与困难,研究发展迭部地区“双语”教学的不同类型和模式问题,为迭部县“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措施和建议,为迭部县“藏汉
期刊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中极易寻得到劳伦斯的踪影。劳伦斯对于莱辛来说,是写作的启蒙老师,同时莱辛在思想上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劳伦斯的观点。文章对莱辛的短篇小说《去十九号房间》与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精品之一《菊花的幽香》的进行对比阅读与分析来揭示两者的互文性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将存在于莱辛的劳伦斯一一呈现。《去十九号房间》与《菊花的幽香》都是两位作家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两位作家写作特点与思想。  
期刊
围棋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形态显现,包孕了中国智慧的基因和复制着中国文化的密码。日本有位学者曾著文认为围棋和象棋都源于中亚地区的一种叫“盘戏”的古代游戏。“盘戏”东进则演变为围棋。不论围棋起源于中国,还是盘戏在中国演变成围棋。两种关系都肯定了围棋与中国的特殊关系。   首先围棋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天道观”有共同的基础,那就是——“和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评论说“和谐相依,方
期刊
摘要:网络小白文是指文采简单、缺乏美感、情节单调却又非常受欢迎的网络小说。以《星辰变》为代表的网络小白文,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学所追求的练字练句,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而呈现出文本语言浅白通俗、人物形象塑造简洁明朗、情节安排单一重复的特征。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学网络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催生了以读者为中心的“读屏时代”全面到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小白文的萌芽和兴起有着特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然而,
期刊
提到人类学,大家难免会想到原始、土著、奇风异俗等等,这虽有失偏颇,却也说到了近代人类学的起源上。近代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说与以西方为中心的近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密不可分。西方通过殖民扩张输出商品、进而霸占领土,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在这么一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殖民地,西方殖民主义者迫切需要了解殖民地的风土人情。逐渐地,这种搜集、了解殖民地风土人情的工作发展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民族学或是人类学。但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