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写湘西茶峒的爱情故事,自然纯朴的爱情、民风正是这部小说的特点。然而沈从文正是借淳朴来批判所处社会的动荡。他的时代意义至今仍然值得很多人探索。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翠翠;爱情;淳朴
他,有一颗纯净的心,有一种“乡下人”的气质。他的呐喊融进他的边城世界里。
沈从文,中国文学史上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然而,他的中篇小说《边城》更是被一些城市的中小学的教材所收纳,正是因为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的那种天真、淳朴、自然的湘西风土人情给人一种美好的想象,正是他的淳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了那个世界的美好,一种毫无违和感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睛里。沈从文那种纯净世界,美好爱情在很多人的教育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现在我更加有想要探索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的欲望。也想向大家展示在我心中的沈从文。
文学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以生活的轨迹为主线,描写作家内心所向往的世界,文学的写作不是一味地描写生活,更是需要通过生活这个创作的素材中寻找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每个作家创作都有独特的写作特点,例如鲁迅,沈从文,老舍......我更加喜欢沈从文,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给我一片明镜和欢喜、淳朴与自然。湘西世界的那种微妙而神奇的人际关系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水云》中说“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他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一种有生物的美与爱有所启示,在沉静中生长的宗教情绪无可归纳。①作家想要创作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不仅需要一颗好奇的心,而且需要善于探索的人生经历,沈从文儿时对学堂生活的厌恶,以至于他时常逃课,虽然会得到塾师和父母的体罚,但仍然保持一颗天性的心,不屈不挠,一直走自己的路,以至于他的父母对他的重视度下降。他的童年就生活在湘西那种自然纯朴的社会中,青树绿草、鸟语花香、屋舍俨然,完全一幅清新、淳朴的扣人心弦的乡村风景中去经历这种纯净世界的美,沈从文从小生活在朴素纯净的世界里,以至于在写作《边城》中,把这种大自然,纯朴的环境里孕育出来最高形象,展示在边城世界中,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可以把质朴写的炉火纯青,如鱼儿得水,这也是他的艺术魅力。
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展示作家内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作家对于世间素养的把握,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修养的体现,如果想要写就一本经世而不朽的名作,必须体现一定的道德素养的灵魂,给人们的阅读以一种精神的提升,知识的扩展,提升读者的内在心灵素养,这才是一名优秀的作家所应该给予世间的精神财富。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更是需要以文学的笔调来救赎世界,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正是他看到这个世界人们内心的麻木与涣散的精神之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立志要拿起笔来给人们精神开辟一条路,像沈从文,他生活在乱世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谨慎防备,失去了作为人的最平静的一面,所以沈从文决定拿起笔写出自己内心的世界,让读者用自己的判断尺度来了解边城,了解这样一个自然淳朴的世界,以得到心灵的启示。这样的大家,他们的文学能够在文学界占据很好的文学地位的主要原因,正是他们不单纯的宣泄内心,更是救人,救社会,救国家,他们有一颗爱国的心,救人们于水火。这种正能量带到社会中,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如果处于乱世而每个人都麻木不仁,自私自利,没有人站出来戳穿这个伪世界,不可想象,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心灵什么样子。现如今,这种能够用灵魂创作,用灵魂唤醒人们内心真正的沉睡的心灵的人真的很少了,这就需要以后的作家能够承担责任文字的救赎作用。
一、乱世里歌颂淳朴
乱世出英雄,在创作《边城》的动因是湘西社会正遇少数民族叛乱,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对于他赖以生活的湘西世界,从原来的民风纯朴,到现在动荡不安,百姓失去了原来的纯朴,自然,和谐,美好,代之而来的是横征暴敛,百姓吸食鸦片,正确的价值观已经完全扭曲,面对这样的环境,给作者心里留下很大的不安,他一直爱着的那个世界,养育他的那个世界,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一个有良心的湘西的人,是多么的痛心,他决定动手来拯救人们的内心,让人们看到一个纯朴的世界,让湘西以及全中国人看到,我们向往的世界的美好,以及现实的残暴,这是作为一个爱国,爱家乡,有理想,有志向的人的内心的呐喊,很多人说《边城》违反历史发展规律,没有惊世骇俗的直指国家弊病,对黑暗发起进攻,没有挽救国家危亡,然而沈从文没有直接揭露,而是把美好展现在人们眼前,和当今的黑暗形成对比,相反,他歌颂人们最自然的善,唤醒人们内心最纯净的心,崇尚道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边城》在那个时代不被大家理解,也许在和平的年代里,大家才真正静下心来解读沈从文内心的呐喊,这就是大家很多说的《边城》是不幸的产儿。然而在新时代到来之际,《边城》才被人们注意到,才开始研究它真正的艺术价值,才奠定了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受到很多人的喜欢,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正是湘西纯朴民风的产物,她自然的性格让她身上流露出与现实的深刻对比,形成一种个性新鲜的形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不是一个真的形象,她长的“像个观音样子”傩送也说她长的很好看,这样的美丽以及她身上带有大自然的灵气和俏皮,就像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这个只有在作品里的形象和现实中人们冷漠,荒凉的内心形成对比,翠翠身上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傩送,但是又羞于表达,从爷爷嘴里听来傩送天保的消息,使得她对美好的爱情的一丝淡淡的忧伤,沈从文处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把心中的忧伤点缀到翠翠的身上,使得翠翠变成一个可爱,美丽又有一丝忧伤的存在。
二、淳朴爱情遇见封建礼教
《边城·题记》中说过“他的朴素的叙述,是让读者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的伟大和目前堕落处”②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这种精神才能流传千古。沈从文的小说多表现自由恋爱,追崇人性最初的美和放纵,追求以一种纯天然的眼光看待爱情,然而爱情在这个世俗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和傩送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那个年代,都是说媒的时代,很多都是父母做主,甚至有人在没有见到男方的情况下就许了终生,很少有人突破封建礼教的层面去追寻爱情,然而,沈从文笔下的老渔夫尊重翠翠的爱情,在大老派媒人来了说媒时候,他并没有给大老一个准确的信儿,而是在打发他们走后才询问翠翠的意见,“不咧,人家以为这件事情你老人家肯了翠翠便无有不肯呢”而老船夫回答“不能那么说,这是她的事啊”③他一个处在封建时代的人,却有了不一样的思想,他尊重女性,尊重爱情,崇尚爱情自由,同时在翠翠母亲的身上体会到这个时代所给他的家庭带来的不幸。他不希望女儿的不幸发生在翠翠身上。而主人公翠翠更是一个爱情的种子,老船夫在翠翠的身上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翠翠的母亲被封建礼教害死,而翠翠也是一个追求爱情的人,沈从文写了两个相似经历的人,第一个在这过程中被夭折,而翠翠,是他对封建礼教的束缚的挣脱的又一次试探,翠翠真性情,质朴,她为了爱情,刻意去在渡口边等待傩送回来,而且又不失女性对待爱情的忠贞可爱,塑造了一个活泼俏皮却又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傩送,一个强健的水手,他有机会去得到一个碾坊,这么优越的条件,门当户对,但是他却愿意为了翠翠放弃碾坊而却要做一个摆渡人,这种敢于追求自己爱情的人,在那个时代很难得。沈从文描写了三个主人公,都敢于突破爱情,承认爱情,追求自由,这表现了沈从文追求对自然生命更高层次的发展,他使生命“粘附到这个民族向上的努力中”!④
三、翠翠的忧郁形象
《边城》最终的结局很凄惨,一场大雷雨,唯一的亲人爷爷去世,屋后的白塔倒塌,渡船被冲走,傩送下了桃源,这一夜之间,翠翠似乎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美好都烟消云散,这个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可爱女孩变得一无所有,想到这里,会觉得很痛心,原本一个纯天然的孩子,一下子被一切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其实这场暴风雨来的是必然的,因为它暗示着即使再纯净的心灵也有一天会被世俗熏染,不是你沾染世俗,而是世俗就会找上门来,让你一夜之间轰然倒下,逼着你接受这样的现实。文中字里行间透漏着沈从文所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回不来了”⑤一个美好的爱情,就这样悄然而逝。体现了作者对世事发展的无奈与悲哀。时过境迁,珍惜每一时刻吧,如果它美丽就请多看几眼,能记住最好,也许下一秒,花儿败了,树叶落了,再美好的事物不易保留。
沈从文赞美美好的亲情,翠翠和爷爷的亲情或许不是惊天动地,但是平平淡淡里透漏着至深的感情,他们相依为命,生活很简朴,但是却充满了无限的爱,爷爷是个充满爱心的老船夫,他热爱他的事业,总是勤勤恳恳的做着自己的工作,随着翠翠的慢慢长大,她开始体贴她的爷爷,爷爷有时候倦了,躺在石头上睡着了,她就决不叫醒爷爷,而是代替爷爷摆渡,生活中也无不体现着爱,爷爷出去集市买东西,因为大度,买酒给别人喝,喝起来没完没了,待爷爷回来之后,东西没有买多少,钱和葫芦都没有了,但是翠翠却没有埋怨爷爷,而是和爷爷打趣,懂得爷爷的内心的善。在爷爷生病之后,她逼着爷爷喝药,一边代替爷爷摆渡,一边跑回来嘘寒问暖,平平淡淡的事却足以看出他们深刻的爱,沈从文以小见大,借平凡来写不凡,体现了人世间的亲情的珍贵,丰富了《边城》的感情色彩,那种美好的亲情的爱是我们一直所珍惜的,借世间最伟大的爱来唤醒人们内心沉睡的心灵,感化人们的爱。挖掘人们内心的善人世间尚有爱在,我们就要爱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我们的美好
四、同是美好世界却意义不同
边城人民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同,桃花源里的百姓是与外界的一种彻底的隔离,不与世争,不闻世事,与世隔离,而茶峒人们是处在世事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山村,在现实中,而又有我们认识到的社会不同,桃花源是隔绝中的纯朴,而茶峒百姓是处事中的纯朴,他们“中国其它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曾为这边城人们所感到”沈从文和陶渊明都向往人性最初的善,追求一种纯朴的民风,而沈从文的茶峒更加接近人们所处在的社会,能够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当你深处这样的乱世中,你是否要跳进这样的水深火热中,戴着假的面具,疲惫警戒的心活着,还是在乱世中保持最初的自己,保持真心,不同的心态造就不一样的人生,不同的社会,这就需要大家认真思考,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个的小小的人组成,需要我们保持善良的心,纯净的看这个世界。
沈从文的《边城》世界,带来了一个清新淡俗的世界,正是这个世界给我们留下的是人性的初善,人性中最美好的世界,给人类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以至于在今天看来也有很大的时代意义,我们人性中应给留下怎样的痕迹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很高的学问,《边城》不止停留在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更是站在了时代的轨道上向前驶进,现在很多文学家仍然在探索沈从文的文学贡献,我相信沈从文的文学价值会留存永世。
注释:
①张民 《边城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1页
②张民 《边城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6页
③沈从文 《边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29页
④张民 《边城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2页
⑤沈从文 《边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82页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翠翠;爱情;淳朴
他,有一颗纯净的心,有一种“乡下人”的气质。他的呐喊融进他的边城世界里。
沈从文,中国文学史上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然而,他的中篇小说《边城》更是被一些城市的中小学的教材所收纳,正是因为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的那种天真、淳朴、自然的湘西风土人情给人一种美好的想象,正是他的淳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了那个世界的美好,一种毫无违和感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睛里。沈从文那种纯净世界,美好爱情在很多人的教育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现在我更加有想要探索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的欲望。也想向大家展示在我心中的沈从文。
文学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以生活的轨迹为主线,描写作家内心所向往的世界,文学的写作不是一味地描写生活,更是需要通过生活这个创作的素材中寻找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每个作家创作都有独特的写作特点,例如鲁迅,沈从文,老舍......我更加喜欢沈从文,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给我一片明镜和欢喜、淳朴与自然。湘西世界的那种微妙而神奇的人际关系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水云》中说“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他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一种有生物的美与爱有所启示,在沉静中生长的宗教情绪无可归纳。①作家想要创作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不仅需要一颗好奇的心,而且需要善于探索的人生经历,沈从文儿时对学堂生活的厌恶,以至于他时常逃课,虽然会得到塾师和父母的体罚,但仍然保持一颗天性的心,不屈不挠,一直走自己的路,以至于他的父母对他的重视度下降。他的童年就生活在湘西那种自然纯朴的社会中,青树绿草、鸟语花香、屋舍俨然,完全一幅清新、淳朴的扣人心弦的乡村风景中去经历这种纯净世界的美,沈从文从小生活在朴素纯净的世界里,以至于在写作《边城》中,把这种大自然,纯朴的环境里孕育出来最高形象,展示在边城世界中,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可以把质朴写的炉火纯青,如鱼儿得水,这也是他的艺术魅力。
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展示作家内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作家对于世间素养的把握,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修养的体现,如果想要写就一本经世而不朽的名作,必须体现一定的道德素养的灵魂,给人们的阅读以一种精神的提升,知识的扩展,提升读者的内在心灵素养,这才是一名优秀的作家所应该给予世间的精神财富。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更是需要以文学的笔调来救赎世界,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正是他看到这个世界人们内心的麻木与涣散的精神之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立志要拿起笔来给人们精神开辟一条路,像沈从文,他生活在乱世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谨慎防备,失去了作为人的最平静的一面,所以沈从文决定拿起笔写出自己内心的世界,让读者用自己的判断尺度来了解边城,了解这样一个自然淳朴的世界,以得到心灵的启示。这样的大家,他们的文学能够在文学界占据很好的文学地位的主要原因,正是他们不单纯的宣泄内心,更是救人,救社会,救国家,他们有一颗爱国的心,救人们于水火。这种正能量带到社会中,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如果处于乱世而每个人都麻木不仁,自私自利,没有人站出来戳穿这个伪世界,不可想象,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心灵什么样子。现如今,这种能够用灵魂创作,用灵魂唤醒人们内心真正的沉睡的心灵的人真的很少了,这就需要以后的作家能够承担责任文字的救赎作用。
一、乱世里歌颂淳朴
乱世出英雄,在创作《边城》的动因是湘西社会正遇少数民族叛乱,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对于他赖以生活的湘西世界,从原来的民风纯朴,到现在动荡不安,百姓失去了原来的纯朴,自然,和谐,美好,代之而来的是横征暴敛,百姓吸食鸦片,正确的价值观已经完全扭曲,面对这样的环境,给作者心里留下很大的不安,他一直爱着的那个世界,养育他的那个世界,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一个有良心的湘西的人,是多么的痛心,他决定动手来拯救人们的内心,让人们看到一个纯朴的世界,让湘西以及全中国人看到,我们向往的世界的美好,以及现实的残暴,这是作为一个爱国,爱家乡,有理想,有志向的人的内心的呐喊,很多人说《边城》违反历史发展规律,没有惊世骇俗的直指国家弊病,对黑暗发起进攻,没有挽救国家危亡,然而沈从文没有直接揭露,而是把美好展现在人们眼前,和当今的黑暗形成对比,相反,他歌颂人们最自然的善,唤醒人们内心最纯净的心,崇尚道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边城》在那个时代不被大家理解,也许在和平的年代里,大家才真正静下心来解读沈从文内心的呐喊,这就是大家很多说的《边城》是不幸的产儿。然而在新时代到来之际,《边城》才被人们注意到,才开始研究它真正的艺术价值,才奠定了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受到很多人的喜欢,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正是湘西纯朴民风的产物,她自然的性格让她身上流露出与现实的深刻对比,形成一种个性新鲜的形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不是一个真的形象,她长的“像个观音样子”傩送也说她长的很好看,这样的美丽以及她身上带有大自然的灵气和俏皮,就像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这个只有在作品里的形象和现实中人们冷漠,荒凉的内心形成对比,翠翠身上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傩送,但是又羞于表达,从爷爷嘴里听来傩送天保的消息,使得她对美好的爱情的一丝淡淡的忧伤,沈从文处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把心中的忧伤点缀到翠翠的身上,使得翠翠变成一个可爱,美丽又有一丝忧伤的存在。
二、淳朴爱情遇见封建礼教
《边城·题记》中说过“他的朴素的叙述,是让读者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的伟大和目前堕落处”②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这种精神才能流传千古。沈从文的小说多表现自由恋爱,追崇人性最初的美和放纵,追求以一种纯天然的眼光看待爱情,然而爱情在这个世俗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和傩送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那个年代,都是说媒的时代,很多都是父母做主,甚至有人在没有见到男方的情况下就许了终生,很少有人突破封建礼教的层面去追寻爱情,然而,沈从文笔下的老渔夫尊重翠翠的爱情,在大老派媒人来了说媒时候,他并没有给大老一个准确的信儿,而是在打发他们走后才询问翠翠的意见,“不咧,人家以为这件事情你老人家肯了翠翠便无有不肯呢”而老船夫回答“不能那么说,这是她的事啊”③他一个处在封建时代的人,却有了不一样的思想,他尊重女性,尊重爱情,崇尚爱情自由,同时在翠翠母亲的身上体会到这个时代所给他的家庭带来的不幸。他不希望女儿的不幸发生在翠翠身上。而主人公翠翠更是一个爱情的种子,老船夫在翠翠的身上看到了她母亲的影子,翠翠的母亲被封建礼教害死,而翠翠也是一个追求爱情的人,沈从文写了两个相似经历的人,第一个在这过程中被夭折,而翠翠,是他对封建礼教的束缚的挣脱的又一次试探,翠翠真性情,质朴,她为了爱情,刻意去在渡口边等待傩送回来,而且又不失女性对待爱情的忠贞可爱,塑造了一个活泼俏皮却又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傩送,一个强健的水手,他有机会去得到一个碾坊,这么优越的条件,门当户对,但是他却愿意为了翠翠放弃碾坊而却要做一个摆渡人,这种敢于追求自己爱情的人,在那个时代很难得。沈从文描写了三个主人公,都敢于突破爱情,承认爱情,追求自由,这表现了沈从文追求对自然生命更高层次的发展,他使生命“粘附到这个民族向上的努力中”!④
三、翠翠的忧郁形象
《边城》最终的结局很凄惨,一场大雷雨,唯一的亲人爷爷去世,屋后的白塔倒塌,渡船被冲走,傩送下了桃源,这一夜之间,翠翠似乎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美好都烟消云散,这个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可爱女孩变得一无所有,想到这里,会觉得很痛心,原本一个纯天然的孩子,一下子被一切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其实这场暴风雨来的是必然的,因为它暗示着即使再纯净的心灵也有一天会被世俗熏染,不是你沾染世俗,而是世俗就会找上门来,让你一夜之间轰然倒下,逼着你接受这样的现实。文中字里行间透漏着沈从文所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回不来了”⑤一个美好的爱情,就这样悄然而逝。体现了作者对世事发展的无奈与悲哀。时过境迁,珍惜每一时刻吧,如果它美丽就请多看几眼,能记住最好,也许下一秒,花儿败了,树叶落了,再美好的事物不易保留。
沈从文赞美美好的亲情,翠翠和爷爷的亲情或许不是惊天动地,但是平平淡淡里透漏着至深的感情,他们相依为命,生活很简朴,但是却充满了无限的爱,爷爷是个充满爱心的老船夫,他热爱他的事业,总是勤勤恳恳的做着自己的工作,随着翠翠的慢慢长大,她开始体贴她的爷爷,爷爷有时候倦了,躺在石头上睡着了,她就决不叫醒爷爷,而是代替爷爷摆渡,生活中也无不体现着爱,爷爷出去集市买东西,因为大度,买酒给别人喝,喝起来没完没了,待爷爷回来之后,东西没有买多少,钱和葫芦都没有了,但是翠翠却没有埋怨爷爷,而是和爷爷打趣,懂得爷爷的内心的善。在爷爷生病之后,她逼着爷爷喝药,一边代替爷爷摆渡,一边跑回来嘘寒问暖,平平淡淡的事却足以看出他们深刻的爱,沈从文以小见大,借平凡来写不凡,体现了人世间的亲情的珍贵,丰富了《边城》的感情色彩,那种美好的亲情的爱是我们一直所珍惜的,借世间最伟大的爱来唤醒人们内心沉睡的心灵,感化人们的爱。挖掘人们内心的善人世间尚有爱在,我们就要爱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我们的美好
四、同是美好世界却意义不同
边城人民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同,桃花源里的百姓是与外界的一种彻底的隔离,不与世争,不闻世事,与世隔离,而茶峒人们是处在世事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山村,在现实中,而又有我们认识到的社会不同,桃花源是隔绝中的纯朴,而茶峒百姓是处事中的纯朴,他们“中国其它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曾为这边城人们所感到”沈从文和陶渊明都向往人性最初的善,追求一种纯朴的民风,而沈从文的茶峒更加接近人们所处在的社会,能够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当你深处这样的乱世中,你是否要跳进这样的水深火热中,戴着假的面具,疲惫警戒的心活着,还是在乱世中保持最初的自己,保持真心,不同的心态造就不一样的人生,不同的社会,这就需要大家认真思考,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个的小小的人组成,需要我们保持善良的心,纯净的看这个世界。
沈从文的《边城》世界,带来了一个清新淡俗的世界,正是这个世界给我们留下的是人性的初善,人性中最美好的世界,给人类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以至于在今天看来也有很大的时代意义,我们人性中应给留下怎样的痕迹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很高的学问,《边城》不止停留在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更是站在了时代的轨道上向前驶进,现在很多文学家仍然在探索沈从文的文学贡献,我相信沈从文的文学价值会留存永世。
注释:
①张民 《边城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1页
②张民 《边城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6页
③沈从文 《边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29页
④张民 《边城诠释与解读》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2页
⑤沈从文 《边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