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良好的美感教育,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他们对美的体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解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一、认真梳理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一般是有关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貌似无“美”可谈。但仔细梳理教材就会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还是随处可见的。
比如“黄金分割”可以算得上是和谐美的典型,而“圆”就是对称美的楷模。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甚至一个书写准确的符号和数式,一道格式规整的算式;一组线条清晰、结构均匀的图形;一份文字优美、卷面清洁的答卷和作业;一次条分缕析、言之有理的发言……都拥有着数学美。
又比如,学生熟知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组成无限多的数,而用那不起眼的加、减、乘、除四个符号就能准确地描述出现实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难道不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就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一样吗?
从以上例证来看,在教学时,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然就能把学习当作一种美的享受。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美
众所周知,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没有美术般缤纷的色彩,更没有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只是把人人熟知的自然规律抽象成了一种概念、法则或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各种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帮助学生领悟其内在的美。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教学一些数学内容时可制作一些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画等功能,使静态的线条、图形动作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这种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或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有效地扩展课时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比如,在为学生教授“行程问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相向移动的物体通过平移、定位等显现出来,生动逼真地显示路程的变化过程。这样做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很好地创设了美的情境。
三、善用自我评价,带动学生追求数学美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种特殊阶段,其情感与态度的功能也就具有一种独特性,这突出表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当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约见一名打了同学的学生到自己办公室,这名学生准时来了,他于是很高兴地奖励了这名学生一块糖。这名学生认为接下来肯定要挨批评了,于是就没有吱声。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陶先生又拿出了一块糖奖励他,原因就是学生听话,“叫你停手你就停手,叫你下课来你就下课来,说明你有尊重他人意识。”这个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进的教育思想、豁达的教育胸怀和对学生的厚爱,如果他只以简单的批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消极情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反倒达不到教育目的了。同样的道理,数学教学中的评价,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也都需要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要突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人性的关怀。同样,美的评价还应在学习中、在交流中,在生生的互相评价中。
例如在教授“图形面积”时,就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将自己的想法在学习小组中交流,接受同学的评判,再讨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每种方法和心得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华,表扬其闪光点,这样自然会使学生在互相的评判中释放各自的情感,感受到美的评价!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仅就本文所举例证来看,貌似枯燥的数学,其审美内涵实际上是极其鲜明和丰富的。因此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审美情境教学,认真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和感受美。这也正如席勒所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总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立足于教学活动的探索,以美育教育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标杆,充分利用教材及其他教学的手段,深入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就一定能使看似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
一、认真梳理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一般是有关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貌似无“美”可谈。但仔细梳理教材就会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还是随处可见的。
比如“黄金分割”可以算得上是和谐美的典型,而“圆”就是对称美的楷模。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甚至一个书写准确的符号和数式,一道格式规整的算式;一组线条清晰、结构均匀的图形;一份文字优美、卷面清洁的答卷和作业;一次条分缕析、言之有理的发言……都拥有着数学美。
又比如,学生熟知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组成无限多的数,而用那不起眼的加、减、乘、除四个符号就能准确地描述出现实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难道不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就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一样吗?
从以上例证来看,在教学时,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然就能把学习当作一种美的享受。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美
众所周知,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没有美术般缤纷的色彩,更没有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只是把人人熟知的自然规律抽象成了一种概念、法则或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各种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帮助学生领悟其内在的美。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教学一些数学内容时可制作一些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画等功能,使静态的线条、图形动作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这种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或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有效地扩展课时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比如,在为学生教授“行程问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相向移动的物体通过平移、定位等显现出来,生动逼真地显示路程的变化过程。这样做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很好地创设了美的情境。
三、善用自我评价,带动学生追求数学美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种特殊阶段,其情感与态度的功能也就具有一种独特性,这突出表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当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约见一名打了同学的学生到自己办公室,这名学生准时来了,他于是很高兴地奖励了这名学生一块糖。这名学生认为接下来肯定要挨批评了,于是就没有吱声。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陶先生又拿出了一块糖奖励他,原因就是学生听话,“叫你停手你就停手,叫你下课来你就下课来,说明你有尊重他人意识。”这个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进的教育思想、豁达的教育胸怀和对学生的厚爱,如果他只以简单的批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消极情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反倒达不到教育目的了。同样的道理,数学教学中的评价,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也都需要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要突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人性的关怀。同样,美的评价还应在学习中、在交流中,在生生的互相评价中。
例如在教授“图形面积”时,就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将自己的想法在学习小组中交流,接受同学的评判,再讨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每种方法和心得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华,表扬其闪光点,这样自然会使学生在互相的评判中释放各自的情感,感受到美的评价!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仅就本文所举例证来看,貌似枯燥的数学,其审美内涵实际上是极其鲜明和丰富的。因此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审美情境教学,认真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和感受美。这也正如席勒所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总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立足于教学活动的探索,以美育教育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标杆,充分利用教材及其他教学的手段,深入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就一定能使看似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