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中后浇带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裂缝,但是其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与结构梁与柱的施工不同,要保证后浇带混凝土与结构部件之间的密闭性。后浇带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极其关键的一项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推动后浇带技术在当今时代的更大幅度的优化利用,是建筑企业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就先对后浇带进行概述,然后谈论了建设人员在应用后浇带技术时应该明确的几个施工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后浇带
当今时期,建筑单位为了尽量避免混凝土施工中预留变形缝的问题的产生,逐步研发出了一种分离浇筑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使得建筑建设水平取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
一、后浇带的概述
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双梁、双柱或者双墙等问题,使平面布局受到限制,又要求尽量不要设缝,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施工后浇带法。该方法其实就是设置一条变形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应力、收缩效应等因素所产生的裂缝,通常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用到该方法,再经过特定的时间后再将做后浇封闭处理,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由此可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的质量。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一般后浇带处于断面大、钢筋密集、支模难度大的位置,尤其是杂物、垃圾等容易落入却十分难清理,这些不容易彻底清理的垃圾会对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等问题均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加以解决,因此其应用十分广泛。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要点
1、对混凝土浇筑时间的控制
现行的规范中没有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详细的要求,因此对其在具体施工中的时间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最好的浇筑时间应当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且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如果是主体结构较大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时间可能要超过2个月,如果根据规范中规定的42天或者2个月的期限就无法保证在施工后进行浇筑,适当的浇筑时间也是防止后浇带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保证。
2、对浇筑时的质量控制
在浇筑前应对两侧的接缝进行提前清理并湿润、刷素水泥浆,清除积存的建筑垃圾、积水、松动石子及浮浆等。对钢筋锈蚀的应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具体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以及有掺剂的抗渗试块等等,以验证混凝土强度。振捣时在两侧接缝处不能过振,以免引起已浇筑混凝土与钢筋脱裂。
3、后浇带防水控制措施
后浇带位于地下应有防水构造措施,除做好整体工程防水之外,还应该做好后浇带接缝处防水,以防渗漏。通常的做法是在施工缝中部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或在遇水面贴外贴式止水带。当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保证防水构造措施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质量控制后浇带的模板支撑系统,是笔者近年见到的最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常见问题就是不设置独立的支模、拆模体系。由于不独立,拆模时后浇带处模板便只能连同其它部位模板一同拆除,甚至有些底层模板拆除后上层主体混凝土还正在施工。这样做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后浇带往往设在跨中1/3处,混凝土未浇筑前只有钢筋相连(有些该部位钢筋也可能设计为断开),过早拆模后该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悬挑结构(跨度越大,则1/3跨越长,悬挑越长),在上面各种荷载及自重的作用下,等于给后浇带两侧构件施以向下的预应力。若遇到配筋及截面尺寸都较小的构件,过早拆模,则有整体断裂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有些监理工程师,可能要求施工方对该部位重新支顶,施工单位便使用钢管或木柱等材料支在后浇带底部。其实,拆模后(因混凝土未浇筑),构件钢筋已处于异常受力状态,再次支顶,已经远远达不到未拆时的效果,反而在构件局部形成支点,同样改变了构件的受力状态。
4、后浇带在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对后浇带除按一般施工缝要求处理,如清除浮浆,清除垃圾、杂物并隔夜提前浇水湿润,浇筑前对接缝处刷一道高标号砂浆,还特别强调:在后浇带接缝处加强防护,最好设置围栏,并作表面覆盖,防止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产生污染;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在施工前一定要认真试配,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后浇混凝土的施工;浇筑时,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宜自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逐渐推进,并在距缝边80~100mm处停止振捣,避免使原混凝土振裂,然后人工捣实,使其紧密结合;接缝断面处模板支立难度大、技术性强,且要细心、细致,故此处应选派有经验、有耐心和技术好的木工负责具体操作。对该部位的支模质量,施工方与监理方要专门进行验收;由于设置了后浇带,此跨区域内的结构在未进行后浇混凝土的浇筑及达到强度要求前,是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故其底模的支撑架,必须可靠,并不能随便拆卸。
后浇带处后浇混凝土浇注时间与施工进度一般是存在矛盾的,特别是底模支撑架滞后拆卸对后序施工有一定影响,因此作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此要事先筹划安排好,绝对避免发生强行提前浇注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的情况;因为对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浇注时间的严格控制是基于对主体结构的负责,因此严禁因为抢工期而随意缩短后浇混凝土应当间隔的时间。
三、结论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施工缝,是为克服温度收缩、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不利因素而设置的。它与通常设置的永久性的伸缩缝、沉降缝相比有其独到的优点,结构完整、立面完整、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现形各种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等,由于出自不同的规范编写组所编写,对后浇带做法有所差异,要求也不尽一致。
参考文献
[1]孙强,华国铭.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缝设置和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何其利.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5).
[3]张揆元,吴振林.浅谈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3(16).
[4]俞英娜.浅谈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后浇带
当今时期,建筑单位为了尽量避免混凝土施工中预留变形缝的问题的产生,逐步研发出了一种分离浇筑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使得建筑建设水平取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
一、后浇带的概述
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双梁、双柱或者双墙等问题,使平面布局受到限制,又要求尽量不要设缝,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施工后浇带法。该方法其实就是设置一条变形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应力、收缩效应等因素所产生的裂缝,通常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用到该方法,再经过特定的时间后再将做后浇封闭处理,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由此可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的质量。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一般后浇带处于断面大、钢筋密集、支模难度大的位置,尤其是杂物、垃圾等容易落入却十分难清理,这些不容易彻底清理的垃圾会对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等问题均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加以解决,因此其应用十分广泛。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要点
1、对混凝土浇筑时间的控制
现行的规范中没有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详细的要求,因此对其在具体施工中的时间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最好的浇筑时间应当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且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如果是主体结构较大的建筑工程,其施工时间可能要超过2个月,如果根据规范中规定的42天或者2个月的期限就无法保证在施工后进行浇筑,适当的浇筑时间也是防止后浇带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保证。
2、对浇筑时的质量控制
在浇筑前应对两侧的接缝进行提前清理并湿润、刷素水泥浆,清除积存的建筑垃圾、积水、松动石子及浮浆等。对钢筋锈蚀的应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具体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以及有掺剂的抗渗试块等等,以验证混凝土强度。振捣时在两侧接缝处不能过振,以免引起已浇筑混凝土与钢筋脱裂。
3、后浇带防水控制措施
后浇带位于地下应有防水构造措施,除做好整体工程防水之外,还应该做好后浇带接缝处防水,以防渗漏。通常的做法是在施工缝中部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或在遇水面贴外贴式止水带。当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保证防水构造措施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质量控制后浇带的模板支撑系统,是笔者近年见到的最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常见问题就是不设置独立的支模、拆模体系。由于不独立,拆模时后浇带处模板便只能连同其它部位模板一同拆除,甚至有些底层模板拆除后上层主体混凝土还正在施工。这样做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后浇带往往设在跨中1/3处,混凝土未浇筑前只有钢筋相连(有些该部位钢筋也可能设计为断开),过早拆模后该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悬挑结构(跨度越大,则1/3跨越长,悬挑越长),在上面各种荷载及自重的作用下,等于给后浇带两侧构件施以向下的预应力。若遇到配筋及截面尺寸都较小的构件,过早拆模,则有整体断裂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有些监理工程师,可能要求施工方对该部位重新支顶,施工单位便使用钢管或木柱等材料支在后浇带底部。其实,拆模后(因混凝土未浇筑),构件钢筋已处于异常受力状态,再次支顶,已经远远达不到未拆时的效果,反而在构件局部形成支点,同样改变了构件的受力状态。
4、后浇带在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对后浇带除按一般施工缝要求处理,如清除浮浆,清除垃圾、杂物并隔夜提前浇水湿润,浇筑前对接缝处刷一道高标号砂浆,还特别强调:在后浇带接缝处加强防护,最好设置围栏,并作表面覆盖,防止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产生污染;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在施工前一定要认真试配,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后浇混凝土的施工;浇筑时,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宜自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逐渐推进,并在距缝边80~100mm处停止振捣,避免使原混凝土振裂,然后人工捣实,使其紧密结合;接缝断面处模板支立难度大、技术性强,且要细心、细致,故此处应选派有经验、有耐心和技术好的木工负责具体操作。对该部位的支模质量,施工方与监理方要专门进行验收;由于设置了后浇带,此跨区域内的结构在未进行后浇混凝土的浇筑及达到强度要求前,是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故其底模的支撑架,必须可靠,并不能随便拆卸。
后浇带处后浇混凝土浇注时间与施工进度一般是存在矛盾的,特别是底模支撑架滞后拆卸对后序施工有一定影响,因此作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此要事先筹划安排好,绝对避免发生强行提前浇注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的情况;因为对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浇注时间的严格控制是基于对主体结构的负责,因此严禁因为抢工期而随意缩短后浇混凝土应当间隔的时间。
三、结论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施工缝,是为克服温度收缩、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不利因素而设置的。它与通常设置的永久性的伸缩缝、沉降缝相比有其独到的优点,结构完整、立面完整、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现形各种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等,由于出自不同的规范编写组所编写,对后浇带做法有所差异,要求也不尽一致。
参考文献
[1]孙强,华国铭.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缝设置和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何其利.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5).
[3]张揆元,吴振林.浅谈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3(16).
[4]俞英娜.浅谈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