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成功不等于失败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仲夏,国人关注的高考录取通知单和着这令人窒息的炙热天气如期而至。金榜题名者固然可喜可贺,而落榜者也不必自暴自弃,更不该绝望轻生。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此向落榜者建一言:没有成功不等于失败! 笔者就此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体验谈谈落榜者心理调节的做法,供参考。
  
  ●不要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笔者在 与高考落榜生的谈话中了解到,有90% 以上的落榜者有意无意以“失败者”自居。然而,这实际上是认知歪曲。成功与失败不过是“约定俗成”的相对指标,而我们却偏偏会落入这个圈套,认为得了高分、考上了重点大学就是成功者,反之就是失败者。而对本人平常学习的实际情况、考题情况全然不顾。于是乎,有的人不顾学习基础优与劣而以主观感受认定是“失败者”;有的也不考虑统一考题本身的局限性,而以几分之差未上录取线甘当“失败者”;有的则是死盯自己与他人悬殊的分数而一味地概括出“我是可怜的失败者”等。这一系列歪曲的认知过程正是造成落榜后一个“失败者”不良心态的根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落榜者是认知上的落榜,思想上的失败。
  实际上,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撕毁心灵上“失败”的标签,来一个“全息照相”式的分析。可以与平日最了解你学习成绩的人一起客观评判平时成绩是优是劣,在班上处于什么位置、成绩波动的情况等等。通过这种全面评估,平时成绩差的,兴许会从这次高考成绩上找到信心呢! 平时成绩好的,还可以请你的任课老师来分析这次高考试题的具体情况,或许会有“不过如此”之感叹,分数高低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能力,又何必为几分之差“死去活来”呢?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大多数人也许都还记得这个故事。在纽约一所中学执教的保罗博士看到很多学生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忧心忡忡时,他将牛奶打翻在水槽边,并大喊:“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高考落榜何尝不是如此? 牛奶已经打翻,高考成绩已经揭晓,不管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不可能改变你的成绩。而此时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成绩忘掉,着手眼前的事——全力以赴,抓差补缺,迎头赶上。这里提醒落榜生记住:学会忘记并非是坏事。当然,方法很多。如:找一些平时最爱看的小说、影碟来看,以分散对高考成绩的关注。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学电脑、外出旅游等。这样做既可以调节心态,摆脱“失败”的魔影,又可以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
  
  ●“慢船也要拢重庆”
  
  乌江边上的船夫在航行受阻时,常用“慢船也要拢重庆”来激励和安慰自己及乘客。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是一种“自我激励”。而甘认“失败”的人往往缺的就是“激励”这个无形的力量。人们常说人生犹如一次远航,你本人就是船长。既然是航行,就不免有抛锚、搁浅等意外情况发生。船长面对意外情况能轻易放弃载满“希望”的航行吗? 当然不能。落榜者,一次高考落榜就当是你人生旅程中的一次抛锚吧! 经过养精蓄锐,整装待发时将是你成功之日。我想,乌江船夫在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的考验之后,总结出“慢船也要拢重庆”这寓意深刻的人生语句,是尤其值得我们落榜生认真品味的。当你看到你的同学春风满面地步入大学殿堂而感到无地自容时;当你感到将落后于你的同学而万般懊悔之时;当你为人生旅程中抛锚而感到绝望时……请你记住:“慢船也要拢重庆”。
  成功与失败是个人的体验,而体验主要来自个体认知心理过程。只有自我调整好心态,冲出“成功”与“失败”这两个作弄人的圈子,摆脱心中阴霾,定会一片艳阳天!
其他文献
韬虽然只有大专毕业,但是个很有创意的小伙子。论资排辈,他只能在一家广告公司的收发室当差。他向公司的人事部门申请,希望能调到创意部门,但是这家大广告公司的创意部门每天不知道要收到多少封求职信,不少来信者又都是业界精明强干的人才,公司怎么会考虑他? 人微言轻的他一次又一次地按照公司的规定,发出老式的、一成不变的申请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公司拒绝。  韬知道对于艺术指导和文案撰写人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让广
期刊
华灯初上,新建的步行街上行人如织;霓虹闪烁,更是把入夜的城市装点得宛若天上人间。两旁林立的店铺里不时飘出轻快而悠扬的音乐,行人则是那上面跳跃的音符,整个街道仿佛像一首流动的诗。和朋友漫步在夏日的街头,吹拂着凉爽的晚风,感受着太平盛世的繁华,心情是那么的惬意。走到一处十字路口,忽然看见前面不远处的茶楼前围着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流浪艺人正在演唱。所不同的是,他不仅是在自弹自唱,简直就是一个小型
期刊
1999年第1期的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时代》。时尚健康杂志社2004年调查了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发现该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 岁。从开着大奔、宝马,过着空中飞人的老板、金领阶层,到为一日三餐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似乎都在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工作压力,人们在焦虑中忙碌,在忙碌中焦虑。工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占据时间最多的一个部分,
期刊
有人说,工作着就是幸福的,我认为未必。从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到脱产读书,再到重新就业,我深刻体会到工作如同我们的生命之旅一样,痛苦着并快乐着。  几年前,我在一家市属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清晨甚至是深夜,我都可能被急促的铃声唤醒。睡眼朦胧中,我心里嘀咕着,假如今天不用上班,生活该有多么美好。匆匆赶到单位,踏进病房,人便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身不由己、马不停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只感觉到时光的悄然
期刊
(一)    一个人生命的延展,就像在宇宙中行进一样,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也像宇宙中的星星一般:你会遇到恒星,会遇到行星,会遇到彗星,也会遇到流星……    (二)    认识佳伍前,我还没有听过泰戈尔那句诗。那时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懵懵懂懂的小女孩,爱做着紫罗兰一样的梦,喜欢在5 月清爽的晴空下慢慢读一本厚厚的小说。当然,我的最爱还是在晴朗的夏夜仰望璀璨的星空。那是初夏的一个晚上,我照常去上晚自习
期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经济收入的差距开始拉大。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加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群体。他们在经济上是弱势者,其心理压力也在一般人之上。  大学生贫困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大的方面看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地方,贫困现象相对少些;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贫困现象就比较严重。另外,由于
期刊
吃了N次炒鱿鱼后,我觉得找工作就像鸡肋一样索然无味了。  一天,房东又来催要房租了,我翻遍了口袋,只剩33元钱了。“还是个大学生呢,成天躺在床上做白日梦……”房东的话深深刺伤了我的最后一点“可贵”的自尊心。我对自己说:明天找工作去!不过先借钱把手机费交了,我可不想再失去机会。  看报纸,打电话,大街小巷地找,就连电线杆上贴的“江湖广告”我都没放过。  一天,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一个清亮而
期刊
怀旧,仿佛是人生中的一个“旅游景点”。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心态往往会越来越明显。许多人似乎要用怀旧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填充、调节、慰藉自己的生活,为精神上的某些缺憾、失落与寂寞引发一阵阵的感慨。  青年人在这方面即使并不明显,但也时不时地叩响回忆的门环,回忆起那并不遥远的单纯幼稚、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回忆与童年时代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过的小游戏,甚至恶作剧。  中老年人在这方面则是更胜一筹,很轻易就
期刊
曾明是一家公司的主管,由于平日工作应酬比较多,常常应客户之约晚回家。开始时,同居的女友林紫问他为何晚归,他还能耐心解释,可后来林紫的不停追问,让他非常烦躁。有一天晚上,林紫又问,曾明很生气,就同她吵了起来。  最后林紫哭了起来,不知所措的曾明赶紧抚摸她的头发,亲吻她的耳朵,“温柔”地安抚她,林紫先是故意没有反应,但最终禁不住曾明的诱惑,便也主动地去迎合……那一波波狂热的性爱浪潮,使他们争吵的怨恨全
期刊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 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共中61% 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领域里,取得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靠的还有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艾尔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极具代表性的经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