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角》讲述了忆秦娥从放羊娃到名角的成长史,作家陈彦在其中塑造了一个笨拙、淳朴、隐忍的“主角”形象,本文着眼于忆秦娥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与“宠辱荣枯”,分析“笨”主角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主角》 笨 忆秦娥 人物形象
你不想让那命运的风车转动,大千世界的狂风却推着它自转。不愿去唱戏的笨放羊娃却被钉在日益孤立无援的古老腔调中;不愿被注意的笨烧火娃却成了半个世纪来令人瞩目的秦腔名角;不愿触及爱情的笨女人却在两度婚姻中伤痕累累;不愿退出舞台中央的笨戏子却顺着汹涌的洪流走下了戏台,回归了黄土。这是《主角》为我们讲述的故事,是作家陈彦立足于最为熟悉的秦腔大地,扎实细腻地将半个世纪来秦腔名伶忆秦娥兴衰沉浮的人生画卷展开在读者眼前的一本关于生命的、苍凉的人间大音。
从1976年易招弟的第一次亮相,到21世纪初忆秦娥回到九岩沟,在秦腔经历的传统精粹与时代潮流的碰撞中,在世俗生活中人心与利欲交织的变化中,忆秦娥舞台上“香气四溢”、舞台下“臭气熏天”。除了那些被修饰得富丽堂皇的溢美之词、被恶意地虚假编造的诽谤之辞外,说起忆秦娥,逃不开一个“笨”字。忆秦娥的生命贴着秦腔,而秦腔贴着大地,黄土地上的生老病死、宠辱荣枯、悲欢离合,都引着她、牵着她、迫使这个笨女子从一个灰扑扑的放羊娃变成一个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的主角。大角儿是需要一份憨痴与笨拙的。要不是笨拙,忆秦娥大概也就难以得秦腔之道。虽然她因文化不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其生命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塑造出这样守拙、隐忍、受难、牺牲、奉献的形象。
一、笨在生老病死间
忆秦娥是最讨厌人家说她笨的,一个笨字说出口,就像往她满腔的怒火里倒了桶油。可她又的确是笨的,面对生老病死,只能笨拙地咽下命运的苦果。
从名字“易招弟”就可以看出,忆秦娥生来是为了招个弟弟;当她在不美满的婚姻中收获唯一的果实时,她生了一个痴儿;她怜惜养女宋雨的身世,带她走出大山,改变她的命运,反倒加速了催她离开戏台的节奏。“生”向来是一个充满朝气与希望的字眼,但放在了她的身上,总有一种不幸的意味。面对苦涩的出生,她是笨拙又被动的,充斥着一种不可控的悲哀,一种认命与不认命之间的纠结与反复。
人的老去,总是不可控的。她还是个烧火丫头的时候,代表着秦腔“老把式”的“忠孝仁义”四位前辈已经老了,他们的年老,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秦腔在当时环境下的没落;几十年后,秦腔如璞玉般再次被拂去灰尘闪耀时,当名角儿“秦腔金皇后”的名头挂出来的时候,忆秦娥猛然意识到,她自己,也已经是奔向白发去的年纪了,也在后浪推前浪的过程里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肩负着艺术,在污浊的尘世间打滚的日子悄然溜走,她的青春岁月老去了。舅舅胡三元的头发白了,米兰离开宁州都三十多年了,胡彩香的身材早已发福走样了。她能够守住秦腔人老一輩的根,能够在声名鹊起后还不懈地寻找老艺人,回归秦腔的本真,但面对人的老去,她是笨拙又迟钝的。
病生在人身上,也生在秦腔身上。儿子刘忆的病,是天生的,是带着丈夫刘红兵胡作非为的恶果的,也是忆秦娥倾家荡产都要治的,她笨拙地抱着儿子寻医问药,那时的她不是戏台上熠熠生辉的名角儿,她只是个可怜的母亲。生理上治不好了,但刘忆对妈妈的满腔爱意,充盈了他整个心灵,那是种纯洁无比,甚至有些偏执的爱与占有,也是忆秦娥在亲情中收获的最真实的果实。而秦腔的病,对于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忆秦娥不懂——那是秦腔在时间的洪流中成为历史文物的趋势,是抓住了吸引镜头与掌声的繁丽枝叶却忘记要向土地扎根的潮流。她只能老实地听“忠孝仁义”、听秦八娃的话,守住秦腔的根。忆秦娥始终没有认清秦腔的病,她坚守的只是从小学来的套路,只是“听老人的话”的信念,面对着新的舞台形式对于秦腔的冲击,不愿意面对新事物的“守旧”和“守拙”成了她的唯一态度。面对病,她是笨拙而坚守的。
秦腔老人都离世了,有的死在病魔的手下,有的倒在舞台上,忆秦娥听着,看着,她也怕着。有时候也会怕自己落得个死在舞台上的结局,有时候也会怕那些因舞台而死的老百姓的结局重演在她身上;身边的家人也不知不觉中走向生命的尽头,刘忆死了,带着对妈妈深沉的爱和对石怀玉的恨,摔离了这个世界,忆秦娥哭着,恨着;给忆秦娥带来过山车一般爱情的石怀玉也死了,死在他的艺术里,死在她奋力的反击里,忆秦娥骂着、怨着。忆秦娥身上的主角光环再耀眼,也没有通天改命的本事,她拦不住老艺人们的死,就像拦不住秦腔的没落一样;她拦不住身边人的死,就像拦不住一腔真情空付一样。对于死,忆秦娥是笨拙而无力的。
二、笨在悲欢离合间
两次婚姻,造就了忆秦娥生命中大多数的悲和离;她的欢、她的合,只与秦腔相连。
廖耀辉对小青娥造成的阴影,影响了她这一生对男女关系的态度,她拼命想远离,却没能逃开刘红兵和石怀玉这两个绝无仅有的“牛皮糖”。他们之间不是爱情。她对两个男人来说是欲望,是致命的吸引,得不到她时,她是神祇,是天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岭之花;得到她后,她是男性尊严的体现,是男人们在精神上得以炫耀、在肉体上得到满足的工具;当忆秦娥的容忍被消耗殆尽,男人们失去她后,也就坠入了自己人生的谷底。男人们的轰炸、舆论里的一张张嘴、一个个眼神,让婚姻悲剧无可避免地上演。没有人问过她的意愿,没有人考虑过她的感受,在带有颜色的眼神和话语里,她莫名其妙地成了主角,她莫名其妙地被自己仅生出的那一点点悸动捆住,活在了男人为她编织的名为“爱情”实为“束缚”的网里,活在了旁观者看戏的眼神织成的网里。这中间造成的“悲”和“离”,远远比幼年时的小招弟离开家去学戏的“悲”和“离”要沉重,与光鲜亮丽的戏台背后忆秦娥所受的身体上的煎熬要痛苦,那是精神上的反复折磨,那是心理上的细细辗轧,甚至造成了比生离痛苦千万倍的,与亲儿子刘忆的死别——而她,是笨拙的、无法反抗的。
关键词:《主角》 笨 忆秦娥 人物形象
你不想让那命运的风车转动,大千世界的狂风却推着它自转。不愿去唱戏的笨放羊娃却被钉在日益孤立无援的古老腔调中;不愿被注意的笨烧火娃却成了半个世纪来令人瞩目的秦腔名角;不愿触及爱情的笨女人却在两度婚姻中伤痕累累;不愿退出舞台中央的笨戏子却顺着汹涌的洪流走下了戏台,回归了黄土。这是《主角》为我们讲述的故事,是作家陈彦立足于最为熟悉的秦腔大地,扎实细腻地将半个世纪来秦腔名伶忆秦娥兴衰沉浮的人生画卷展开在读者眼前的一本关于生命的、苍凉的人间大音。
从1976年易招弟的第一次亮相,到21世纪初忆秦娥回到九岩沟,在秦腔经历的传统精粹与时代潮流的碰撞中,在世俗生活中人心与利欲交织的变化中,忆秦娥舞台上“香气四溢”、舞台下“臭气熏天”。除了那些被修饰得富丽堂皇的溢美之词、被恶意地虚假编造的诽谤之辞外,说起忆秦娥,逃不开一个“笨”字。忆秦娥的生命贴着秦腔,而秦腔贴着大地,黄土地上的生老病死、宠辱荣枯、悲欢离合,都引着她、牵着她、迫使这个笨女子从一个灰扑扑的放羊娃变成一个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的主角。大角儿是需要一份憨痴与笨拙的。要不是笨拙,忆秦娥大概也就难以得秦腔之道。虽然她因文化不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其生命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塑造出这样守拙、隐忍、受难、牺牲、奉献的形象。
一、笨在生老病死间
忆秦娥是最讨厌人家说她笨的,一个笨字说出口,就像往她满腔的怒火里倒了桶油。可她又的确是笨的,面对生老病死,只能笨拙地咽下命运的苦果。
从名字“易招弟”就可以看出,忆秦娥生来是为了招个弟弟;当她在不美满的婚姻中收获唯一的果实时,她生了一个痴儿;她怜惜养女宋雨的身世,带她走出大山,改变她的命运,反倒加速了催她离开戏台的节奏。“生”向来是一个充满朝气与希望的字眼,但放在了她的身上,总有一种不幸的意味。面对苦涩的出生,她是笨拙又被动的,充斥着一种不可控的悲哀,一种认命与不认命之间的纠结与反复。
人的老去,总是不可控的。她还是个烧火丫头的时候,代表着秦腔“老把式”的“忠孝仁义”四位前辈已经老了,他们的年老,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秦腔在当时环境下的没落;几十年后,秦腔如璞玉般再次被拂去灰尘闪耀时,当名角儿“秦腔金皇后”的名头挂出来的时候,忆秦娥猛然意识到,她自己,也已经是奔向白发去的年纪了,也在后浪推前浪的过程里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肩负着艺术,在污浊的尘世间打滚的日子悄然溜走,她的青春岁月老去了。舅舅胡三元的头发白了,米兰离开宁州都三十多年了,胡彩香的身材早已发福走样了。她能够守住秦腔人老一輩的根,能够在声名鹊起后还不懈地寻找老艺人,回归秦腔的本真,但面对人的老去,她是笨拙又迟钝的。
病生在人身上,也生在秦腔身上。儿子刘忆的病,是天生的,是带着丈夫刘红兵胡作非为的恶果的,也是忆秦娥倾家荡产都要治的,她笨拙地抱着儿子寻医问药,那时的她不是戏台上熠熠生辉的名角儿,她只是个可怜的母亲。生理上治不好了,但刘忆对妈妈的满腔爱意,充盈了他整个心灵,那是种纯洁无比,甚至有些偏执的爱与占有,也是忆秦娥在亲情中收获的最真实的果实。而秦腔的病,对于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忆秦娥不懂——那是秦腔在时间的洪流中成为历史文物的趋势,是抓住了吸引镜头与掌声的繁丽枝叶却忘记要向土地扎根的潮流。她只能老实地听“忠孝仁义”、听秦八娃的话,守住秦腔的根。忆秦娥始终没有认清秦腔的病,她坚守的只是从小学来的套路,只是“听老人的话”的信念,面对着新的舞台形式对于秦腔的冲击,不愿意面对新事物的“守旧”和“守拙”成了她的唯一态度。面对病,她是笨拙而坚守的。
秦腔老人都离世了,有的死在病魔的手下,有的倒在舞台上,忆秦娥听着,看着,她也怕着。有时候也会怕自己落得个死在舞台上的结局,有时候也会怕那些因舞台而死的老百姓的结局重演在她身上;身边的家人也不知不觉中走向生命的尽头,刘忆死了,带着对妈妈深沉的爱和对石怀玉的恨,摔离了这个世界,忆秦娥哭着,恨着;给忆秦娥带来过山车一般爱情的石怀玉也死了,死在他的艺术里,死在她奋力的反击里,忆秦娥骂着、怨着。忆秦娥身上的主角光环再耀眼,也没有通天改命的本事,她拦不住老艺人们的死,就像拦不住秦腔的没落一样;她拦不住身边人的死,就像拦不住一腔真情空付一样。对于死,忆秦娥是笨拙而无力的。
二、笨在悲欢离合间
两次婚姻,造就了忆秦娥生命中大多数的悲和离;她的欢、她的合,只与秦腔相连。
廖耀辉对小青娥造成的阴影,影响了她这一生对男女关系的态度,她拼命想远离,却没能逃开刘红兵和石怀玉这两个绝无仅有的“牛皮糖”。他们之间不是爱情。她对两个男人来说是欲望,是致命的吸引,得不到她时,她是神祇,是天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岭之花;得到她后,她是男性尊严的体现,是男人们在精神上得以炫耀、在肉体上得到满足的工具;当忆秦娥的容忍被消耗殆尽,男人们失去她后,也就坠入了自己人生的谷底。男人们的轰炸、舆论里的一张张嘴、一个个眼神,让婚姻悲剧无可避免地上演。没有人问过她的意愿,没有人考虑过她的感受,在带有颜色的眼神和话语里,她莫名其妙地成了主角,她莫名其妙地被自己仅生出的那一点点悸动捆住,活在了男人为她编织的名为“爱情”实为“束缚”的网里,活在了旁观者看戏的眼神织成的网里。这中间造成的“悲”和“离”,远远比幼年时的小招弟离开家去学戏的“悲”和“离”要沉重,与光鲜亮丽的戏台背后忆秦娥所受的身体上的煎熬要痛苦,那是精神上的反复折磨,那是心理上的细细辗轧,甚至造成了比生离痛苦千万倍的,与亲儿子刘忆的死别——而她,是笨拙的、无法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