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本文立足高校学生工作,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和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列举了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学生意识形态;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立监督审查机制,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依托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压实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党中央的规划的长期部署与战略方针。因而我们必须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高度来认识把握这一问题,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重要指标。要从总体要求、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齐抓共管,共同发力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飞速变化、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交媒体作为新的传播渠道也在迅速发展,境内外势力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入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复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一是敌对势力等利用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故乡情结及对自身利益的关切,煽动学生参与非理性爱国活动。二是网络平台内容纷繁复杂,敌对势力或被渗透的“键盘侠”肆意传播谣言,致使缺乏政治辨识能力的大学生受其影响,价值观出现偏离和错位,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出质疑和否定。三是个别人受西方错误思潮影响,非法利用公寓、会议、讲座、论坛、课堂、班级等阵地,传播西方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四是境内外各类宗教势力、各类邪教组织在校园内面向学生进行非法传教和反动宣传活动。五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受思想渗透,观看暴恐音视频、参与非法集会、分裂势力等活动。六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足、认识不清,发表不当言论,导致意识形态工作不到位。
三、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措施
总的来说,各类渗透活动的隐蔽性更强,意识形态监控的空间更广、难度更大等,这些问题都亟需我们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改进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推进对策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
一是自觉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主动聚焦当前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易发、多发的共性问题,认真学习贯彻各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根本要求,结合学生工作实际系统研判、精心谋划、深入落实。
二是加强定期分析研判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充分利用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学生工作书记例会、部(处)领导班子例会和专题工作会议等定期分析研判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掌握动态趋势,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应对措施。
三是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学院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重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随时排查、及早处理涉民族宗教、涉安全稳定等方面苗头和倾向。
四是加强学生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审核把关与学生意识形态有关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对学工部(学生处)网站、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易班网、学工微信平台等网络阵地进行监测管控;加强对部(处)指导的学生组织的教育管理,提高对涉意识形态问题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五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逐步强化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对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责任意识,实施对学院及学生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登记备案和日常监管,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努力培育和提高学生网络素养,挖掘和吸收师生当中的“大V”和“网红”加入网络评论员队伍,科学应对并及时处置涉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舆情危机。
六是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坚决抵御和防范各种形式的宗教传播和宗教渗透,指导并配合学院开展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排查和对有宗教信仰学生的教育转化。
七是加强学生社会资助项目的审核管理。按照接受社会捐赠的审批要求,對设立社会奖、助学金和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项目资金来源、发放规定和附加要求等进行认认真审核,仔细甄别有无意识形态属性和因素,防止敌对势力变相渗透拉拢。
八是加强对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履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对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指导、评价、监督等职能,结合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要求,增强学院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提升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性和实效性。
九是加强对学生工作干部的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对学院学生工作主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辅导员、新疆籍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公寓辅导员、助理辅导员等学生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组织开展专项学习和专题研讨,增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管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系2018年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生工作)专任项目《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预警干预机制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学生意识形态;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立监督审查机制,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依托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压实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党中央的规划的长期部署与战略方针。因而我们必须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高度来认识把握这一问题,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重要指标。要从总体要求、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齐抓共管,共同发力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飞速变化、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交媒体作为新的传播渠道也在迅速发展,境内外势力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入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复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一是敌对势力等利用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故乡情结及对自身利益的关切,煽动学生参与非理性爱国活动。二是网络平台内容纷繁复杂,敌对势力或被渗透的“键盘侠”肆意传播谣言,致使缺乏政治辨识能力的大学生受其影响,价值观出现偏离和错位,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出质疑和否定。三是个别人受西方错误思潮影响,非法利用公寓、会议、讲座、论坛、课堂、班级等阵地,传播西方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四是境内外各类宗教势力、各类邪教组织在校园内面向学生进行非法传教和反动宣传活动。五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受思想渗透,观看暴恐音视频、参与非法集会、分裂势力等活动。六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足、认识不清,发表不当言论,导致意识形态工作不到位。
三、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措施
总的来说,各类渗透活动的隐蔽性更强,意识形态监控的空间更广、难度更大等,这些问题都亟需我们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改进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推进对策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
一是自觉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主动聚焦当前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易发、多发的共性问题,认真学习贯彻各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根本要求,结合学生工作实际系统研判、精心谋划、深入落实。
二是加强定期分析研判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充分利用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学生工作书记例会、部(处)领导班子例会和专题工作会议等定期分析研判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掌握动态趋势,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应对措施。
三是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学院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重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随时排查、及早处理涉民族宗教、涉安全稳定等方面苗头和倾向。
四是加强学生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审核把关与学生意识形态有关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对学工部(学生处)网站、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易班网、学工微信平台等网络阵地进行监测管控;加强对部(处)指导的学生组织的教育管理,提高对涉意识形态问题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五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逐步强化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对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责任意识,实施对学院及学生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登记备案和日常监管,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努力培育和提高学生网络素养,挖掘和吸收师生当中的“大V”和“网红”加入网络评论员队伍,科学应对并及时处置涉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舆情危机。
六是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坚决抵御和防范各种形式的宗教传播和宗教渗透,指导并配合学院开展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排查和对有宗教信仰学生的教育转化。
七是加强学生社会资助项目的审核管理。按照接受社会捐赠的审批要求,對设立社会奖、助学金和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项目资金来源、发放规定和附加要求等进行认认真审核,仔细甄别有无意识形态属性和因素,防止敌对势力变相渗透拉拢。
八是加强对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履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对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指导、评价、监督等职能,结合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要求,增强学院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提升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性和实效性。
九是加强对学生工作干部的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对学院学生工作主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辅导员、新疆籍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公寓辅导员、助理辅导员等学生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组织开展专项学习和专题研讨,增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管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系2018年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生工作)专任项目《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预警干预机制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