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和大量非生产人员的增加,使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度时期军民们没有粮食吃、没有房子住。毛泽东尖锐的指出:“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和解散是没有一个人同意的,随后主席亲笔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2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曾经弄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大极了。”为了克服财政经济严重困难,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学校及驻边区的不对积极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于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说起大生产人们一定会想到南泥湾 。 想到了三五九旅战士们开发南泥湾的火红岁月,想到了这把曾使大地颤抖,困难低头的老镢头?大家请看,展柜中这把镢头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它重不过五斤,高约八寸,刃宽一寸,它就是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战士在南泥湾开荒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镢头。这个看似普通、随处可見的农具背后却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敌人的包围、封锁,加之遭遇自然灾害和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极其严重的困难,粮食严重缺乏,部队没有冬衣……毛主席深深地思考后,果断的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于是,一个群众性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各根据地蓬勃开展,八路军一手拿枪,一手拿镢头,向荒山发起了要粮的战斗。1941年春,王震旅长率领着359旅指战员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初进南泥湾,迎接指战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考验。没有房子他们搭草棚,粮食不足他们挖野菜。打仗要有枪,开荒要用镢头,可是当时就连这样的镢头,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千难万难,难不倒英雄汉,他们伐木解板换工具,收集废铁自己造。当他们发现了一座破庙中的一口破钟时,战士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他们挖地炉,烧木炭,化铁水,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在如雨的汗水和飞溅的火花中,一把把锋利的镢头诞生了,指战员们亲切的称它为“南泥湾的老镢头”。到了第三年秋天,南泥湾披上了金色的盛装,呈现出一片“牛羊满山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的兴旺景象。359旅的健儿们就是靠着这一把把老镢头,硬是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了块块肥田,改天换地,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南泥湾由以前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千万把老鐝头共同奏响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宏伟乐章,创造出了丰衣足食的新生活。这把老鐝头看上去很平常,可它告诉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想这样的民族精神早已深深驻扎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正如这次疫情当中,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好比在南泥湾开荒的战士们,他们妙手回春让湖北复苏,让山河无恙。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此生不悔入华夏!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动到了二十一世纪,老镢头的雄风也已被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声音所代替,但是,老镢头阐发出的那种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崇高精神,则仍然是激励中华腾飞的一种动力,十三亿人民再闯难关的强大思想武器。听吧,《延安精神代代传》的歌声正从这块热土上向你飘来! 南泥湾的老镢头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今天,当您再听到这首歌时,您是否想到了延安,想到了三五九旅战士们开发南泥湾的火红岁月,想到了这把曾使大地颤抖,困难低头的老镢头?大家请看,展柜中这把镢头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它重不过五斤,高约八寸,刃宽一寸,它就是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战士在南泥湾开荒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镢头。这个看似普通、随处可见的农具背后却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敌人的包围、封锁,加之遭遇自然灾害和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极其严重的困难,粮食严重缺乏,部队没有冬衣……毛主席深深地思考后,果断的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于是,一个群众性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各根据地蓬勃开展,八路军一手拿枪,一手拿镢头,向荒山发起了要粮的战斗。1941年春,王震旅长率领着359旅指战员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初进南泥湾,迎接指战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考验。没有房子他们搭草棚,粮食不足他们挖野菜。打仗要有枪,开荒要用镢头,可是当时就连这样的镢头,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千难万难,难不倒英雄汉,他们伐木解板换工具,收集废铁自己造。当他们发现了一座破庙中的一口破钟时,战士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他们挖地炉,烧木炭,化铁水,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在如雨的汗水和飞溅的火花中,一把把锋利的镢头诞生了,指战员们亲切的称它为“南泥湾的老镢头”。到了第三年秋天,南泥湾披上了金色的盛装,呈现出一片“牛羊满山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的兴旺景象。359旅的健儿们就是靠着这一把把老镢头,硬是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了块块肥田,改天换地,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南泥湾由以前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千万把老鐝头共同奏响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宏伟乐章,创造出了丰衣足食的新生活。这把老鐝头看上去很平常,可它告诉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想这样的民族精神早已深深驻扎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正如这次疫情当中,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好比在南泥湾开荒的战士们,他们妙手回春让湖北复苏,让山河无恙。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此生不悔入华夏!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动到了二十一世纪,老镢头的雄风也已被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声音所代替,但是,老镢头阐发出的那种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崇高精神,则仍然是激励中华腾飞的一种动力,十四亿人民再闯难关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