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中实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建立个性化育人模式,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机械专业教学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面临着执行的瓶颈,一方面是由于能力培养无法与知识培养相协调,另一方面是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本文以机械专业为例,对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分层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械专业;分层培养;育人模式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大学便开始探索区别于传统综合性院校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科技型大学。不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传统大学有着本质区别,办学定位也有所不同,这类院校注重用多样化渠道,弹性制学分,强调学生技能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培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如今,由于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高,高端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极其紧缺,侧重于理论研究的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机械专业。分层次进行培养模式及课程群优化设置与建设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
1.1 重理论,轻实践
机械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水平的专业,但很多院校由于受教学理念、管理水平以及经费的影响,在实验方面的投资不足,很多实验课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为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带来难度。同时,在一些学校,校企合作也比较流于形式,学生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
1.2 教学理念落后,灌输式教学法仍普遍存在
经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机械专业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思维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很多教材延用了十几年不换,其内容缺乏最前沿和新颖的技术和知识,无法适应机械专业知识更新快,产品换代频繁的特点。其次,很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小组式等教学方式应用的很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机械专业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我们对机械专业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2.1 构建基于理论与实践特性的分层培养模式教学保障体系
由于机械专业中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导向有所不同,一个侧重理论一个侧重实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术愿望以及职业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建立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机械通用能力+专业菜单”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创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具有工程应用特色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机械专业关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也正在实施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职业场景营造)的改革,主要针对于娄底地方机械产业的对接,对一些农机、煤机和工程机械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全程与相应课程对照并一一分解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就可以认知到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从研发到维护保养需要学习什么课程知识,从而在具体课程学习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从而达到应用型工程师必须的能力的培养目標。在以往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平行的或分离的,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基于职业场景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物教具、工作台、生产设备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并完善集教学、培训、创新、生产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基地,搭建“校中厂”,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便利,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对机械专业学生分别进行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时,要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建立全员育人模式,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培训,也要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院担任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内培外引”,使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导师,也是技能训练的工程师,为学生的分类选择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2.3 完善校企结合,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机械专业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针对性的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与市场相结合,学校能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企业也免除了人才与实际需求不对接的后顾之忧。很多企业都面临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以及数控技术人才紧缺的情况,校企结合可以以“基础适度、口径适中、重视实践、提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较宽广知识结构的工程型与技术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校企“双赢”模式。我校已与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双峰农友机械集团公司、三一娄底中兴、华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金华特汽、娄底大丰和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秉着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签订了教学实习、研发、学生就业等全方位的合作协议。
3 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势在必行,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双师型建设、创新课程设计等策略,不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庆华,刘东汉,刘琳.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5 (4):5962.
[2]谢暴,郑家房.“双创”背景下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11):5152.
[3]刘伟民,李耀刚,郑爱云.本科机械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4(13):133134.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械专业;分层培养;育人模式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大学便开始探索区别于传统综合性院校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科技型大学。不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传统大学有着本质区别,办学定位也有所不同,这类院校注重用多样化渠道,弹性制学分,强调学生技能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培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如今,由于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高,高端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极其紧缺,侧重于理论研究的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机械专业。分层次进行培养模式及课程群优化设置与建设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
1.1 重理论,轻实践
机械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水平的专业,但很多院校由于受教学理念、管理水平以及经费的影响,在实验方面的投资不足,很多实验课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为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带来难度。同时,在一些学校,校企合作也比较流于形式,学生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
1.2 教学理念落后,灌输式教学法仍普遍存在
经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机械专业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思维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很多教材延用了十几年不换,其内容缺乏最前沿和新颖的技术和知识,无法适应机械专业知识更新快,产品换代频繁的特点。其次,很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小组式等教学方式应用的很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机械专业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我们对机械专业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2.1 构建基于理论与实践特性的分层培养模式教学保障体系
由于机械专业中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导向有所不同,一个侧重理论一个侧重实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术愿望以及职业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建立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机械通用能力+专业菜单”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创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具有工程应用特色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机械专业关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也正在实施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职业场景营造)的改革,主要针对于娄底地方机械产业的对接,对一些农机、煤机和工程机械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全程与相应课程对照并一一分解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就可以认知到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从研发到维护保养需要学习什么课程知识,从而在具体课程学习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从而达到应用型工程师必须的能力的培养目標。在以往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平行的或分离的,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基于职业场景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物教具、工作台、生产设备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并完善集教学、培训、创新、生产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基地,搭建“校中厂”,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便利,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对机械专业学生分别进行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时,要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建立全员育人模式,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培训,也要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院担任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内培外引”,使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导师,也是技能训练的工程师,为学生的分类选择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2.3 完善校企结合,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机械专业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针对性的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与市场相结合,学校能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企业也免除了人才与实际需求不对接的后顾之忧。很多企业都面临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以及数控技术人才紧缺的情况,校企结合可以以“基础适度、口径适中、重视实践、提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较宽广知识结构的工程型与技术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校企“双赢”模式。我校已与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双峰农友机械集团公司、三一娄底中兴、华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金华特汽、娄底大丰和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秉着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签订了教学实习、研发、学生就业等全方位的合作协议。
3 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工程型与技术型人才分层培养势在必行,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双师型建设、创新课程设计等策略,不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庆华,刘东汉,刘琳.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5 (4):5962.
[2]谢暴,郑家房.“双创”背景下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11):5152.
[3]刘伟民,李耀刚,郑爱云.本科机械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4(1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