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必须以一种人性化的模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学生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人性化 以人为本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生活以及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有着一个“权威者”甚至“专制者”的身份,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老师说,学生做。这种班级管理完全抹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一种人性化的模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学生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学生的评价体系,开发人才资源
在很多班主任眼中,只有那些“成绩好的”、“听话的”、“老实的”的孩子才是好学生,而“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自然就成为“差生”了,其实,作为身心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独立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评价他们,那么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呢?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九种智力构成的。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九种智力,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在这种评价模式下,班主任会乐于对每一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主动、自觉地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其才能的展示和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动力机制,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基本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构建的,班级各项事务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是班主任意志的体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班级管理的制度也缺乏活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在班级中建立科学的动力机制。
建立了科学的动力机制,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持续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例如: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才能使全体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全体学生都具有主人翁的归属感,每个人都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而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和正常秩序,通过管理的民主化,使班级的一切管理制度内化为全体学生的共识,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全班同学在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班主任要一方面留心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全班的凝聚力。
三﹑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风和人际关系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它对班级管理起着重要的隐性作用,班级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班风和人际关系尤为重要。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在培养班风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积极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和潜能,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说服法、榜样法、实践法等,并且严宽适度。
在班级管理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往往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过于死板和机械,其实,班主任和学生从人格上是平等的,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应该建立一种民主的、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同时,班主任也要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有着思想上、人格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来说,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出现各种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出现极端现象。因此,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各种人际交往问题,注重引导和协调,使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步入正常健康的轨道。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人性化 以人为本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生活以及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有着一个“权威者”甚至“专制者”的身份,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老师说,学生做。这种班级管理完全抹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一种人性化的模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学生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学生的评价体系,开发人才资源
在很多班主任眼中,只有那些“成绩好的”、“听话的”、“老实的”的孩子才是好学生,而“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自然就成为“差生”了,其实,作为身心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独立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评价他们,那么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呢?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九种智力构成的。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九种智力,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在这种评价模式下,班主任会乐于对每一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主动、自觉地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其才能的展示和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动力机制,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基本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构建的,班级各项事务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是班主任意志的体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班级管理的制度也缺乏活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在班级中建立科学的动力机制。
建立了科学的动力机制,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持续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例如: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才能使全体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全体学生都具有主人翁的归属感,每个人都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而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和正常秩序,通过管理的民主化,使班级的一切管理制度内化为全体学生的共识,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全班同学在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班主任要一方面留心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全班的凝聚力。
三﹑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风和人际关系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它对班级管理起着重要的隐性作用,班级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班风和人际关系尤为重要。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在培养班风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积极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和潜能,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说服法、榜样法、实践法等,并且严宽适度。
在班级管理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往往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过于死板和机械,其实,班主任和学生从人格上是平等的,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应该建立一种民主的、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同时,班主任也要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有着思想上、人格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来说,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出现各种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出现极端现象。因此,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各种人际交往问题,注重引导和协调,使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步入正常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