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口气读完厉彦林老师发表在《北京文学》的散文《人民,人民》,读后收获很大,感受颇多。有迎面而来的磅礴气势,有荡气回肠的痛快淋漓,有历史回眸中的金戈铁马,有现实生活里的情真意切,更有锋刃游走的高超的艺术造诣。
《人民,人民》作为一片政治性抒情散文,主题大,内涵广,难驾驭,需要深厚的理论和文字功底,尤需要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把政治性的东西写正,把历史性的东西写活,把情感性的东西写真,让人读后感受不到政治口号式的灌输,感受不到歌功颂德式的绑架,而是在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中,得到了认识的提高和思想的升华。《人民,人民》一文,以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发展历史和奋斗历程为主线,以作者个人经历为铺线,以对人民一词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为内核,饱含深情地阐述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人民与执政者的关系,人民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年以来,我读过很多政治性的好文章,除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还没有看到一篇专写人民的文章。能够把这么一个大题目写得如此大气磅磗又情真意切,唯在政场浸淫多年和历练又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厉彦林老师才能操刀耳!
说这篇文章大气磅磗,是从文章的结构和选材来说的。整篇文章虽然只有不足万字,但是文章一开头就显出了高山般的巍峨与挺拔。厉彦林老师用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喊出的“人民万岁”作为切入点,不仅很好的点明了主题,也把一股宏大的气势定格在了读者面前,让人顿觉威严与肃穆。再往下读,每一个小标题都有着沉沉甸甸的份量:“角力人心”、“点中命门”、“中国脊梁”、“精神高地”、“赶考路上”。不用看正文,单看这些小标题,我们就能体会到作者在文字间释放出的那种存于客观真实中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构成了不可阻挡的洪流涌向我们,不用大气磅磗,不足以形容。我们常说一部几十万字、上百万的小说大气磅磗,一篇不足万字的散文竟然也能有此效果,实在令人叹服。
说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是说厉彦林老师在写文章时,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在文章中引用了习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县委书记们所念的一副现挂于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三省堂前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如此深切地表明了,在厉彦林老师的心目中,人民不只普通百姓,我们也都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吃得是百姓饭,穿得是百姓衣,不要轻视百姓,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不是随便一说就能说出来的,他需要对人民有感情。他需要发自内心的把自己与普通百姓放在一起,与百姓心贴心。否则,说出的话就浮在半空中,让人难以信服。
说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我觉得在巍峨的主题和庞大的构架中,情感的红线贯穿始终,不仅使文章读起来可仰视,而且很亲近。在文章第一部分,厉彦林老师写了陪老爹老娘坐高铁游览天安门,第二部分回忆了自己幼时背诵老三篇,第三部分写了自己童年的经历,等等,这些抒情性、感悟式的文字,使文章更加血肉相连,丰满真实。此外,引语和用典,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和成功之处,显示了厉彦林老师丰厚的积淀。建筑高楼大厦不只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更需要强大的内心储备。这种储备是胆识,是气迫,是勇气,更是高度。厉彦林老师有了这种储备,所以能够结构出如此大气磅磗的文章。
向厉彥林老师表示敬意,因为《人民,人民》,将成为经典。
(作者系青年诗人)
《人民,人民》作为一片政治性抒情散文,主题大,内涵广,难驾驭,需要深厚的理论和文字功底,尤需要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把政治性的东西写正,把历史性的东西写活,把情感性的东西写真,让人读后感受不到政治口号式的灌输,感受不到歌功颂德式的绑架,而是在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中,得到了认识的提高和思想的升华。《人民,人民》一文,以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发展历史和奋斗历程为主线,以作者个人经历为铺线,以对人民一词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为内核,饱含深情地阐述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人民与执政者的关系,人民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年以来,我读过很多政治性的好文章,除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还没有看到一篇专写人民的文章。能够把这么一个大题目写得如此大气磅磗又情真意切,唯在政场浸淫多年和历练又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厉彦林老师才能操刀耳!
说这篇文章大气磅磗,是从文章的结构和选材来说的。整篇文章虽然只有不足万字,但是文章一开头就显出了高山般的巍峨与挺拔。厉彦林老师用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喊出的“人民万岁”作为切入点,不仅很好的点明了主题,也把一股宏大的气势定格在了读者面前,让人顿觉威严与肃穆。再往下读,每一个小标题都有着沉沉甸甸的份量:“角力人心”、“点中命门”、“中国脊梁”、“精神高地”、“赶考路上”。不用看正文,单看这些小标题,我们就能体会到作者在文字间释放出的那种存于客观真实中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构成了不可阻挡的洪流涌向我们,不用大气磅磗,不足以形容。我们常说一部几十万字、上百万的小说大气磅磗,一篇不足万字的散文竟然也能有此效果,实在令人叹服。
说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是说厉彦林老师在写文章时,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在文章中引用了习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县委书记们所念的一副现挂于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三省堂前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如此深切地表明了,在厉彦林老师的心目中,人民不只普通百姓,我们也都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吃得是百姓饭,穿得是百姓衣,不要轻视百姓,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不是随便一说就能说出来的,他需要对人民有感情。他需要发自内心的把自己与普通百姓放在一起,与百姓心贴心。否则,说出的话就浮在半空中,让人难以信服。
说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我觉得在巍峨的主题和庞大的构架中,情感的红线贯穿始终,不仅使文章读起来可仰视,而且很亲近。在文章第一部分,厉彦林老师写了陪老爹老娘坐高铁游览天安门,第二部分回忆了自己幼时背诵老三篇,第三部分写了自己童年的经历,等等,这些抒情性、感悟式的文字,使文章更加血肉相连,丰满真实。此外,引语和用典,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和成功之处,显示了厉彦林老师丰厚的积淀。建筑高楼大厦不只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更需要强大的内心储备。这种储备是胆识,是气迫,是勇气,更是高度。厉彦林老师有了这种储备,所以能够结构出如此大气磅磗的文章。
向厉彥林老师表示敬意,因为《人民,人民》,将成为经典。
(作者系青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