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解密档案证实 周佛海确是军统卧底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佛海(1897-1948),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国民党政府要员,1938年加入汪伪政权。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
  随着台湾方面解密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情报作战内容和戴笠部分档案,以及三卷本《戴笠与抗战》的出版,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周佛海早在1943年就已加入军统为国民党政府服务,丁默邨在抗战后期被国民党政府吸收,帮助接收日占区浙江……


  1943年周佛海成军统卧底
  在这次出版的《戴笠与抗战》中,一项惊人的发现是证实了周佛海在抗战中与国民党政府的合作关系。之前,被盖棺定论的汉奸周佛海早在1943年就已被戴笠吸收进入军统,成为国民党政府在汪伪政权中的重要卧底。周佛海于1938年9月与汪精卫投靠日本。
  解密档案显示,周佛海经军统敌后组织策动其反正,以伪职掩护敌后工作,军统局地下电台曾架设在周本人和其妻弟杨惺华的私宅,照常工作;周佛海提供有关汪伪政权的军事、经济,以及日本与东北的政治情报。
  此外,军统局特选派熟悉军事参谋业务的谍报人员,经周佛海推荐担任汪政权军委会作战科长,联络控制已接受策反的伪军部队。当时周佛海在汪伪政权中任伪军委会副委员长,负责指挥税警部队、保安部队,及伪军第十二军等。而在抗战结束前夕,中国共产党方面也曾策反过周佛海,以和周组成“联合阵线”对抗国民党政府,但未成功。抗战胜利后,周佛海因汉奸罪被判死刑,后特赦为无期徒刑,1948年死于狱中。
  军统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的简称,是1938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领导人为戴笠,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
  此次解密档案,因电影《色·戒》而为外界所熟知的汪伪政权特务头子丁默邨,与周佛海经历相类似,其在抗战后期也被国民党政府吸收,在戴笠要求下负责维持浙江省治安,以待国民党政府顺利接收。
  依解密档案,“戴笠闻报,急令中美前进指挥所和直属第一支队参谋长李崇诗,就近转饬军统局在杭州的负责同志,迅即责成已秘密投效的伪浙江省府主席丁默邨,以‘军事专员’名义,切实掌握所指挥的三个保安团和省会警察大队,与军统局的组织秘密联系,负责维持杭城治安。”而此举被认为是抢在中共前面接管日战区。
  丁默邨的结局没有周佛海那样幸运。抗战胜利后,丁默邨以汉奸罪被判死刑执行死刑。这一结局可能与戴笠过早去世有关,因为很多策反人士只与戴笠单线联系。所以在戴笠飞机失事后,包括丁默邨在内的许多被军统吸收的汉奸最后均被枪毙。


  不會推动重新评价军统
  在台湾方面解密相关档案之前,民间和史学界对戴笠的认识更多基于很多野史和回忆文章,相关著作中仅有美籍学者魏斐德的《间谍王》属于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材料是戴笠副手沈醉和文强两人的回忆文章。不过,魏斐德曾表示,文强与沈醉的回忆内容需要质疑,因为这些内容是在特定情况下所写,而更多关于军统的档案材料之后全部保存台湾。随着相关档案解密,更多历史秘密将会揭开,“戴学”可能成为民国史中的显学。
  研究20世纪中国特工史的学者、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有威认为,此次台湾方面解密的军统和戴笠档案,必将丰富国民党抗战史的认识。对于此次解密档案中关于周佛海被策反的历史,徐有威认为,在民间和很多回忆录中都有相关记述,“这些档案证实了周佛海事件的这一传说。”此外,徐有威认为,档案肯定也会披露一些以前从未公开的史料,“比如丁默邨在抗战后期受命军统事件,以前是不被知道的。”(摘自《中国传媒经济》2016.2.12)B⑤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将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
期刊
摘 要:大班的幼儿正处于对外界各种事物迅速认识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与发展是最有益的。幼儿教师应该保护并鼓励幼儿创新精神的开拓,激励幼儿自主创新,勇于尝试。就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两大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班数学;幼儿;创新精神  开展创新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的工作热点之一,而最具有创作能力的往往是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被引入英语教学领域。它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为学生听说能力创造了条件,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语言学科,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1. 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  1.1增加了课堂生动性,但教师容易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可以将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