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
在强调改革的同时,教育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确保改在民生关键处、改在人民心坎上。
近年来,长沙市教育局以锐不可当的改革气势,专注最难啃、最尖锐、最突出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长沙教育人的初心是什么?他们是如何通过综合改革道路来践行使命的?
人民性: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成教育的行动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然而,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哪些特征?长沙市教育局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改革的人民性,把群众的期待变成教育的行动。
梳理一下長沙过去五年的改革举措,“人民性”这条关键线索一直贯穿其间。
改革,从人民群众最关切处着手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于“择校”问题存在不少诟病,特别关切教育公平,尤其是招生入学公平。
2016年,长沙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招生入学改革,并以此撬动长沙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公办学校零择校”,用“一刀切”的制度,把所有招生入学工作都纳入规范的制度笼子,确保了起点上的公平。
2019年,长沙市教育局推进民办初中招生政策的改革,把民办学校纳入到派位范畴。按照民办学校是否与公办学校有合作办学,分别拿出50%、20%的招生指标,用来接受派位学生。
改革,从人民群众最期盼处着手
“入园难、入园贵”是困扰人民群众多年的问题,而长沙设计了一系列破题之策:每年建设3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1200元—2400元的补贴;出台《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及产权移交暂行办法》,将回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改革,从人民群众最为难处着手
“三点半”问题一度令上班族家长头疼不已。从施行“非全日制寄宿生”政策,到出台《长沙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实行最高限价每生每期城镇不超过1000元、农村不超过800元,并对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免费等举措,让“三点半”问题不再难倒家长。
改革,从人民呼吁最强烈处着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违规补课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直是人民群众呼吁的热点。
“人民群众有需求,改革就应该跟进。”2019年,长沙市教育局扎实推进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专项整治,对违纪教师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截止当前,全市已经处理、处分违规补课教师63人,其中公办教师被记过及以上处分11人、解除聘用合同2人、警告处分7人、严重警告并降低岗位等级1人;临聘教师被辞退处理42人。
改革,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
人民群众期待哪些改革?如何改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让群众参与到改革决策中来。
2016年,为减轻小学生负担,确保足够休息时间,长沙市拟将城区小学生上课时间推迟到8点半。一天之内,市教育局在官微上民意调查投票总数达到36.4万人次。
这只是群众参与决策的案例之一。在重大改革决策做出前,长沙市教育局都严格按规定开展公开听证,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规律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道出了“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真就是要坚持真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不顾规律乱改革。这种真必须基于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体现在对规律的遵循之上。”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表示。
真,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遵循
在长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长沙市教育局从不公布学校的中考、高考成绩,却准备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视力检测结果,局长大会小会上经常强调体育、艺术的重要性。
2018年,长沙市组织本土专家撰写了一整套的幼儿养成教育活动资源包,免费发放给全市30万学前儿童。
长沙用“要坚持育人,而不是育分”,为如何“立德树人”给出了坚定的回答。
真,体现在对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
“过重教育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更影响教育生态健康”,卢鸿鸣表示:“减负,符合教育规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2016年,长沙市城区小学的上课时间推迟到8:30;同年底,又推出了“长沙市小学生减负六条”;2018年,建成了“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实施教室照明改造工程,保护青少年视力。
真,体现在对管理规律的遵循
总结过去五年的改革历程,卢鸿鸣用“向着问题奔跑”来形容。
在推进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改革问题上,长沙市教育局采取3年三步走的计划——2016年解决公办学校择校问题,2017年巩固成果,2018年重点研究和解决民办学校择校问题。长沙市“消除大班额”同样分三年行动。
在规范招生问题上,“不能择校”只是手段,“不需择校”才是目的。从规范招生入学政策、“不能择校”,到一校一个对策,一个区一个计划,提升校际间的均衡发展水平,无需择校。
统筹性:改革到哪,支持就到哪
党中央一再强调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然而,教育作为“花钱大户”,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更加体现属地党委、政府的担当和作为。
“兴市先兴教”,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2015年,长沙市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48.04亿元;2016年增长到近159.79亿元;2018年达到183.69亿元,同比增长14.95%……2018年以来,依然逐年增加。 “兴教先重师”,表现在改革顶层设计上
城市及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教师编制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2018年9月,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在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研究解决教师编制保障问题。2017年7月13日、10月24日,时任市长的陈文浩两次调研长沙教育工作,谈的是如何给教育、给学校更多自主权。
2017年,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减少各类表彰的大背景下,长沙市恢复了市委、市政府的教師节表彰,当年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千名。
2017年,长沙市争取从全省调剂事业编制6500多个,用来缓解中小学校严重缺编问题。
2018年,评选认定了第一批卓越教师,不仅设有专门的工作补贴,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
2019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推行公办学校教职工备案制管理改革,决定用8-10年基本消化完全市编外教师。
前瞻性:“长沙是出教育经验的地方”
2018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长沙调研教育工作表示,长沙教育 “不仅说得好,做得更好!”
“长沙是出教育经验的地方”——2015年10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刘利民肯定了长沙的教育改革。
教育部领导的评价,见证了长沙教育事业和改革发展的前瞻性、引领性。
学前教育走在前面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今年1月2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而长沙,2017年就开展这项工作的调研,并同步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攻坚作战。截止目前,已经共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316所,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总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
义务教育提前部署
随便选择走进长沙的一所学校,都能鲜明感受到学校在课程、环境、育人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各美其美”“百花齐放”的成果,归功于长沙市从2013年开始推进的“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区域教育特色建设。
职业教育经验不少
2016年,陈宝生部长调研长沙职业教育时,盛赞长沙职业教育“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
教育评价有所创新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而此前,长沙已经正式发布《2017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再只是单纯看分数、看升学,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时光拉回2016年9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而此项改革,在长沙已经坚持了10年之久。发布会上,发言人更是肯定长沙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开展更大范围的试点提供了有益经验”。
到目前为止,长沙市成功跻身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试点测评的学习型城市、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同时,职教基地建设、区域教育特色发展、招生入学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全国城市教育改革提供了“长沙经验”。
在强调改革的同时,教育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确保改在民生关键处、改在人民心坎上。
近年来,长沙市教育局以锐不可当的改革气势,专注最难啃、最尖锐、最突出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长沙教育人的初心是什么?他们是如何通过综合改革道路来践行使命的?
人民性: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成教育的行动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然而,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哪些特征?长沙市教育局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改革的人民性,把群众的期待变成教育的行动。
梳理一下長沙过去五年的改革举措,“人民性”这条关键线索一直贯穿其间。
改革,从人民群众最关切处着手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于“择校”问题存在不少诟病,特别关切教育公平,尤其是招生入学公平。
2016年,长沙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招生入学改革,并以此撬动长沙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公办学校零择校”,用“一刀切”的制度,把所有招生入学工作都纳入规范的制度笼子,确保了起点上的公平。
2019年,长沙市教育局推进民办初中招生政策的改革,把民办学校纳入到派位范畴。按照民办学校是否与公办学校有合作办学,分别拿出50%、20%的招生指标,用来接受派位学生。
改革,从人民群众最期盼处着手
“入园难、入园贵”是困扰人民群众多年的问题,而长沙设计了一系列破题之策:每年建设3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1200元—2400元的补贴;出台《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及产权移交暂行办法》,将回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改革,从人民群众最为难处着手
“三点半”问题一度令上班族家长头疼不已。从施行“非全日制寄宿生”政策,到出台《长沙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实行最高限价每生每期城镇不超过1000元、农村不超过800元,并对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免费等举措,让“三点半”问题不再难倒家长。
改革,从人民呼吁最强烈处着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违规补课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直是人民群众呼吁的热点。
“人民群众有需求,改革就应该跟进。”2019年,长沙市教育局扎实推进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专项整治,对违纪教师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截止当前,全市已经处理、处分违规补课教师63人,其中公办教师被记过及以上处分11人、解除聘用合同2人、警告处分7人、严重警告并降低岗位等级1人;临聘教师被辞退处理42人。
改革,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
人民群众期待哪些改革?如何改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让群众参与到改革决策中来。
2016年,为减轻小学生负担,确保足够休息时间,长沙市拟将城区小学生上课时间推迟到8点半。一天之内,市教育局在官微上民意调查投票总数达到36.4万人次。
这只是群众参与决策的案例之一。在重大改革决策做出前,长沙市教育局都严格按规定开展公开听证,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规律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道出了“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真就是要坚持真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不顾规律乱改革。这种真必须基于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体现在对规律的遵循之上。”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表示。
真,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遵循
在长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长沙市教育局从不公布学校的中考、高考成绩,却准备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视力检测结果,局长大会小会上经常强调体育、艺术的重要性。
2018年,长沙市组织本土专家撰写了一整套的幼儿养成教育活动资源包,免费发放给全市30万学前儿童。
长沙用“要坚持育人,而不是育分”,为如何“立德树人”给出了坚定的回答。
真,体现在对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
“过重教育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更影响教育生态健康”,卢鸿鸣表示:“减负,符合教育规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2016年,长沙市城区小学的上课时间推迟到8:30;同年底,又推出了“长沙市小学生减负六条”;2018年,建成了“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实施教室照明改造工程,保护青少年视力。
真,体现在对管理规律的遵循
总结过去五年的改革历程,卢鸿鸣用“向着问题奔跑”来形容。
在推进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改革问题上,长沙市教育局采取3年三步走的计划——2016年解决公办学校择校问题,2017年巩固成果,2018年重点研究和解决民办学校择校问题。长沙市“消除大班额”同样分三年行动。
在规范招生问题上,“不能择校”只是手段,“不需择校”才是目的。从规范招生入学政策、“不能择校”,到一校一个对策,一个区一个计划,提升校际间的均衡发展水平,无需择校。
统筹性:改革到哪,支持就到哪
党中央一再强调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然而,教育作为“花钱大户”,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更加体现属地党委、政府的担当和作为。
“兴市先兴教”,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2015年,长沙市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48.04亿元;2016年增长到近159.79亿元;2018年达到183.69亿元,同比增长14.95%……2018年以来,依然逐年增加。 “兴教先重师”,表现在改革顶层设计上
城市及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教师编制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2018年9月,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在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研究解决教师编制保障问题。2017年7月13日、10月24日,时任市长的陈文浩两次调研长沙教育工作,谈的是如何给教育、给学校更多自主权。
2017年,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减少各类表彰的大背景下,长沙市恢复了市委、市政府的教師节表彰,当年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千名。
2017年,长沙市争取从全省调剂事业编制6500多个,用来缓解中小学校严重缺编问题。
2018年,评选认定了第一批卓越教师,不仅设有专门的工作补贴,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
2019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推行公办学校教职工备案制管理改革,决定用8-10年基本消化完全市编外教师。
前瞻性:“长沙是出教育经验的地方”
2018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长沙调研教育工作表示,长沙教育 “不仅说得好,做得更好!”
“长沙是出教育经验的地方”——2015年10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刘利民肯定了长沙的教育改革。
教育部领导的评价,见证了长沙教育事业和改革发展的前瞻性、引领性。
学前教育走在前面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今年1月2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而长沙,2017年就开展这项工作的调研,并同步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攻坚作战。截止目前,已经共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316所,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总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
义务教育提前部署
随便选择走进长沙的一所学校,都能鲜明感受到学校在课程、环境、育人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各美其美”“百花齐放”的成果,归功于长沙市从2013年开始推进的“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区域教育特色建设。
职业教育经验不少
2016年,陈宝生部长调研长沙职业教育时,盛赞长沙职业教育“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
教育评价有所创新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而此前,长沙已经正式发布《2017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再只是单纯看分数、看升学,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时光拉回2016年9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而此项改革,在长沙已经坚持了10年之久。发布会上,发言人更是肯定长沙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开展更大范围的试点提供了有益经验”。
到目前为止,长沙市成功跻身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试点测评的学习型城市、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同时,职教基地建设、区域教育特色发展、招生入学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全国城市教育改革提供了“长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