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出打工收入几何?
在我国农村,种地的主力是老年人和妇女,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前往大城市打工。近年来,农民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工资水平稳定提高
30岁的小伙子杨胜在北京干了多年油漆工,因为手艺不错,杨胜在大城市的打工道路还算顺利,找活基本上都是靠熟人介绍,有时候跟着装修公司干,有的时候自己单干。现在这个活就是老乡介绍的,一平方米墙面处理算12元,虽然价钱没有要太高,半个月下来还是挣到了6600元的可观收入。
盘算了整年的收入,杨胜能入账7万多元,加上妻子在北京干保洁挣的2万多元,杨胜家一年的打工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他很庆幸自己出来打工早:“如果在家种地,再怎么种也种不出这个效益。”
杨胜的老家在安徽省安庆市农村,家里的地一直是父母帮着种,6亩良田能种植三季稻。年景好的时候,早稻年收入在4000~5000元,中晚稻收入1万多元,再补种一茬油菜,能赚6000多元。地里忙活一年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元出头。
杨胜坦言,现在各项花销开支大,光靠种地根本不够生活。“仅过年走亲访友置办年货就需要2万元,上一年老家喜丧事的礼钱就花了1.2万元,加上女儿每个月的生活费2000元,以及父母平时支出和看病费用,不出来打工根本不行。现在老家基本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
和杨胜一样,曹珍祥也是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同的是,曹珍祥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没有什么技术,只能找些工资低的零碎活干一干。“太原、天津、北京等城市都打過工,现在为北京一家公司看大门,每个月给我2200元。”曹珍祥的老家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云城村,家里的3亩旱田每年收成都很差,化肥农药人工成本这些年又在不断上涨,因此曹珍祥不得不弃耕打工。“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妻子也有病,我和儿女们都外出打工来支撑这个家庭。”曹珍祥说。
农民出来打工的现象在我国广大农村越来越普遍。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主力已经成为老年人和妇女。农民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工资水平稳定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0%。
家门口就业收入怎样?
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去
近些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地效益在不断提高,粮食亩产从2005年的309.5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358.5公斤,平均每年增产5~6公斤。农村不少种粮大户因此增收致富,山西省夏县胡张乡小李村的村民徐武学承包的300多亩地一年收入可达18万元。
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人均耕地数量质量有限,无法达到规模化种植效益。有些田地收益甚至不能抵消日益上涨的成本投入。种地在普通农民眼里越来越显得“不合算”。越来越多的农民想要“走出去”,寻找新的就业增收渠道。
“以前农民即使想出去也不放心,地是农民的根,谁来种地始终是个牵挂。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操作了,也有了‘田保姆’,完全解放了拴在土地上的农民。”徐武学说。
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让农业生产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化操作全程覆盖,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的趋势。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耕地面积为13.1亿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4亿亩,占比23.9%,其中流转入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的面积分别占61.8%、18.9%和9.7%。这些条件的创造让农民走出去变为可能。
在四川、湖南、山东、安徽等农民工输出大省,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打工是许多农民的首选,然而近些年,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选择就近务工。
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康家村的康玉锁以每亩地430元的价格流转了自家的3亩多地,全家到本村的水泥预制厂打工。“家里有孩子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好在村里就有厂子,我们就选择就近上班。我干的是技术活,每天能收入120元,妻子干养护,每天80元,就近务工挣得也不少,还可以在家吃住,比起外出务工方便很多。”康玉锁说。
这几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农民就近务工,对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贡献很大。据2013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消息,201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超1.2万亿元、增长16%,休闲农业年接待近9亿人次、增加10%,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
今后如何增收?
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苦力活,几乎没有保障,生活质量比较低。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还需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挣得多,花得也多!”杨胜对今年能有多少结余并不乐观。“2万元房租,2.4万元女儿生活费,1.2万元人际往来,算算这些开销赚的钱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北京市怀柔区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30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食品支出1798元,同比增长26.9%;衣着支出402元,同比增长53.4%;居住支出640元,同比增长3.9%。在其他地区的农村,日常的刚性支出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子女的教育费用、家庭成员的医疗支出和基本生活支出“三本账”,牢牢压住了农民的“钱袋子”,即使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依然感觉“不够花”。
“相比农民工的付出,一年几万块的工钱真的不多。”杨胜说。每天和油漆打交道,不少油漆工都得了职业病:咳嗽、胸闷、头晕等等。“都知道油漆味不能多闻,但是油漆工每天都在闻,得了病也没有任何保障。不光油漆工,农民打工的工种许多都是在透支健康。”
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工租住着城市的地下室或者偏远的郊区平房,打散工的农民工甚至没有固定的住所。农民工为了省钱已经将生活成本压缩至最低,也将生活质量降到最低。
“一个活干完了,还不知道下一个活在哪里。”这是农民工的工作常态。因为不是与企业长期合作,多数企业不会和这些“临时工”签一份用工合同,更不用提保险。农民工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讨薪”成了这个群体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们也想进有保障的大企业,但我们没什么文化,根本进不去。”来自河北省邯郸康庄村的农民工李龙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工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即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
农业部表示,2014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对此,各级农业部门将广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增值、增效、增渠道。
在我国农村,种地的主力是老年人和妇女,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前往大城市打工。近年来,农民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工资水平稳定提高
30岁的小伙子杨胜在北京干了多年油漆工,因为手艺不错,杨胜在大城市的打工道路还算顺利,找活基本上都是靠熟人介绍,有时候跟着装修公司干,有的时候自己单干。现在这个活就是老乡介绍的,一平方米墙面处理算12元,虽然价钱没有要太高,半个月下来还是挣到了6600元的可观收入。
盘算了整年的收入,杨胜能入账7万多元,加上妻子在北京干保洁挣的2万多元,杨胜家一年的打工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他很庆幸自己出来打工早:“如果在家种地,再怎么种也种不出这个效益。”
杨胜的老家在安徽省安庆市农村,家里的地一直是父母帮着种,6亩良田能种植三季稻。年景好的时候,早稻年收入在4000~5000元,中晚稻收入1万多元,再补种一茬油菜,能赚6000多元。地里忙活一年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元出头。
杨胜坦言,现在各项花销开支大,光靠种地根本不够生活。“仅过年走亲访友置办年货就需要2万元,上一年老家喜丧事的礼钱就花了1.2万元,加上女儿每个月的生活费2000元,以及父母平时支出和看病费用,不出来打工根本不行。现在老家基本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
和杨胜一样,曹珍祥也是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同的是,曹珍祥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没有什么技术,只能找些工资低的零碎活干一干。“太原、天津、北京等城市都打過工,现在为北京一家公司看大门,每个月给我2200元。”曹珍祥的老家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云城村,家里的3亩旱田每年收成都很差,化肥农药人工成本这些年又在不断上涨,因此曹珍祥不得不弃耕打工。“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妻子也有病,我和儿女们都外出打工来支撑这个家庭。”曹珍祥说。
农民出来打工的现象在我国广大农村越来越普遍。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主力已经成为老年人和妇女。农民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工资水平稳定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0%。
家门口就业收入怎样?
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去
近些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地效益在不断提高,粮食亩产从2005年的309.5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358.5公斤,平均每年增产5~6公斤。农村不少种粮大户因此增收致富,山西省夏县胡张乡小李村的村民徐武学承包的300多亩地一年收入可达18万元。
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人均耕地数量质量有限,无法达到规模化种植效益。有些田地收益甚至不能抵消日益上涨的成本投入。种地在普通农民眼里越来越显得“不合算”。越来越多的农民想要“走出去”,寻找新的就业增收渠道。
“以前农民即使想出去也不放心,地是农民的根,谁来种地始终是个牵挂。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操作了,也有了‘田保姆’,完全解放了拴在土地上的农民。”徐武学说。
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让农业生产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化操作全程覆盖,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的趋势。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耕地面积为13.1亿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4亿亩,占比23.9%,其中流转入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的面积分别占61.8%、18.9%和9.7%。这些条件的创造让农民走出去变为可能。
在四川、湖南、山东、安徽等农民工输出大省,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打工是许多农民的首选,然而近些年,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选择就近务工。
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康家村的康玉锁以每亩地430元的价格流转了自家的3亩多地,全家到本村的水泥预制厂打工。“家里有孩子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好在村里就有厂子,我们就选择就近上班。我干的是技术活,每天能收入120元,妻子干养护,每天80元,就近务工挣得也不少,还可以在家吃住,比起外出务工方便很多。”康玉锁说。
这几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农民就近务工,对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贡献很大。据2013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消息,201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超1.2万亿元、增长16%,休闲农业年接待近9亿人次、增加10%,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
今后如何增收?
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苦力活,几乎没有保障,生活质量比较低。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还需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挣得多,花得也多!”杨胜对今年能有多少结余并不乐观。“2万元房租,2.4万元女儿生活费,1.2万元人际往来,算算这些开销赚的钱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北京市怀柔区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30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食品支出1798元,同比增长26.9%;衣着支出402元,同比增长53.4%;居住支出640元,同比增长3.9%。在其他地区的农村,日常的刚性支出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子女的教育费用、家庭成员的医疗支出和基本生活支出“三本账”,牢牢压住了农民的“钱袋子”,即使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依然感觉“不够花”。
“相比农民工的付出,一年几万块的工钱真的不多。”杨胜说。每天和油漆打交道,不少油漆工都得了职业病:咳嗽、胸闷、头晕等等。“都知道油漆味不能多闻,但是油漆工每天都在闻,得了病也没有任何保障。不光油漆工,农民打工的工种许多都是在透支健康。”
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工租住着城市的地下室或者偏远的郊区平房,打散工的农民工甚至没有固定的住所。农民工为了省钱已经将生活成本压缩至最低,也将生活质量降到最低。
“一个活干完了,还不知道下一个活在哪里。”这是农民工的工作常态。因为不是与企业长期合作,多数企业不会和这些“临时工”签一份用工合同,更不用提保险。农民工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讨薪”成了这个群体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们也想进有保障的大企业,但我们没什么文化,根本进不去。”来自河北省邯郸康庄村的农民工李龙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工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即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
农业部表示,2014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对此,各级农业部门将广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增值、增效、增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