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学生优良品德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是中小學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这么说,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宽思想品德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等,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2)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说、读、写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二、运用榜样人物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我们如果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1、掘教材中的榜样人物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材和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些革命烈士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我们可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发现身边的榜样人物,为学生树立典范
  小学生经常爱把自己与身边的伙伴进行对比、模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在班级开展评选 “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从而产生 “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三、携手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构建良好环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们要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2、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实践过程得开展,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感受遵规守法对成长的重要。因此,学校要善于与周边的社区单位取得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德。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只有立足于“知”“行”统一的原则,在课内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其他文献
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统一,形成审美生态。审美生态是美学的逻辑,它在圈进环升中,展现了生态美学形成、升级与完形的图景。审美活动与生态活动的结合,初发审美生态,构建出共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其教育观是德才并举;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全面发展或平衡发展的人才打基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
生物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素质□山东省即墨一中(266200)矫宏武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科技的世纪,是一个各门科学技术交融的世纪。任何个人的事业和成就,都离不开善于共处和合作的精神,团
从思维方式角度探讨"中国路"运行中的若干辩证关系,强调必须坚持"中国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提出一些有关的应该注意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 B.新陈代谢是先进行同化后进行异化 C.新陈代谢过程就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D.新陈代谢包
深刻领会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协调,内源脱贫与社会合力相协调,国内脱贫与国际脱贫相协调,扶贫开发与生态环保相协调,明确目标与精准方略相协调,党的领导与群众主体相协调等
近年来 ,医生们开始相信一种理论 ,即人体血液中出现的炎症可以诱发心脏病。最近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 ,这种炎症也可以引起血压的升高。这项研究对近 2 .1万名女性
雏鹅性别简易鉴别法雏鹅的雌雄鉴别一般有外型鉴别法、鸣管鉴别法和肛门鉴别法三种。前两种鉴别法的准确率不高,且难掌握;后一种方法,虽然采用的比较普遍,准确率也较高,但难度大,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