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唐贞元三年,16岁的白居易初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拜访名士顾况。顾况看着他名字戏言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白居易呈上他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顾况读后大为赞赏,连说:“居变易矣。”相对长安的米贵,对当时“长漂”来说,更贵的是住房。贞元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终于进士及第,得授秘书省校书郎。这个九品小官薪水有限,只能在长安常乐里租几间茅草屋居住。他写诗抒发无奈:“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茅屋四五间。”“莫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面对当时长安城的皇亲宠臣竞造豪宅,白居易写《伤宅》诗:“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质问:“岂无贫贱者,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最后以司徒马燧以贪腐之得广建住宅,后被查没的故事提醒他们:“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白居易先后在永崇坊、新昌坊、宣平坊、昭国坊等处租房居住。长庆元年,已经是正司级官员、五十岁的白居易才在新昌坊买了房,但“旧屋且扶颠,檐漏移倾瓦,梁欹换蠹椽”,房屋质量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