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学习的促进剂。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需要政治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艺术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
1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业,因此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湛的专业水平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条件。政治学科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做到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熟悉,把握知识点的结合。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哪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得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国家的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学生回答是:“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好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的效果。
1.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者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者来说,本身也隐含者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所讲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2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艺术
2.1 运用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量变与质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 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语言正确精练,严谨流畅,幽默含蓄,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强弱,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2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精神听课。特别是上《文化生活》,文化本身是很难讲的,于是,多找一些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文化,利用多媒体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化,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景,使学生处于特定情境之中,获得表象,从而自然感悟其中的情与理。传统教学老师一味的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目标的统一。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打折促销活动回接踵而来。某内衣店高音喇叭喊道:“减减减,减到最低点;降降降,降到最低档。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看到别人在疯狂抢购,正在逛街的王女士一口气买了10套内衣。买过之后,等到冷静下来,她觉得后悔,家里并不缺内衣。问题探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该怎样对待这种心理?王女士的消费行为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样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致。
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让其增强主人翁感,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则又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直观性。如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境表演却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市场交易的灵魂原则——公平原则”时,引导学生看漫画——“朦胧价”。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可能是多种的)。稍后,教师主持“欢迎大家来到梦想剧场,先招募两位优秀演员……”顿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有两位带着自制的简单道具上场了。“卖瓜了,卖瓜了……”的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顾客”优游自得地吃着“西瓜”,“观众”会心地笑着。到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标价起冲突时,观众又感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怎么解决?学生小声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顾客”与“买主”推推搡搡的样子,心急的同学已经在说“去告啊,去告啊”。当最后“顾客”向工商部门投诉,寻求合理公平解决时,大家自发地拍起手来。由于这种交易无公平、诚信可言,是一种欺诈行为,因此,同学们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又何尝不是学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这些生活情景的呈现,生活问题的的探究创造了生活课堂。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经验的重建,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
2.4 坚持联系实际,运用实际材料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恰当的实际材料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我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我运用了这样的一个实际材料: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学生并不是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是纯粹的政治理论容易使学生厌倦,政治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典型性、时代性强的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促使其去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3 结束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在思想政治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从学生出发,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在“润物细无声”的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秀芳. 浅谈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青海教育,2006(5)
[2] 《心理学》. 张焕庭. 赵兴中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3] 《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 申继亮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出版
[4] 江少佳. 中学政治课自主和谐教学的探索. 广东教育学院报,2004(4)
[5]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美)斯莱文著. 姚梅林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七版.
【关键词】教学;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
1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业,因此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湛的专业水平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条件。政治学科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做到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熟悉,把握知识点的结合。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哪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得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国家的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学生回答是:“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好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的效果。
1.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者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者来说,本身也隐含者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所讲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2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艺术
2.1 运用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量变与质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 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语言正确精练,严谨流畅,幽默含蓄,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强弱,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2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精神听课。特别是上《文化生活》,文化本身是很难讲的,于是,多找一些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文化,利用多媒体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化,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景,使学生处于特定情境之中,获得表象,从而自然感悟其中的情与理。传统教学老师一味的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目标的统一。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打折促销活动回接踵而来。某内衣店高音喇叭喊道:“减减减,减到最低点;降降降,降到最低档。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看到别人在疯狂抢购,正在逛街的王女士一口气买了10套内衣。买过之后,等到冷静下来,她觉得后悔,家里并不缺内衣。问题探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该怎样对待这种心理?王女士的消费行为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样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致。
情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让其增强主人翁感,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则又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直观性。如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境表演却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市场交易的灵魂原则——公平原则”时,引导学生看漫画——“朦胧价”。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可能是多种的)。稍后,教师主持“欢迎大家来到梦想剧场,先招募两位优秀演员……”顿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有两位带着自制的简单道具上场了。“卖瓜了,卖瓜了……”的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顾客”优游自得地吃着“西瓜”,“观众”会心地笑着。到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标价起冲突时,观众又感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怎么解决?学生小声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顾客”与“买主”推推搡搡的样子,心急的同学已经在说“去告啊,去告啊”。当最后“顾客”向工商部门投诉,寻求合理公平解决时,大家自发地拍起手来。由于这种交易无公平、诚信可言,是一种欺诈行为,因此,同学们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又何尝不是学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这些生活情景的呈现,生活问题的的探究创造了生活课堂。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经验的重建,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
2.4 坚持联系实际,运用实际材料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恰当的实际材料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我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我运用了这样的一个实际材料: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学生并不是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是纯粹的政治理论容易使学生厌倦,政治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典型性、时代性强的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促使其去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3 结束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在思想政治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从学生出发,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在“润物细无声”的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秀芳. 浅谈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青海教育,2006(5)
[2] 《心理学》. 张焕庭. 赵兴中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3] 《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 申继亮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出版
[4] 江少佳. 中学政治课自主和谐教学的探索. 广东教育学院报,2004(4)
[5]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美)斯莱文著. 姚梅林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