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中“师讲学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更多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54
“小組合作”教学模式可看作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师生互助式教学模式。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比重。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来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革新,但如何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还需要教师进行对应的课程编排和实践操作。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出现,带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1.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实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一直未达到教师的预想效果。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对教师所提问题的互动性不高,致使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互动性教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情况,并有目的性地“查缺补漏”。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整体进度由教师自由掌控,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
2.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正是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的最好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的互动性可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也能从互动性合作学习中学会资源查找、分析和分享,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但往往因为课堂资源限制和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曲解,致使该教学模式中途夭折。首先,“小组合作”教学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小组合作讨论时,由于学生没有形成小组学习氛围,在讨论过程中不自觉会讨论到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变成了“课堂悄悄话”。其次,“小组合作”教学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这种模式看似合理,但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学生讨论时间有限,使得一些学习能力低、语文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讨论发言中往往不得其言,对问题的解答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或想法,自然被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所“淹没”。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支持
教育事业发展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国家政府为学校提供了各种教育资金扶持,学校可利用这笔资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小组合作”教师模式中,根据课堂需要购买相应的道具,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素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小组合作”教育模式搬移到课堂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切感受语文教学中缤纷的世界,让学生对书中的花草、山川、大海有一个实物认知。
(二)创设情境目的性语文教学
课堂情境创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浓郁的课堂氛围中。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自主编排,比如多媒体设备投放下的动画、影视片段和音乐等等,借助所创造的情境氛围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课堂情感体验。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播放《父亲》这首歌曲的MV,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回忆自己与父亲生活交流的点点滴滴,然后以4至5人为一小组讨论父亲与“我”之间发生的小事,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然后选择小组代表进行整合发言。在深情音乐歌曲和自我经历的双重感染下,教师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对“父亲”这一温暖形象的有力诠释,引发学生共鸣。
(三)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强弱进行平均分组,形成“以优带劣”的小组分配。课堂小组交流中,小组间根据教师的某一命题,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展开小组分配讨论,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得以参与其中。考虑到基础薄弱的学生的能力问题,教师可延长思考讨论时间或让每个学生进行课下备案,这样既有助于课堂进度的加快,还能锻炼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小组提问中,教师可打破常规小组代表发言模式的提问方式,由教师随意选择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并让小组内部成员进行问题补充。比如在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让学生课下搜集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影视、歌曲资料等,设置对应的问题: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着重写了哪些人物、景物?怎样理解周瑜的人生境况和周瑜经典名句“既生瑜,何生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找,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积极性的提升大有帮助,也能在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然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因为教学物质资源和课堂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此,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应利用政府提供的教学资金,丰富学生的课堂环境;教师也需要提前进行教学备案,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罗姣.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科学咨询,2015(11):40-41.
[2] 杭卫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12):53.
[3] 杨虎军.走出课堂小组合作困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6(94):35.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54
“小組合作”教学模式可看作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师生互助式教学模式。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比重。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来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革新,但如何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还需要教师进行对应的课程编排和实践操作。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出现,带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1.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实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一直未达到教师的预想效果。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对教师所提问题的互动性不高,致使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互动性教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情况,并有目的性地“查缺补漏”。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整体进度由教师自由掌控,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
2.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正是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的最好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的互动性可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也能从互动性合作学习中学会资源查找、分析和分享,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但往往因为课堂资源限制和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曲解,致使该教学模式中途夭折。首先,“小组合作”教学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小组合作讨论时,由于学生没有形成小组学习氛围,在讨论过程中不自觉会讨论到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变成了“课堂悄悄话”。其次,“小组合作”教学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这种模式看似合理,但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学生讨论时间有限,使得一些学习能力低、语文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讨论发言中往往不得其言,对问题的解答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或想法,自然被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所“淹没”。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支持
教育事业发展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国家政府为学校提供了各种教育资金扶持,学校可利用这笔资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小组合作”教师模式中,根据课堂需要购买相应的道具,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素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小组合作”教育模式搬移到课堂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切感受语文教学中缤纷的世界,让学生对书中的花草、山川、大海有一个实物认知。
(二)创设情境目的性语文教学
课堂情境创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浓郁的课堂氛围中。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自主编排,比如多媒体设备投放下的动画、影视片段和音乐等等,借助所创造的情境氛围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课堂情感体验。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播放《父亲》这首歌曲的MV,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回忆自己与父亲生活交流的点点滴滴,然后以4至5人为一小组讨论父亲与“我”之间发生的小事,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然后选择小组代表进行整合发言。在深情音乐歌曲和自我经历的双重感染下,教师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对“父亲”这一温暖形象的有力诠释,引发学生共鸣。
(三)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强弱进行平均分组,形成“以优带劣”的小组分配。课堂小组交流中,小组间根据教师的某一命题,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展开小组分配讨论,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得以参与其中。考虑到基础薄弱的学生的能力问题,教师可延长思考讨论时间或让每个学生进行课下备案,这样既有助于课堂进度的加快,还能锻炼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小组提问中,教师可打破常规小组代表发言模式的提问方式,由教师随意选择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并让小组内部成员进行问题补充。比如在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让学生课下搜集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影视、歌曲资料等,设置对应的问题: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着重写了哪些人物、景物?怎样理解周瑜的人生境况和周瑜经典名句“既生瑜,何生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找,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积极性的提升大有帮助,也能在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然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因为教学物质资源和课堂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此,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应利用政府提供的教学资金,丰富学生的课堂环境;教师也需要提前进行教学备案,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罗姣.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科学咨询,2015(11):40-41.
[2] 杭卫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12):53.
[3] 杨虎军.走出课堂小组合作困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6(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