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复方芎芍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DPN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复方芎芍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1例),后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经济情况分为B组(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联合组,12例)、C组(呋喃硫胺+甲钴胺联合组,12例)、D组(依帕司他组,27例)。4组患者均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加服复方芎芍胶囊0.9 g,tid;B患者加服依帕司他片50 mg,tid+贝前列素钠片40μg,tid;C组患者加服呋喃硫胺片50 mg,tid+甲钴胺片0.5 mg,tid;D组患者加服依帕司他片50 mg,tid。4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其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振幅,血液流变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肌酐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61%、83.33%)显著高于C、D组(33.33%、66.67%),且D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TCSS评分,正中神经MCV、SCV、潜伏期及振幅,腓总神经MCV及振幅,腓总神经SCV、潜伏期及振幅,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D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B组显著低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正中神经MCV、潜伏期及振幅,C组患者正中神经振幅,D组患者正中神经MCV及振幅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A、B组患者正中神经MCV、潜伏期及振幅均显著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腓总神经MCV、潜伏期及振幅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A、B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及振幅均显著优于C、D组,A、B、D组患者腓总神经潜伏期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患者正中神经SCV、潜伏期及振幅以及腓总神经SCV及振幅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正中神经SCV、潜伏期及振幅和腓总神经SCV及振幅,B组患者正中神经SCV、潜伏期及振幅和腓总神经振幅均显著优于C、D组,D组患者正中神经SCV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TCSS评分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芎芍胶囊治疗DPN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振幅及全血高切黏度,其效果与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相当,且优于呋喃硫胺联合甲钴胺以及依帕司他单药治疗;同时,该药不会影响患者的血糖、血脂、血肌酐水平,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