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0年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进入了一些误区。本文就:重视“尖子”,忽视全体;推卸教学责任,忽视主观反思;困于写教案改作业,忽视教研活动;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参与语文课外活动四个误区的表現作了具体说明,如何突围?指出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表现;突围;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了10年,实验情况比较平稳健康,效果总体良好,但同时也发现存一些欠缺和困难,使得一些教师教学进入了一些误区。如何突围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重视“尖子”忽视全体
1.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集中力量去抓几个所谓的“尖子生”。 他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是“尖子” ,关心的对象是“ 尖子”,辅导的
重点是“尖子”,批改“尖子”作业更认真。对“尖子生”犯错误视而不见。对后进生犯错误,横眉竖眼,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这种“尖子”教育观是应试教育的体现,有三个不足:(1)容易让“尖子”翘尾巴,产生盲目自信的情绪,影响进步;(2) 把“尖子”置于“只能胜不能败”的境地,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而发挥不了正常水平;(3)挫伤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上进心,使他们跟“尖子”形成对立。结果只能是“尖子”不尖,。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空谈。
2.突围方法
对于“尖子”生,主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表率,而生活纪律等方面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后进生不要有偏见。老师只要面向全体,抓整体效应,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误区二、推卸教学责任,忽视主观反思
1.具体表现
“我已经尽力了,学生成绩上不去,责任不在我”,有些老师常常这样说。错误认为学生笨,接受能力太差了。老师讲解那么详尽,分析那么透彻,学生依然考不好。老师备课想得周到,多角度,多层次,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分析课文(文章)时,大括号套小括号, ABCD、一二三四、1234都用上了,解题步骤每步讲清,板书好,一节课全包了,有时还要拖堂。学生变成了录音机、记事本、双边活动靠边站,学生的主体地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灌”、“填鸭式”,学生的思考空间被压缩挤占了。教学双方,只有教师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积极性。
2、突围办法
(1)要搞好教学互动。正确处理教师主观愿望与效果,教师授课与学生思考的关系。既要有争冠夺奎的主观愿望,更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到主观愿望与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衡量教师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主观愿望,也不是看教学常规,而是看教学效果。一个教师的社会价值也体现在教学质量上。(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开展双边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时间。有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积极开展教学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参与,教师不要煞费苦心地包打天下,这样违背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古人说得好:“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即强调了教师教学生思考的方法的重要性。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往上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锐。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获得了某种知识,这是掌握得最可靠的知识。优秀的语文教师总在费尽心思地引导学生思考。
误区三、困于写教案改作业,忽视教研活动
1.具体表现
“整天备课改作业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搞教研?”有些老师常常这样说。语文教师苦是事实,写一个教案要熬一个晚上,第二天一节课就上完了,还有堆满案头的作业本,每篇都要精批细改,尤其是批改作文,就更难了。语文教师熬白了头,成绩平平,皆因没有从繁重的教案作业中解脱出来搞教研。
2.突围方法
苦干实干巧干,加强教改教研。怎样处理好教学和教研教改的关系是关键。我们提倡苦干实干的同时,还得提倡巧干。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运用科学方法。教改教研就是要探索寻找这种有机统一,以达到既减轻师生负担,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家魏书生、于漪等人从事那么多繁重的工作,都能教好书,关键是他们重视教改教研,运用教改教研成果于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好教改教研工作,这表面上看花去了一些时间,实际上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我们花去的时间得到加倍的补偿,最终把我们从写教案和改作业的“团团转”中解放出来。
误区四: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参与语文课外活动
1.具体表现
“学生教科书还没有学好,还看什么课外书?搞什么创作?”有些家长、班主任甚至语文老师常常这样说。他们对学生看课外书刊,从事文学创作,参与文学社团防范甚严,斥之为“不务正业”,视之为“洪水猛兽”。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语文老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如果学生除教科书外什么书都不读,那么他连教科书也不会读。”有人这样高妙地说。
2.突围方法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有限且无法反映今天的情况,学生只有通过课外书籍报刊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如果你关闭了这个窗口,就等于把学生与社会隔离开来,使他们孤陋寡闻。这些被禁锢的学生学不好语文是意料中的事。其实,课内课外的知识是相通的,阅读面广的学生会体会得到。此外,课外阅读还有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完美人的性格,提高人的素质,启迪人的智慧。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恰恰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2)学生写作水平低,成了语文老师担心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封闭式教学有关,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窄,当然就无话可写;写作量过少,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就没有一定的质量。学生一、两周才写那么一篇未经深思熟虑的文章,三年下来有多少长进可想而知。作为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外写作,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文学社团,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作欲望,从而学好语文。
总之语文老师能从以上述四个误区中突围,加强教学、教改研究,推行大语文教育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把语文教学推向新的高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表现;突围;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了10年,实验情况比较平稳健康,效果总体良好,但同时也发现存一些欠缺和困难,使得一些教师教学进入了一些误区。如何突围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重视“尖子”忽视全体
1.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集中力量去抓几个所谓的“尖子生”。 他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是“尖子” ,关心的对象是“ 尖子”,辅导的
重点是“尖子”,批改“尖子”作业更认真。对“尖子生”犯错误视而不见。对后进生犯错误,横眉竖眼,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这种“尖子”教育观是应试教育的体现,有三个不足:(1)容易让“尖子”翘尾巴,产生盲目自信的情绪,影响进步;(2) 把“尖子”置于“只能胜不能败”的境地,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而发挥不了正常水平;(3)挫伤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上进心,使他们跟“尖子”形成对立。结果只能是“尖子”不尖,。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空谈。
2.突围方法
对于“尖子”生,主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表率,而生活纪律等方面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后进生不要有偏见。老师只要面向全体,抓整体效应,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误区二、推卸教学责任,忽视主观反思
1.具体表现
“我已经尽力了,学生成绩上不去,责任不在我”,有些老师常常这样说。错误认为学生笨,接受能力太差了。老师讲解那么详尽,分析那么透彻,学生依然考不好。老师备课想得周到,多角度,多层次,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分析课文(文章)时,大括号套小括号, ABCD、一二三四、1234都用上了,解题步骤每步讲清,板书好,一节课全包了,有时还要拖堂。学生变成了录音机、记事本、双边活动靠边站,学生的主体地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灌”、“填鸭式”,学生的思考空间被压缩挤占了。教学双方,只有教师唱独角戏,没有学生的积极性。
2、突围办法
(1)要搞好教学互动。正确处理教师主观愿望与效果,教师授课与学生思考的关系。既要有争冠夺奎的主观愿望,更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到主观愿望与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衡量教师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主观愿望,也不是看教学常规,而是看教学效果。一个教师的社会价值也体现在教学质量上。(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开展双边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时间。有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积极开展教学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参与,教师不要煞费苦心地包打天下,这样违背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古人说得好:“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即强调了教师教学生思考的方法的重要性。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往上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锐。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获得了某种知识,这是掌握得最可靠的知识。优秀的语文教师总在费尽心思地引导学生思考。
误区三、困于写教案改作业,忽视教研活动
1.具体表现
“整天备课改作业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搞教研?”有些老师常常这样说。语文教师苦是事实,写一个教案要熬一个晚上,第二天一节课就上完了,还有堆满案头的作业本,每篇都要精批细改,尤其是批改作文,就更难了。语文教师熬白了头,成绩平平,皆因没有从繁重的教案作业中解脱出来搞教研。
2.突围方法
苦干实干巧干,加强教改教研。怎样处理好教学和教研教改的关系是关键。我们提倡苦干实干的同时,还得提倡巧干。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运用科学方法。教改教研就是要探索寻找这种有机统一,以达到既减轻师生负担,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家魏书生、于漪等人从事那么多繁重的工作,都能教好书,关键是他们重视教改教研,运用教改教研成果于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好教改教研工作,这表面上看花去了一些时间,实际上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我们花去的时间得到加倍的补偿,最终把我们从写教案和改作业的“团团转”中解放出来。
误区四: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参与语文课外活动
1.具体表现
“学生教科书还没有学好,还看什么课外书?搞什么创作?”有些家长、班主任甚至语文老师常常这样说。他们对学生看课外书刊,从事文学创作,参与文学社团防范甚严,斥之为“不务正业”,视之为“洪水猛兽”。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语文老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如果学生除教科书外什么书都不读,那么他连教科书也不会读。”有人这样高妙地说。
2.突围方法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有限且无法反映今天的情况,学生只有通过课外书籍报刊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如果你关闭了这个窗口,就等于把学生与社会隔离开来,使他们孤陋寡闻。这些被禁锢的学生学不好语文是意料中的事。其实,课内课外的知识是相通的,阅读面广的学生会体会得到。此外,课外阅读还有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完美人的性格,提高人的素质,启迪人的智慧。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恰恰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2)学生写作水平低,成了语文老师担心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封闭式教学有关,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窄,当然就无话可写;写作量过少,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就没有一定的质量。学生一、两周才写那么一篇未经深思熟虑的文章,三年下来有多少长进可想而知。作为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外写作,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文学社团,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作欲望,从而学好语文。
总之语文老师能从以上述四个误区中突围,加强教学、教改研究,推行大语文教育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把语文教学推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