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ET、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观测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ET、NO含量动态变化.结果ET在脑-心综合征及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持续增高至所观察的21 d,脑-心综合征患者早期增高尤为明显.脑-心综合征患者NO在早期增高,发病7d后逐渐下降至正常以下,ET、NO平衡失调.结论ET异常增高及NO含量异常改变,ET、NO平衡失调在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纠正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低氧血症的给氧新方法.方法将高浓度氧气溶解在常规输液用液体内制备成为高氧液,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输氧.对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3例艾滋病患者每日静脉滴注高氧液500~700 ml,疗程1~5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氧指标变化.结果在静脉输注高氧液20 min~4 h后,9例患者的缺氧症状均缓解,呼吸由29~49次/min降为18~22次/
目的 研究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3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121例(Ⅰ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小于70岁、但在60岁以上的478患者(Ⅱ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较Ⅱ组输血量多、住院时间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P=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组织,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具有保护、分泌、代谢和感觉等重要功能.当由于外界损伤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皮肤缺损时,可造成屏障功能丧失,可以造成感染、水电解质失衡、免疫低下、多脏器衰竭甚至是致命的.自1975年,Rheinwald和Green以3T3细胞作为滋养层连续培养人类表皮角阮细胞获得成功,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后,胶原海绵、脱细胞基质以及自体或异体
目的制备及鉴定抗人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多克隆抗体,为CKLF1表达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KLF1蛋白序列,设计、合成CKLF1羧基端多肽,与钥孔戚血蓝素
摘 要:运动性疲劳可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失调,采用针刺穴位刺激方法,观察对疲劳状态下大鼠性激素水平和性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疲劳针刺组血浆T浓度明显高于疲劳组(P<0.01),血浆LH比较,疲劳针刺组明显高于疲劳组和正常组(P<0.05);睾丸超微结构疲劳针刺组与正常组基本相似,但疲劳组出现间质细胞数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有溶解现象;腺垂体LH细胞结构在各组中大体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