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瞧,这儿有一颗“菠萝”
不能再等了!你急匆匆地跑进洗手间,却闻到一阵清香,一颗切开的菠萝静静地守候在盥洗台上。这场景……貌似有点儿不合时宜,但你管不了那么多,你需要按捺住油然而生的好奇心,因为你急切盼望的是“暴风骤雨后的宁静”。可是墙上的一行字却再一次打破了气氛:“憋尿能提高决策力!”到底要哪样啊?
这不仅仅是个玩笑。今年4月7日,首届“菠萝科学奖”在中国杭州颁发,本文开头的这一幕,正是颁奖典礼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如果你从洗手间出来之后满腹狐疑,想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那就找对感觉了,因为菠萝科学奖的口号是:“向好奇心致敬!”
由果壳网和浙江省科技馆联合推出的这个菠萝科学奖,关心的可不是“怎么科学地种好菠萝”,它设有数学奖、物理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物学奖、心理学奖……所有参加评奖的,都是绝对“正经”的科学研究成果。但是要想得奖,光有科学性和严肃性可不够,它还得看上去足够有趣、好玩,甚至哪怕是“古怪”。
这多少有点像“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而挂在颁奖礼堂旁洗手间的标语“憋尿能提高决策力”,正是2011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的研究内容。
吃货们的胜利
菠萝是一种好吃的水果。也许,对吃的热爱,也是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中国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化学奖颁奖嘉宾杨卫在颁奖时发问,“是美食。中国的美食中什么最好吃?汤最好喝。什么汤最好喝?鸡汤。怎么做的鸡汤最好喝?瓦罐鸡汤!”
这不是广告,这恰恰是一项正经的科学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黄文博士和她的学生发现,相比高压锅和电磁炉,用瓦罐烹制的鸡汤味道更鲜。我们平时喜欢的鸡汤之所以会呈现鲜美味道,是因为鸡肉中的“呈味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和低聚肽溶入了汤中。黄博士等人发现,在三种方式烹制的鸡汤中,瓦罐鸡汤的核苷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而原因是瓦罐传热缓慢且均匀,比高压锅和电磁炉更易于呈味物质的释放和生成,而且避免了呈味物质在过高温度下分解。
虽然人们都知道瓦罐鸡汤味道鲜美,但黄博士的团队显然不满足于“知其然”,他们甚至还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得出了熬制瓦罐鸡汤的最佳工艺:加热时间105分钟,加盐量2%,水肉比2.5∶1,肉鸡土鸡质量比1∶1——这可是靠家庭主妇们的日常经验所办不到的,因而一举荣获首届菠萝科学奖的化学奖。黄文对媒体透露,他们的下一个研究目标是武汉著名小吃——鸭脖子。
颁奖典礼上还有一个可以吃的东西,就是著名非牛顿流体玉米糊。玉米糊和一位鼓手表演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闻鼓起舞”。表面上看,玉米糊就是玉米粉加水,但它却拥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就是随着外力的变化,黏度也在发生变化。于是,当鼓手用力敲下鼓槌时,功放上的玉米糊不但会跳起来,还会从松散的液态凝聚成面团的样子。鼓点越来越急促,玉米糊也越跳越起劲,仿佛动画片里的“巴巴爸爸”,眼看就要从舞台上一跃而出,突然,音乐结束了,“巴巴爸爸”迅速融化,还原成薄薄的一滩玉米糊。
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多少也跟“吃”有点关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给猴子戴上一顶特殊的帽子,再给它展示一根好吃的香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见,不是猴爪,而是不远处的一只机械手替它完成了“伸手拿香蕉”这个动作。原来,这是该研究所“脑-机接口”的研究内容:“猴脑控制机械手”。那个特殊的帽子可以捕捉猴子思考时的神经元放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的分析,识别了猴子的意图。有个成语叫做“手忙脚乱”,装备了机械手的猴子纷纷表示,猴语中没有这个词语。
悲催的曹操
先生,您需要餐后饮料吗,来一杯幽门螺杆菌怎么样?别笑,光临本届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并担任医学/生物奖颁奖嘉宾的2005年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就喝过。
20世纪80年代以前,医生们都认为胃炎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他们不相信细菌能在酸性极强的胃里生存。马歇尔和他的合作伙伴沃伦不信邪,他们分别喝下了一杯饱含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结果“如愿以偿”地得了胃炎,强有力地证明幽门螺杆菌确实是造成大多数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
马歇尔的经历恰如菠萝科学奖的奖杯——一个不带木柄的羊角锤——的寓意:好奇心可以打破一切陈旧事物。不过,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又提醒大家,这个奖杯的形状,更像是用手指做出的“2”的手势。
医学/生物奖的获奖研究乍一听也有那么一点“2”: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为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复旦大学的王传超和严实博士对这一说法的态度是——拿证据来!
他们跑遍了大江南北,采集到110多个曹姓家族的血液样本。他们把所有的样本分为三类:宣称是曹操后代的、未宣称是曹操后代的、其他姓氏的普通对照人群。通过对样本中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类型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宣称是曹操后代的人群在某个基因上与另外两组有显著的不同。又经过对Y染色体的精细序列检测,他们又证明几个人群的祖先交汇点大约在18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接着又通过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最终确认其中6个家族是曹操的后代。利用同样的方法,他们验证了曹参的家族基因,两相比较后,最终言之凿凿地宣布:曹操不是曹参的后人!
假如曹操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到伤心。不用急,心理学奖有办法。中山大学的周欣悦博士和她的合作者发现,数钱可以缓解疼痛,包括“生理疼痛”和“社会排斥的疼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请两组被试者分别数大面额纸币和白纸,并告诉他们这是在测试手指的灵活性。随后,实验人员又让被试者把手指放进烫水中,或者让他们参与传球的游戏,但只能看不能玩,模拟一种受挫感。结果,数过钱的被试者痛感较轻,焦虑水平也更低。对此,终身未婚并且担任过造币厂厂长的艾萨克·牛顿爵士一定深有体会。
“菠萝油”和“菠萝蜜”
除了正规的学术奖,本届菠萝科学奖还设置了两个特别奖项——菠萝U奖和菠萝Me奖。它们取自英文的谐音“you”和“me”,分别颁给最近一年具有科学传播意义的社会事件或个人。
如果学校食堂的饭菜越来越“省料”,价格却越来越高,你会怎么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学生们没有“闹事”,而是把它作为一种“饭菜分量结构性短缺”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使用了国外进口的高精度电子分析天平秤,十分精确地计算出了食堂饭菜的实际成本,并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科学面前,食堂的管理者坐不住了,主动提出将适当下调饭菜价格。“学好数理化,食堂涨价都不怕”,该事件当之无愧获得了菠萝U奖。
而菠萝Me奖颁给了微博上著名的浙大CCNT实验室“饮水机娘”的发明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潘纲教授和陈龙彪博士。他们用摄像头监视实验室饮水机的工作状态,当水烧开时,或者水量不足时,饮水机就会自动联网发一条很萌的微博提醒大家:“主人,我已经沸腾了,快来喝吧~”“禽兽,已经把人家喝光了啦~”卖萌卖得连广大见多识广的网友都HOLD不住了。在饮水机娘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学会了刷微博……
科学不是少数人的狂欢,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漂在鸡汤里,它附在饮水机上,它藏在钱包中,它还会影响你的思想。如果你有任何有趣的想法,或者稀奇古怪的问题,请珍视你宝贵的好奇心,甚至不妨试着研究一下,说不定它就能获得明年的菠萝科学奖呢!
不能再等了!你急匆匆地跑进洗手间,却闻到一阵清香,一颗切开的菠萝静静地守候在盥洗台上。这场景……貌似有点儿不合时宜,但你管不了那么多,你需要按捺住油然而生的好奇心,因为你急切盼望的是“暴风骤雨后的宁静”。可是墙上的一行字却再一次打破了气氛:“憋尿能提高决策力!”到底要哪样啊?
这不仅仅是个玩笑。今年4月7日,首届“菠萝科学奖”在中国杭州颁发,本文开头的这一幕,正是颁奖典礼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如果你从洗手间出来之后满腹狐疑,想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那就找对感觉了,因为菠萝科学奖的口号是:“向好奇心致敬!”
由果壳网和浙江省科技馆联合推出的这个菠萝科学奖,关心的可不是“怎么科学地种好菠萝”,它设有数学奖、物理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物学奖、心理学奖……所有参加评奖的,都是绝对“正经”的科学研究成果。但是要想得奖,光有科学性和严肃性可不够,它还得看上去足够有趣、好玩,甚至哪怕是“古怪”。
这多少有点像“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而挂在颁奖礼堂旁洗手间的标语“憋尿能提高决策力”,正是2011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的研究内容。
吃货们的胜利
菠萝是一种好吃的水果。也许,对吃的热爱,也是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中国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化学奖颁奖嘉宾杨卫在颁奖时发问,“是美食。中国的美食中什么最好吃?汤最好喝。什么汤最好喝?鸡汤。怎么做的鸡汤最好喝?瓦罐鸡汤!”
这不是广告,这恰恰是一项正经的科学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黄文博士和她的学生发现,相比高压锅和电磁炉,用瓦罐烹制的鸡汤味道更鲜。我们平时喜欢的鸡汤之所以会呈现鲜美味道,是因为鸡肉中的“呈味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和低聚肽溶入了汤中。黄博士等人发现,在三种方式烹制的鸡汤中,瓦罐鸡汤的核苷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而原因是瓦罐传热缓慢且均匀,比高压锅和电磁炉更易于呈味物质的释放和生成,而且避免了呈味物质在过高温度下分解。
虽然人们都知道瓦罐鸡汤味道鲜美,但黄博士的团队显然不满足于“知其然”,他们甚至还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得出了熬制瓦罐鸡汤的最佳工艺:加热时间105分钟,加盐量2%,水肉比2.5∶1,肉鸡土鸡质量比1∶1——这可是靠家庭主妇们的日常经验所办不到的,因而一举荣获首届菠萝科学奖的化学奖。黄文对媒体透露,他们的下一个研究目标是武汉著名小吃——鸭脖子。
颁奖典礼上还有一个可以吃的东西,就是著名非牛顿流体玉米糊。玉米糊和一位鼓手表演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闻鼓起舞”。表面上看,玉米糊就是玉米粉加水,但它却拥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就是随着外力的变化,黏度也在发生变化。于是,当鼓手用力敲下鼓槌时,功放上的玉米糊不但会跳起来,还会从松散的液态凝聚成面团的样子。鼓点越来越急促,玉米糊也越跳越起劲,仿佛动画片里的“巴巴爸爸”,眼看就要从舞台上一跃而出,突然,音乐结束了,“巴巴爸爸”迅速融化,还原成薄薄的一滩玉米糊。
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多少也跟“吃”有点关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给猴子戴上一顶特殊的帽子,再给它展示一根好吃的香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见,不是猴爪,而是不远处的一只机械手替它完成了“伸手拿香蕉”这个动作。原来,这是该研究所“脑-机接口”的研究内容:“猴脑控制机械手”。那个特殊的帽子可以捕捉猴子思考时的神经元放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的分析,识别了猴子的意图。有个成语叫做“手忙脚乱”,装备了机械手的猴子纷纷表示,猴语中没有这个词语。
悲催的曹操
先生,您需要餐后饮料吗,来一杯幽门螺杆菌怎么样?别笑,光临本届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并担任医学/生物奖颁奖嘉宾的2005年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就喝过。
20世纪80年代以前,医生们都认为胃炎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他们不相信细菌能在酸性极强的胃里生存。马歇尔和他的合作伙伴沃伦不信邪,他们分别喝下了一杯饱含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结果“如愿以偿”地得了胃炎,强有力地证明幽门螺杆菌确实是造成大多数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
马歇尔的经历恰如菠萝科学奖的奖杯——一个不带木柄的羊角锤——的寓意:好奇心可以打破一切陈旧事物。不过,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又提醒大家,这个奖杯的形状,更像是用手指做出的“2”的手势。
医学/生物奖的获奖研究乍一听也有那么一点“2”: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为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复旦大学的王传超和严实博士对这一说法的态度是——拿证据来!
他们跑遍了大江南北,采集到110多个曹姓家族的血液样本。他们把所有的样本分为三类:宣称是曹操后代的、未宣称是曹操后代的、其他姓氏的普通对照人群。通过对样本中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类型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宣称是曹操后代的人群在某个基因上与另外两组有显著的不同。又经过对Y染色体的精细序列检测,他们又证明几个人群的祖先交汇点大约在18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接着又通过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最终确认其中6个家族是曹操的后代。利用同样的方法,他们验证了曹参的家族基因,两相比较后,最终言之凿凿地宣布:曹操不是曹参的后人!
假如曹操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到伤心。不用急,心理学奖有办法。中山大学的周欣悦博士和她的合作者发现,数钱可以缓解疼痛,包括“生理疼痛”和“社会排斥的疼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请两组被试者分别数大面额纸币和白纸,并告诉他们这是在测试手指的灵活性。随后,实验人员又让被试者把手指放进烫水中,或者让他们参与传球的游戏,但只能看不能玩,模拟一种受挫感。结果,数过钱的被试者痛感较轻,焦虑水平也更低。对此,终身未婚并且担任过造币厂厂长的艾萨克·牛顿爵士一定深有体会。
“菠萝油”和“菠萝蜜”
除了正规的学术奖,本届菠萝科学奖还设置了两个特别奖项——菠萝U奖和菠萝Me奖。它们取自英文的谐音“you”和“me”,分别颁给最近一年具有科学传播意义的社会事件或个人。
如果学校食堂的饭菜越来越“省料”,价格却越来越高,你会怎么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学生们没有“闹事”,而是把它作为一种“饭菜分量结构性短缺”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使用了国外进口的高精度电子分析天平秤,十分精确地计算出了食堂饭菜的实际成本,并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科学面前,食堂的管理者坐不住了,主动提出将适当下调饭菜价格。“学好数理化,食堂涨价都不怕”,该事件当之无愧获得了菠萝U奖。
而菠萝Me奖颁给了微博上著名的浙大CCNT实验室“饮水机娘”的发明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潘纲教授和陈龙彪博士。他们用摄像头监视实验室饮水机的工作状态,当水烧开时,或者水量不足时,饮水机就会自动联网发一条很萌的微博提醒大家:“主人,我已经沸腾了,快来喝吧~”“禽兽,已经把人家喝光了啦~”卖萌卖得连广大见多识广的网友都HOLD不住了。在饮水机娘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学会了刷微博……
科学不是少数人的狂欢,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漂在鸡汤里,它附在饮水机上,它藏在钱包中,它还会影响你的思想。如果你有任何有趣的想法,或者稀奇古怪的问题,请珍视你宝贵的好奇心,甚至不妨试着研究一下,说不定它就能获得明年的菠萝科学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