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新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属于中医四诊中的“望诊”范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多平台交互的需求促使中医四诊向标准化、客观化等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舌诊与生物医学工程、大数据等学科不断交叉融合,诞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技术。研究舌诊图像在客观化、标准化环境下的采集与分析,是实现中医远程诊断、信息交流共享的重要前提。同时,舌诊相关研究的发展与技术积累也促使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影像学概念。基于此,本文就舌诊相关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启发今后中医特色影像学的构建思路。
其他文献
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强调临床诊断口腔溃疡应以脉象为本、首分虚实,平脉辨证,方可抓住阳虚口疮的证候本质,并确立了温肾壮阳法为口腔溃疡病阳虚诸证的主要治法。提出以温阳散寒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脾肾阳虚证,且善用风药、炒炭入药;以温经通脉法辨治口腔溃疡之阳衰寒凝证,重视振奋人体阳气;以温潜降火法辨治口腔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益肾补血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物质基础与药效机制。方法:借助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构建3味经典益肾补血中药(淫羊藿、三七、当归)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及CentiScape插件构建上述药物治疗前列腺癌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以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网络药理学所得结论。结果:益肾补血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共涉及148个共同靶点,G
疫病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且广泛流行性的疾病。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疫病防治经验,预防疫病的方法十分丰富。鼻疗作为一种预防疫病的外治方法,将药物作用于鼻部,防止疫疠之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或将邪气祛除体外以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古籍文献,对中医预防疫病的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鼻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相连,是疫疠之气侵犯人体的首要通道,通过刺激鼻部可防止疫厉之气侵袭人体或驱邪外出。气味芳香类中药能够辟秽解毒,是鼻疗预防疫病的理论基础。涂鼻、塞鼻、鼻嗅等是鼻疗的主要方法,取嚏是芳香避秽的取效
中医学认为“痰湿”与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多种临床常见疾病关系密切,是中医学特色病因及病理产物之一。本文意在探析痰湿的现代医学基础,基于生物学基础、病理学特征以及生物信息学,揭示痰湿是多种疾病病理改变的关键因素,认为痰湿的病理学特征主要与水液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物质能量代谢异常、免疫调节异常有关,涉及神经、免疫等多个系统,与现代生物信息学中的蛋白质、糖、脂质这三大物质代谢及基因组学相关,其代谢产物等可作为诊断痰湿证的客观化指标,基于微观物质基础揭示出“痰湿”现代医学本质,对系统分析痰湿致病的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人群死亡及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是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生物标志物才得以实现的,其中生物标志物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意义尤为重要。临床研究发现,开展以病证结合的中西医治疗模式,在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和临床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中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痰浊、血瘀为证素的证候类型最为多见,其中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辨证分型,因此开展冠心病痰瘀相关的证候本质研究,找到证候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作为微观辨证依据,成为目前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的焦点。本文从临床生化指标、蛋白组
“辛开苦降方”是将具有发散作用的辛热(温)药和具有沉降作用的苦寒(凉)药配伍使用,治疗临床上各种病证,尤其是寒热错杂之痞证,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等,其治疗脾胃功能失调的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由于辛开药与苦降药配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有效性,使得现代医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甚多,通过对经典方剂的研究发现,“辛开苦降方”发挥作用与胃肠激素、能量代谢、胃壁肌电活动、自主神经、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通过整理“辛开苦降方”的现代研究进展,为临床运用“辛开苦降方”的合理性与配伍的科学性提供更客观直接的依
对机器视觉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几种改革方法:提供多种机器视觉实验开发平台;基础类实验在学生实现仿真验证的基础上使用HALCON算子实现算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的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学生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步骤全程参与,增加实际项目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实现我国新工科发展战略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的抗干扰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性能恶化,对此本文提出了子阵分级处理与稀疏恢复联合的抗干扰方法.新方法首先按照一定规则将全阵列划分为多个子阵列;然后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ADBF)技术抑制各子阵接收信号中的副瓣干扰信号,并将各子阵ADBF后的输出数据联合,构建新的阵列数据;最后通过新构建的阵列数据构建稀疏表示,改进了多测量向量降维提升法(ReMBo),并与交叉方向乘子法(ADMM)联合进行稀疏恢复,分离得到目标回波信号,并得到了波达角(DOA)的估计.仿真实验表明,新方法能有效对抗主副瓣干扰,与其他方法相比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解译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分类、检测、分割等问题中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现有的SAR图像分类深度学习模型由于训练数据集样本量较小易过拟合,样本的微小改变易导致模型分类错误,产生对抗攻击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攻击方法、攻击结果和攻击目标三方面说明了SAR图像对抗攻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聚焦SAR图像的稀疏性,具体阐述了稀疏攻击提出背景和SAR图像中稀疏性的表现形式,并就常见稀疏攻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目的:通过评价乌梅丸全方和精简方的药效和网络药理机制,探讨乌梅丸精简方是否可以代替全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UC大鼠为模型,通过结肠损伤情况、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水平观察乌梅丸全方和精简方对UC大鼠的治疗效果;使用数据库检索乌梅丸全方和精简方的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和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