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的重要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须以现有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做到课程教育的高效化、全面化就必须要在认识以往教育模式不足的前提之下进行新型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以此来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热情,鼓舞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高校教育环境呈现出多元综合的发展态势,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联动多方、整合面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长效发展的基础。思政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重要元素,也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渗透的内容。思政教育能够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而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新时代有风采、有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考结束后,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很多家长便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随即进入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接触到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还存在不足,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全面、深刻。同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其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内心充盈的人。
二、高校学生管理现状简析
2.1教育资源分散化、闲置化、短缺化
一方面,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规划,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零碎。具体来说,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未从顶层宏观设计,资源结构未形成整体化、高效化的运作状态,导致教育资源各自为阵,重复浪费,降低了教育的实效。从分類上看,资源分散可分为条块分割和职能分离。条块分割: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设置由教学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各下属资源并不重合,两者之间在工作上的配合往往缺失,两者之间的资源不能互换。职能分离: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常常各自为政,不能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闲置化,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一些高校对于高效利用资源缺乏意识或者经验,导致教师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或是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资源,被大量浪费,实属可惜。资源的利用效率过低,自然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
2.2教育观念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思想领域开展,改变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是一项容易与困难并存的工作内容。容易性体现在,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够通过情感打动或者理性劝说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困难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象思想状况复杂,每一个个体的思想状态不同,开展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甚至仍然坚持批评式为主的教育模式。人的主观性直接关系到行为的作用的有效性,教育观念的落后,必然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工作内容的落后,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路径的创新
3.1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强化思政教育渗透
首先,教师要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并结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目标,统筹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其次,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在总体教育目标下,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面貌等灵活设计教育方案。对于学习习惯较好、自律性强的大学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教育,并将其作为其他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发挥朋辈教育的力量。对于思政教育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的大学生,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扩展其知识面,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优秀学子。对于学习及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大学生,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因地制宜地设计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在国家宪法日,教师可以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样,既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又能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建立和谐制度
和谐的制度是缓解学生生活矛盾与学习矛盾的关键。和谐的制度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给予学生犯错改正的机会。“犯错并非是阻挡人前进脚步的枷锁,而是健全心智的食粮”,和谐制度不应该过于严苛,应该能够起到教育学生的意义。某高校仅因为学生在寝室使用电器要求学生停课,引发学生的不满,教师的管理行为并没有过激,也仅是依照管理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但如果管理制度能够柔性化一些,给予学生一个犯错改正的机会,不仅是处罚学生,而是应该让其知道错在何处,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要求学生抄写50个不同的电器起火新闻,能够起到处罚与教育的双重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好“铸魂育人”这一课,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校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作为高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以身作则,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与人为善、身正品端的人,这才是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践行[J].微电机,2021,54(03):121.
[2]冯洁.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1(08):160-16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高校教育环境呈现出多元综合的发展态势,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联动多方、整合面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长效发展的基础。思政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重要元素,也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渗透的内容。思政教育能够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而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新时代有风采、有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考结束后,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很多家长便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随即进入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接触到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还存在不足,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全面、深刻。同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其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内心充盈的人。
二、高校学生管理现状简析
2.1教育资源分散化、闲置化、短缺化
一方面,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规划,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零碎。具体来说,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未从顶层宏观设计,资源结构未形成整体化、高效化的运作状态,导致教育资源各自为阵,重复浪费,降低了教育的实效。从分類上看,资源分散可分为条块分割和职能分离。条块分割: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设置由教学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各下属资源并不重合,两者之间在工作上的配合往往缺失,两者之间的资源不能互换。职能分离: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常常各自为政,不能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闲置化,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一些高校对于高效利用资源缺乏意识或者经验,导致教师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或是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资源,被大量浪费,实属可惜。资源的利用效率过低,自然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
2.2教育观念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思想领域开展,改变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是一项容易与困难并存的工作内容。容易性体现在,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够通过情感打动或者理性劝说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困难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象思想状况复杂,每一个个体的思想状态不同,开展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甚至仍然坚持批评式为主的教育模式。人的主观性直接关系到行为的作用的有效性,教育观念的落后,必然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工作内容的落后,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路径的创新
3.1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强化思政教育渗透
首先,教师要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并结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目标,统筹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其次,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在总体教育目标下,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面貌等灵活设计教育方案。对于学习习惯较好、自律性强的大学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教育,并将其作为其他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发挥朋辈教育的力量。对于思政教育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的大学生,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扩展其知识面,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优秀学子。对于学习及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大学生,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因地制宜地设计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在国家宪法日,教师可以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样,既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又能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建立和谐制度
和谐的制度是缓解学生生活矛盾与学习矛盾的关键。和谐的制度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给予学生犯错改正的机会。“犯错并非是阻挡人前进脚步的枷锁,而是健全心智的食粮”,和谐制度不应该过于严苛,应该能够起到教育学生的意义。某高校仅因为学生在寝室使用电器要求学生停课,引发学生的不满,教师的管理行为并没有过激,也仅是依照管理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但如果管理制度能够柔性化一些,给予学生一个犯错改正的机会,不仅是处罚学生,而是应该让其知道错在何处,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要求学生抄写50个不同的电器起火新闻,能够起到处罚与教育的双重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好“铸魂育人”这一课,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校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作为高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以身作则,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与人为善、身正品端的人,这才是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践行[J].微电机,2021,54(03):121.
[2]冯洁.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1(08):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