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以信息化管理建设应用成果为基础,积極探索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组建数字化审计工作室,以审计专家团队为支撑,以两级审计中心为平台,组织开展了远程持续审计监督和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等多项路径探索。同时积累了以工作室建设为载体引领数字化审计发展,以审计作业系统为基础搭建数字化审计仓库,以“大云物移”技术为手段研究数字化审计方法等经验。
关键词:国家电网;数字化审计;路径
当前,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厂网分离,在此基础上,国家对于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督进一步深化,对于电力市场的监管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政府执法部门、纪律检查部门的检查、审计交替执行。针对当前这种形势,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强化自我约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内部审计,这样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因此,探索数字化审计是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审计部门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风险管理
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当前形势,国家电网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审计部门这一职能,这不仅仅是当下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电监会、国资委等国家监管部门的要求。审计部门应当积极对企业内部高风险领域实施风险管理,比如资金管理方面、担保、对外投资等,强化这些方面的审计可以有效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于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创新审计模式
当前,国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公司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审计环境出现了变化,一方面审计工作的难度以及工作量加大,这对于审计部门而言是极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审计部门要积极创新审计模式,要注重当前各项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二、关于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审计具体实现的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审计系统
审计部门要以现有的审计体系为基础,构建数字化审计系统,利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对公司各方面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化审计系统的构建应当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通过对以往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识别其中风险高发、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以此搭建数字分析模型,将这些方面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分月度、季度、年度不同周期对公司各方面业务数据以及下属单位进行审计,采用一致性复核分析、前后对比分析、趋势变化分析等方式分析其中疑点。
(二)开展非现场审计
审计团队要由主审人员与部分业务骨干组成,按照专业类别、项目类别两个不同维度开展审计。非现场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公司的重大项目以及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针对重大项目可以采用在线审计,通过远程数据共享,对项目各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审查,对总体数据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结果报告,以便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核实。针对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董事长、总经理在任期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包括任中审计、离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在任期内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审计,并按照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审计结果评价,从而规范领导任期内的行为。
(三)开展多元化审计模式
由于数字化审计内容包含的问题较多,工作流程较为复杂,要发展多元化的审计模式,注重利用非现场审计模式。首先要建立审计管理系统,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疑似问题通过系统发回部门中,由岗位人员进行核实,如果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存有异议,要通过系统上传相关的资料凭证。公司审计部门可以以月度或者季度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研究,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进行现场审计,以便进一步核实,然后组织审计团队开展现场审计。通过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能抓住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大、云、物、移技术的应用
所谓大、云、物、移技术主要指的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这几项技术对于实现数字化审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公司各个系统、各个层次之间数据关联性分析,可以为审计人员内在宏观上的判断与微观上的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审计部门数据处理、分析、存储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实物对象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电子标签完成快速识别。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搭建审计部门内部专网,进行信息的传输共享。
(五)PDCA循环法的应用
在使用数字化技术方式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数据的含量很高,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业务量多的特点,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已经滞后,应结合数字化的工作方式与技术方法等,正确进行相关模式的检查与纠正处理,持续实现改进工作目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符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在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的进程中,应遵循环环相扣的工作原则,逐渐的递进,开展计划工作、执行工作、检查工作与处理工作。其中,计划环节就是在使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查找问题,制定完善的计划内容,在执行的环节中,要求开展数字化的内部审计工作,转变传统的工作形式;在检查的环节中需要正确开展控制活动与监督活动,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严格的改进,汲取以往的工作教训,在形成相应经验的情况下,持续性的对审计内容进行改进与完善,开展各方面的检查监督活动,并实现工作效果的评估目的。
(六)实现数字化的转型目的
在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采用数字化的转型处理工作方式,可建立相关的组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等等。在组织工作中,应提升内部审计的额权威性,安排专业人员与工作部门实施工作,建设出具体的数据平台系统,并将各种数据要素的重要价值与推动作用等发挥处理,以便于夯实数据的搜集与挖掘技术技术;在项目工作中应与生产经营环节与各种管理环节中使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制定关于财务、合同、责任、专项与编制等审计计划内容,明确工作方式与方法,在下达相关通知书之后,将各种审计工作落实在实际领域中,合理的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决策计划;在作业领域中应将内部审计的具体增值优势与作用等发挥出来,从传统的经验类型方式转变成为联网类型的工作方式,从财务类型工作方式转变成为增值类型工作方式。例如:可以将增值作为主要的导向内容,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方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弊端之后,确认各种数据信息,保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固。
结语
在数字化审计领域实际发展的进程中,应建设相应的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明确具体的理论内容,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相关的数字化内部审计工作目的,转变传统的工作形式与方法,将数字化工作方式与技术方法的优势发挥出来,以此增强各种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建忠,王眺昕,彭娟.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9,12(3):64-67.
[2]周悦,孙刚.数字化时代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9,33(5):86-122.
关键词:国家电网;数字化审计;路径
当前,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厂网分离,在此基础上,国家对于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督进一步深化,对于电力市场的监管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政府执法部门、纪律检查部门的检查、审计交替执行。针对当前这种形势,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强化自我约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内部审计,这样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因此,探索数字化审计是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审计部门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风险管理
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当前形势,国家电网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审计部门这一职能,这不仅仅是当下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电监会、国资委等国家监管部门的要求。审计部门应当积极对企业内部高风险领域实施风险管理,比如资金管理方面、担保、对外投资等,强化这些方面的审计可以有效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于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创新审计模式
当前,国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公司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审计环境出现了变化,一方面审计工作的难度以及工作量加大,这对于审计部门而言是极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审计部门要积极创新审计模式,要注重当前各项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二、关于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审计具体实现的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审计系统
审计部门要以现有的审计体系为基础,构建数字化审计系统,利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对公司各方面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化审计系统的构建应当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通过对以往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识别其中风险高发、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以此搭建数字分析模型,将这些方面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分月度、季度、年度不同周期对公司各方面业务数据以及下属单位进行审计,采用一致性复核分析、前后对比分析、趋势变化分析等方式分析其中疑点。
(二)开展非现场审计
审计团队要由主审人员与部分业务骨干组成,按照专业类别、项目类别两个不同维度开展审计。非现场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公司的重大项目以及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针对重大项目可以采用在线审计,通过远程数据共享,对项目各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审查,对总体数据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结果报告,以便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核实。针对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董事长、总经理在任期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包括任中审计、离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在任期内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审计,并按照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审计结果评价,从而规范领导任期内的行为。
(三)开展多元化审计模式
由于数字化审计内容包含的问题较多,工作流程较为复杂,要发展多元化的审计模式,注重利用非现场审计模式。首先要建立审计管理系统,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疑似问题通过系统发回部门中,由岗位人员进行核实,如果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存有异议,要通过系统上传相关的资料凭证。公司审计部门可以以月度或者季度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研究,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进行现场审计,以便进一步核实,然后组织审计团队开展现场审计。通过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能抓住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大、云、物、移技术的应用
所谓大、云、物、移技术主要指的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这几项技术对于实现数字化审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公司各个系统、各个层次之间数据关联性分析,可以为审计人员内在宏观上的判断与微观上的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审计部门数据处理、分析、存储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实物对象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电子标签完成快速识别。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搭建审计部门内部专网,进行信息的传输共享。
(五)PDCA循环法的应用
在使用数字化技术方式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数据的含量很高,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业务量多的特点,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已经滞后,应结合数字化的工作方式与技术方法等,正确进行相关模式的检查与纠正处理,持续实现改进工作目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符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在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的进程中,应遵循环环相扣的工作原则,逐渐的递进,开展计划工作、执行工作、检查工作与处理工作。其中,计划环节就是在使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查找问题,制定完善的计划内容,在执行的环节中,要求开展数字化的内部审计工作,转变传统的工作形式;在检查的环节中需要正确开展控制活动与监督活动,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严格的改进,汲取以往的工作教训,在形成相应经验的情况下,持续性的对审计内容进行改进与完善,开展各方面的检查监督活动,并实现工作效果的评估目的。
(六)实现数字化的转型目的
在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采用数字化的转型处理工作方式,可建立相关的组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等等。在组织工作中,应提升内部审计的额权威性,安排专业人员与工作部门实施工作,建设出具体的数据平台系统,并将各种数据要素的重要价值与推动作用等发挥处理,以便于夯实数据的搜集与挖掘技术技术;在项目工作中应与生产经营环节与各种管理环节中使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制定关于财务、合同、责任、专项与编制等审计计划内容,明确工作方式与方法,在下达相关通知书之后,将各种审计工作落实在实际领域中,合理的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决策计划;在作业领域中应将内部审计的具体增值优势与作用等发挥出来,从传统的经验类型方式转变成为联网类型的工作方式,从财务类型工作方式转变成为增值类型工作方式。例如:可以将增值作为主要的导向内容,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方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弊端之后,确认各种数据信息,保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固。
结语
在数字化审计领域实际发展的进程中,应建设相应的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明确具体的理论内容,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相关的数字化内部审计工作目的,转变传统的工作形式与方法,将数字化工作方式与技术方法的优势发挥出来,以此增强各种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建忠,王眺昕,彭娟.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9,12(3):64-67.
[2]周悦,孙刚.数字化时代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9,33(5):8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