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大量次生山地灾害。根据实地考察和遥感解译,在地震烈度Ⅸ度区内发现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沿破裂带发育有4个(特)大型
【机 构】
: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3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大量次生山地灾害。根据实地考察和遥感解译,在地震烈度Ⅸ度区内发现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沿破裂带发育有4个(特)大型滑坡和一个高危堰塞湖。该破裂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系右旋走滑断层活动的结果。根据其发育特征,该断层应为"包谷垴-小河断裂"沿小河-乐红镇方向的延伸部分,对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4个大型滑坡形成的重要动力来源。综合分析断层的位置特征和大型地震灾害的分布情况,推断该断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建议进一步
其他文献
丁锡祉先生出任成都山地研究所所长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拨乱反正时期,全国百废待兴,科学研究处于濒危待复状态。成都山地所成立于1966年,刚成立就碰上文化大革命。十多
2012—2014年间,先后4次对西藏丹霞地貌进行考察,考察历时共计54 d,行程13 728 km,经西藏47个县(占西藏74个县的63%),实地考察了西藏丹霞地貌45处,填补了西藏丹霞地貌的空白。发现西藏昌都一带丹霞地貌的面积最大,达数千平方公里。其中类乌齐县加桑卡乡的吉哲姆戎嘎大峡谷的丹霞地貌最为奇险,丁青县觉恩乡、沙贡乡的丹霞地貌也很典型,拉孜县柳乡西侧的丹霞地貌也颇姿彩。
采用完整土块法,以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5级细根的形态、生物量和组织碳(C)、氮(N)含量,分析了不同径级和序级与细根形态指标的差异性,对序级与细根
利用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2014年8月的Landsat ETM+影像解译数据,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结合研究区各生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经济及粮食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开展不同措施红壤坡地土地生产潜力关系的研究,对指导人们合理开发利用该类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以土壤养分作为修正函数,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土地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红壤坡地3种生态治理措施和裸露坡地为研究对象,以实测的不同措施坡地土壤化学性质为基础,提出了红壤坡地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
构造地形指标的发展对于构造运动的量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西秦岭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该流域地貌是否处于构造隆升与河流侵蚀的均衡状态,以及内
崔鹏院士主编,共有53人参与编制,历时7年得以完成的《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地图集》终于出版了。这部8开本豪华装帧,6个图组108个展开页上千幅图构成的地图集,的确是我
坡向对山地森林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区尤其如此。天山山地处于西北干旱区,其山地森林的研究过去多集中在南北翼森林的简单对比,而在更详细的中小尺度上,森林沿坡向梯
丁锡社(1916~2008),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吴兴(现湖州市)人,1916年4月生,2008年2月逝世,享年92岁。丁锡祉先生是知名地理学家和地貌学家,我国现代地貌学、沼泽学和冰缘地貌学研究
以新垦植橡胶林、成熟橡胶林、高海拔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为固碳增汇管理,比较三种复合农林模式橡胶林与同条件下橡胶纯林的植被碳储量及其未来固碳潜力,并分析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