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采用恰当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 结合 教材 观察 写作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阅读与教材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的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內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阅读与观察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都配有插图。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闹钟》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闹钟都拜访了谁?跟谁做了朋友?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比如写读后感能把阅读与写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写读后感就是让学生每读一篇好文章后,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里,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的。要求他们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都要写读后感。
四、阅读与媒体相结合
老一代教师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虽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阅读教学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阅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心态。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阅读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训练教材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对教学对象掌握语言能力层次、教材的深浅度进行分析、定位,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效运用多媒体。
五、阅读与评价相结合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试想,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而作为教师,朗读评价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以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善于用心聆听,切实发现他们朗读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在学生朗读完后及时给予肯定。诸如:“读的真棒!”“让人听得都醉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和评判,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多媒体的使用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七个”方面还有更多,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温洪媛.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
[2]戴亚伟.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
关键词:阅读 结合 教材 观察 写作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阅读与教材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的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內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阅读与观察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都配有插图。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闹钟》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闹钟都拜访了谁?跟谁做了朋友?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比如写读后感能把阅读与写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写读后感就是让学生每读一篇好文章后,都要思考文章好在哪里,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布局,怎样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的。要求他们在读完一篇好文章后,都要写读后感。
四、阅读与媒体相结合
老一代教师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虽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但如果阅读教学中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阅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心态。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阅读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训练教材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对教学对象掌握语言能力层次、教材的深浅度进行分析、定位,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效运用多媒体。
五、阅读与评价相结合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试想,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而作为教师,朗读评价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以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善于用心聆听,切实发现他们朗读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在学生朗读完后及时给予肯定。诸如:“读的真棒!”“让人听得都醉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和评判,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多媒体的使用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七个”方面还有更多,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温洪媛.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
[2]戴亚伟.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