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能够便利地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材料,创设最佳的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最终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
由于儿童受其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知识基础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稳定,随意性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只由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也很难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内容上,而多媒体技术就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而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术。运用多媒体课进行教学,能融视、听、说于一体,将动态和静态交替运用、组合流通,将教学内容以声情并茂、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使儿童能主动地选择刺激进行信息加工。从而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因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营造动态画面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媒体的功能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继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变静为动,即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教学课文《鼎湖山听泉》时,我先让学生闭目静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放几段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说这是什么乐器弹奏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请学生再细细地品味一番。最后让学生一边看屏幕上秀丽的景色,一边继续听音乐。这样,鼎湖山的美景,特别是鼎湖山的泉,映入学生充满好奇的眼睛,那泉水不断变化的丁冬声,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兴趣大增。通过这样形象的讲授课文,学生便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心理学演绎证明,在美的氛围中更有利于人们接受信息。
二、创设教学情境,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变色龙》的过程中,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展示一些能根据环境而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习性,再让学生看看、说说、议议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不少的课外知识呢.于是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然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整个的课堂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取得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三、再现情境教学,破教学重难点
苏教版的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类的教学。第一次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去了解了成语的意思,然后就让他们去背诵,最终检查的效果却是学生根本就不牢,也不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灵活的运用这些成语。因此我就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并配以文字来说明这个成语的意思效果更佳。例如在教”东施效颦”时,找到的故事是: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本身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重点理解了颦(学生容易写错)。这不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由于掌握了成语的历史背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谓是得心应手。
四、拓展课外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课外知识很有限,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知识了解的不够。记得在教《海伦?凯勒》这课时,我在备课时是用了张海迪的事迹来导入的,可当我开始问“你们知道张海迪阿姨的故事吗?……,学生没有一个人举手,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有这个人,更何况是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了。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难形容了,强忍着怒气把课上完。吸取了这个教训,在教学《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把学生带到机房.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己上网去查找资料,你还别说,效果真的还不错。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几乎能轻松的解答,并且还利用空余时间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课堂上没讲过的内容,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
五、巧用多媒体,填补作文空白
众所周知,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一提到写作就愁眉苦脸,老师又何尝不是为怎样上好作文课而苦恼呢?每节作文课,让人感觉总是上得枯燥乏味,老师、学生都无法提高兴致。有的时候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是抄袭的,都不知道怎样在上面写上自己的评语了,真是‘你烦,我烦,大家烦’。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例如《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可由于学生出门踏青旅游有限,对以往游历印象模糊,既然是游记,不游学生哪来的记呢?于是就只能借助多媒体,带学生去“游览”了学生想去的地方:如苏州的寒山寺、南京的梅花山、上海的野生动物园……,如此边游览边讲解,还一起讨论感受,学生写的游记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也改变了有些学生抄袭作文的不良习惯,提升了学生诚信做人的品质,达到润泽灵魂、点化生命的目的。
当然,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辅助的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在“辅助”二字上,强调的是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教师。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能动作用,方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核心价值意义。
我们要根据多媒体具有形、声、色、情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之融会贯通并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为一体,必能大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带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抓住学生的眼睛,抓牢学生的心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
[2]《电化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担任何种角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
由于儿童受其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知识基础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稳定,随意性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只由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也很难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内容上,而多媒体技术就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而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术。运用多媒体课进行教学,能融视、听、说于一体,将动态和静态交替运用、组合流通,将教学内容以声情并茂、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使儿童能主动地选择刺激进行信息加工。从而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因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营造动态画面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媒体的功能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继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变静为动,即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教学课文《鼎湖山听泉》时,我先让学生闭目静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放几段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说这是什么乐器弹奏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请学生再细细地品味一番。最后让学生一边看屏幕上秀丽的景色,一边继续听音乐。这样,鼎湖山的美景,特别是鼎湖山的泉,映入学生充满好奇的眼睛,那泉水不断变化的丁冬声,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兴趣大增。通过这样形象的讲授课文,学生便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心理学演绎证明,在美的氛围中更有利于人们接受信息。
二、创设教学情境,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变色龙》的过程中,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展示一些能根据环境而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习性,再让学生看看、说说、议议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不少的课外知识呢.于是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然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整个的课堂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取得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三、再现情境教学,破教学重难点
苏教版的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类的教学。第一次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去了解了成语的意思,然后就让他们去背诵,最终检查的效果却是学生根本就不牢,也不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灵活的运用这些成语。因此我就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并配以文字来说明这个成语的意思效果更佳。例如在教”东施效颦”时,找到的故事是: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本身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重点理解了颦(学生容易写错)。这不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由于掌握了成语的历史背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谓是得心应手。
四、拓展课外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课外知识很有限,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知识了解的不够。记得在教《海伦?凯勒》这课时,我在备课时是用了张海迪的事迹来导入的,可当我开始问“你们知道张海迪阿姨的故事吗?……,学生没有一个人举手,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有这个人,更何况是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了。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难形容了,强忍着怒气把课上完。吸取了这个教训,在教学《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把学生带到机房.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己上网去查找资料,你还别说,效果真的还不错。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几乎能轻松的解答,并且还利用空余时间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课堂上没讲过的内容,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
五、巧用多媒体,填补作文空白
众所周知,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一提到写作就愁眉苦脸,老师又何尝不是为怎样上好作文课而苦恼呢?每节作文课,让人感觉总是上得枯燥乏味,老师、学生都无法提高兴致。有的时候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是抄袭的,都不知道怎样在上面写上自己的评语了,真是‘你烦,我烦,大家烦’。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例如《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可由于学生出门踏青旅游有限,对以往游历印象模糊,既然是游记,不游学生哪来的记呢?于是就只能借助多媒体,带学生去“游览”了学生想去的地方:如苏州的寒山寺、南京的梅花山、上海的野生动物园……,如此边游览边讲解,还一起讨论感受,学生写的游记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也改变了有些学生抄袭作文的不良习惯,提升了学生诚信做人的品质,达到润泽灵魂、点化生命的目的。
当然,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辅助的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在“辅助”二字上,强调的是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教师。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能动作用,方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核心价值意义。
我们要根据多媒体具有形、声、色、情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之融会贯通并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为一体,必能大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带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抓住学生的眼睛,抓牢学生的心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
[2]《电化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担任何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