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出现了新变化,给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阐述了职校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科学管理 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承担着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促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来,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抓好学生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这个不变的话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才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观念,落实科学人才观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生源是中考或高考落榜者,有的成绩较差,有的在其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称为“差生”。同时,由于当前的大部分职校生都是“90后”,家庭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之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子女送到职业院校的目的是让子女安然度过“青春躁动期”,至于以后有什么结果,目前考虑得还不清楚。如果我们依此实施教育,将会带来更大更难以解决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找准问题,抓住重点,高瞻远瞩,循序渐进地实现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
二、建立并执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前提。职业院校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差,管理难度大。对此,学院应制定一些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公约》《学生德育管理档案》等。制度制定只是第一步,能否很好地贯彻执行才是关键。目前,学生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大困难,这就说明我们的制度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良好习惯与品质的行程主要靠科学管理。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班法,才能使班级走上自主管理的轨道,使全班同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引导学生制定班规班纪,完善检查监督系统。
三、关心尊重学生,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
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明确,那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差,但自尊心较强。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尊重,需要尊重;他们有思想需要表达;有愿望需要表现,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老师的管理与教育,学会揣摩老师的心思与动机。因此,只用简单的制度管理,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平时应注重与学生搞好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鼓励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进步,主动去关心、疏导学生每一次情绪的波动,耐心地和风细雨地说服学生改正每一次错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有人说,职业院校的班主任是“超级保姆”,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保姆”式的爱与其他的爱是有区别的,这是一种“大爱”。这个爱是一种最富有责任心的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爱更理智、更崇高、更伟大。用制度去约束,用师爱去感化,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相结合
从某种角度上说,职业院校教育还属于义务教育要求的范围之内。心理适应能力弱,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差,与社会要求距离较大,是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但职校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很强。所以班主任要针对职校学生的这些优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他所喜欢的活动中,去体验成功,找回自信,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确保教育质量,在育人模式上,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学校将“培养学生自信、帮助学生成功、要求学生自律、教育学生成人、鼓励学生自强、引导学生成才”的教育活动,贯穿于各个方面,把它作为学校育人活动的主线,在教学环节上,注重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笔者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绝大多数学生刚入学时,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保持,进而带来了教学与管理上的难度。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在学生水平考核上,注重考试测评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实现评价体系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对学生由单纯知识、学历的评价转变到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二是对学校由自我评价转变到由社会进行评价。衡量21世纪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必须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要从“学生满意”到“学校满意”转向“社会满意”。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毕业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根本要素。职业院校必须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把职业标准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依据,大力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社会满意”。这就如同企业生产,要从市场需要出发,根据市场对产品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来决定产品生产的时机、批量和规格。
六、重视岗位实习,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发展的方向。毕业实习,学生大都把它看作岗位打工,认为把实习岗位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其实,岗位实习是“综合学习”而不是“单纯打工”。学校与企业要共同为学生提供“镶嵌式教学”,在“学习期”为“实习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实习期”巩固、扩展“学习期”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与企业职工接触,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内化。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目前的就业形势,确实起到了“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发展”的目的。但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方式及结果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职业院校目前的发展,有的学生就业时挑肥拣瘦,怕苦怕累,甚至有的学生一连换几家单位。这既影响了在校学生的情绪,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对学校与企业、就业与技能的关系或者说是学生与工人、能力与报酬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就业前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企业,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职业院校教育应抓住目前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地探索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惠,谢利军,黄芸.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探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2]李美贞.高职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实践[J].职业教育,2003(52).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技师学院)
关键词:科学管理 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承担着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促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来,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抓好学生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这个不变的话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才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观念,落实科学人才观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生源是中考或高考落榜者,有的成绩较差,有的在其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称为“差生”。同时,由于当前的大部分职校生都是“90后”,家庭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之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子女送到职业院校的目的是让子女安然度过“青春躁动期”,至于以后有什么结果,目前考虑得还不清楚。如果我们依此实施教育,将会带来更大更难以解决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找准问题,抓住重点,高瞻远瞩,循序渐进地实现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
二、建立并执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前提。职业院校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差,管理难度大。对此,学院应制定一些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公约》《学生德育管理档案》等。制度制定只是第一步,能否很好地贯彻执行才是关键。目前,学生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大困难,这就说明我们的制度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良好习惯与品质的行程主要靠科学管理。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班法,才能使班级走上自主管理的轨道,使全班同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引导学生制定班规班纪,完善检查监督系统。
三、关心尊重学生,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
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明确,那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差,但自尊心较强。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尊重,需要尊重;他们有思想需要表达;有愿望需要表现,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老师的管理与教育,学会揣摩老师的心思与动机。因此,只用简单的制度管理,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平时应注重与学生搞好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鼓励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进步,主动去关心、疏导学生每一次情绪的波动,耐心地和风细雨地说服学生改正每一次错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有人说,职业院校的班主任是“超级保姆”,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保姆”式的爱与其他的爱是有区别的,这是一种“大爱”。这个爱是一种最富有责任心的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爱更理智、更崇高、更伟大。用制度去约束,用师爱去感化,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相结合
从某种角度上说,职业院校教育还属于义务教育要求的范围之内。心理适应能力弱,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差,与社会要求距离较大,是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但职校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很强。所以班主任要针对职校学生的这些优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他所喜欢的活动中,去体验成功,找回自信,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确保教育质量,在育人模式上,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学校将“培养学生自信、帮助学生成功、要求学生自律、教育学生成人、鼓励学生自强、引导学生成才”的教育活动,贯穿于各个方面,把它作为学校育人活动的主线,在教学环节上,注重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笔者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绝大多数学生刚入学时,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保持,进而带来了教学与管理上的难度。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在学生水平考核上,注重考试测评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实现评价体系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对学生由单纯知识、学历的评价转变到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二是对学校由自我评价转变到由社会进行评价。衡量21世纪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必须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要从“学生满意”到“学校满意”转向“社会满意”。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毕业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根本要素。职业院校必须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把职业标准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依据,大力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社会满意”。这就如同企业生产,要从市场需要出发,根据市场对产品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来决定产品生产的时机、批量和规格。
六、重视岗位实习,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发展的方向。毕业实习,学生大都把它看作岗位打工,认为把实习岗位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其实,岗位实习是“综合学习”而不是“单纯打工”。学校与企业要共同为学生提供“镶嵌式教学”,在“学习期”为“实习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实习期”巩固、扩展“学习期”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与企业职工接触,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内化。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目前的就业形势,确实起到了“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发展”的目的。但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方式及结果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职业院校目前的发展,有的学生就业时挑肥拣瘦,怕苦怕累,甚至有的学生一连换几家单位。这既影响了在校学生的情绪,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对学校与企业、就业与技能的关系或者说是学生与工人、能力与报酬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就业前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企业,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职业院校教育应抓住目前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地探索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惠,谢利军,黄芸.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探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2]李美贞.高职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实践[J].职业教育,2003(52).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