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

来源 :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突破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框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检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学美术课;因材施教;学习积极性
  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即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不是以专门培养美术人才为目的的。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全面贯彻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标、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做到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发挥,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县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美术课本。在高中阶段,高一年级学生主要是以《美术鉴赏》为主,高二学生是以《绘画》教学为主的教学。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上,整本书主要以鉴赏为主,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老师主动担负起美术教育的导演特色,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圣贤施教,各应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所谓因“才”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
  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在教学上设计出不同的情节
  高中的美术课堂,不要求学生能完全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重在于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在初次的教学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和学习接受程度去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一般,课堂上都会分为三个层次的学生:高、中、差。所以教师要联系班主任,在心里去给学生分层定位,这样在上课之时就能游刃有余的传授讲解。比如,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上,没有完全讲课本知识,而是讲到了美术中的“美”是怎样存在的。讲到美,在学生心里就会有不同的认知,对美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从学生的表情、语言上大概就能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在不同的问题上,就能从不同的学生着手,避免了问题回答时的尴尬行为。这样也能让学生在开学初对美术课增加兴趣。同时,以学生的感觉优势和感觉劣势进行编组,且动态编组,每组训练内容的设计务必尽量合乎学生的特点和训练的目标。这样,每组学生的教学内容类似,但目的、目标不同,针对性较强。这种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既有利于教师辅导,又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实践证明:它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专业水平效果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美术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异质教学要求教师把感觉相类似的学生编在同一组进行教学,不仅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优点和缺点,而且让教师的教学实效性更加具体,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是按小组组织教学和绘画训练,在绘画训练中再进行小范围的优化调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的。
  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师在课前备课,要注意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上课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起到启发、引导作用。在讲《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个的包袱,在提问中,引导学生去把这一个个的包袱给打开,打开之后,他们会发现原来里面蕴藏着很大乐趣,然而这些乐趣和知识都是由他们联想出来的。当然这些兴趣点都是要结合当今的社会以及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的,不然脱离了时代,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感兴趣的。这些根据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现象为乐趣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感染所有学生,就避免了层次差异所带来的阻碍。这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轻松的接受知识,增强对美术课的重新认知,从而达到一种求知的欲望,在不断地学习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美术修养。同时,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分组布置绘画内容,每组内容必须精心设计,在绘画之前要给每组的学生讲清楚训练目标,让每一组学生的课堂活动围绕着各自的教学目标进行。我反对无限制地增加机械性练习来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做法,主张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来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着眼于他们的均衡发展来促进他们绘画技能上的进步。分组辅导作为异质教学模式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地,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对以提高为目的的学生可采用提示性辅导,给他们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提高其感悟力,创造力;对以完善为目的学生采用方法辅导,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方法,逐步提高其绘画能力。对于一组学生确实无法自主达到的某些地方,教师一定要作示范性修改,让学生看清修改的方法以利于认识理解。当然,我认为课堂辅导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的辅导上,要及时地因人辅导,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促使转化,并逐渐达到长远的目标。
  三、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上实施不同的教学法
  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在美术的课堂上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眼光和理解能力。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要让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用自己所能想到的语言、词汇去诠释对美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去用不同的语言去鼓励、肯定学生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说不对,这样既能尊重学生,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再者,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质的提升。其次,在美术的课外课堂,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让学生去体验。
  总之,在美术的教学课堂上,不光要尊重课本知识,还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待学生要从不同层次入手,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吴金荣;从农村实际出发进行美术教学[J];北京教育;1995年01期
  [2]徐刚;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近年来,数学考试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规律探索等应用题,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丢分比较严重,普遍出现“题没看懂”、“理解错了”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不仔细导致思路方向错误或对题目理解不了,无从下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期刊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
期刊
伴着初升的朝阳,我们迎来了“晨诵”。听,教室里那朗朗的读书声,是课代表正在带领大家朗诵新教育读本里的小诗呢!很多时候,是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读背诵。有时,还给大家分好角色,我当然也在其中,师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诵。晨诵的内容以区教研室编发的《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为主,还辅以学校推荐的一些适时性材料,如在教师节之际,让学生朗诵关于教师的精美文章,在国庆节来临时,又让学生品读国庆的美文诗句等等。至于读的形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陶冶情操的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朗读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也就是有声语言——普通话表情达意的再现作品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研究。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指导。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本文
期刊
【摘 要】教学过程中,只要一提到阅读能力,人们总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事情,与其他学科无关。实际上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技能。长期以来,困扰学生成绩的“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追求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却忽视在语言文字中理解数学。  殊不知“数学阅读”也是现代数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
期刊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以一定知识作基础的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和预见未来。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学中适当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提倡“好问”,是提倡思而后问,是自己能力确实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师生与中外智者的心智交融的过程,强调师生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敢于发现,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质疑思辩,合作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意识的培养  “阅读不但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曾祥芹)。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及其背后的作者对话。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古今中外智者进行心灵交流的跨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作业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有效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促进个性发展。  一、利用课内阅读,设计开放性作业  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
期刊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培养写作兴趣是其重要的一环。可是,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长期以来最让人头疼的当然是作文教学,我们都有着共同的体会,就是不管怎样去讲、去说、去示范,学生总是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标准,甚至是一塌糊涂,一无可取。于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特别是刚入手写作文的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行文干瘪、枯燥无味。农村学生相对城市里学生而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可供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