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1.将“游戏法”融入课堂,变学生无意为有意,乐于学习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做比赛游戏或一次热烈的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会,亦可以实现有意注意,学起来轻松愉快。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将教学环节过度得毫无雕饰做作之感,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够顺利地转换过来,而无需教师无数次地重复组织整顿课堂纪律,以致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厌于学习。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2.运用“发现法”激发每个学生探索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而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早已露出弊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提倡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题,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求发现,求创造,又如“做中学、玩中学,情景交融的原则”,提倡解放学生的脑手,在做中学,在游戏式玩中学,在教学的趣味化,情景式中体验。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正如,我在校内执教的公开课《变幻无穷的线条》这一节造型表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玩各种软硬、粗细各异的绳子、吸管、小木棒等线材中充分体验,并发现这些线材有什么特点,如何拼摆不同的造型等问题。例如:“我的吸管应该怎样排列最好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伙伴的比较,发现自己的线材的特点,并得出结论:“线材粗细、曲直的变化,图形表现更有节奏,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同时,再引导学生怎样把硬的线材与软的线材有机的结合,使之变成更富有创意的造型。一系列制作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在尝试中自己找出缺点,再自己修改,不断得出更好更完美的效果。教师由一个讲解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一个听讲者变为主动操作者。并尝试教师做学生,让学生做小先生来教教、来讲讲。再如《蜻蜓飞飞》一课“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在重点描述翅膀特征的环节上,我采用课前寻找蜻蜓,并在课堂上‘看看、摸摸、玩玩’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正如诗中生动形象地说明动手动脑与创造的内在关系: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受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3.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小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可常用这种形式。例如:在执教《指偶剧院》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习用纸盒或塑料瓶制作指偶的方法及指偶表演的技法和剧情的连接,我用心设计,想出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根据自带的材料,选择童话故事做好故事中指偶,让学生四个人一起讨论五、六分钟,并总结出制作指偶的最好方法,每个小组成员都很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课题当中,课堂上学生“无言以对”的局面被畅所欲言的景象所代替,每一小组都把自己组认为最好的制作方案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并进行分工制作。在如何进行表演,角色如何分工,台词如何表白,背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几个小组的激烈地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找出了答案得出了结论。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由此看来,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对上好一节课,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探究能力,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更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个人的素质,这些都应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1.将“游戏法”融入课堂,变学生无意为有意,乐于学习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做比赛游戏或一次热烈的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会,亦可以实现有意注意,学起来轻松愉快。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将教学环节过度得毫无雕饰做作之感,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够顺利地转换过来,而无需教师无数次地重复组织整顿课堂纪律,以致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厌于学习。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2.运用“发现法”激发每个学生探索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而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早已露出弊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提倡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题,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求发现,求创造,又如“做中学、玩中学,情景交融的原则”,提倡解放学生的脑手,在做中学,在游戏式玩中学,在教学的趣味化,情景式中体验。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正如,我在校内执教的公开课《变幻无穷的线条》这一节造型表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玩各种软硬、粗细各异的绳子、吸管、小木棒等线材中充分体验,并发现这些线材有什么特点,如何拼摆不同的造型等问题。例如:“我的吸管应该怎样排列最好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伙伴的比较,发现自己的线材的特点,并得出结论:“线材粗细、曲直的变化,图形表现更有节奏,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同时,再引导学生怎样把硬的线材与软的线材有机的结合,使之变成更富有创意的造型。一系列制作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在尝试中自己找出缺点,再自己修改,不断得出更好更完美的效果。教师由一个讲解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一个听讲者变为主动操作者。并尝试教师做学生,让学生做小先生来教教、来讲讲。再如《蜻蜓飞飞》一课“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在重点描述翅膀特征的环节上,我采用课前寻找蜻蜓,并在课堂上‘看看、摸摸、玩玩’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正如诗中生动形象地说明动手动脑与创造的内在关系: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受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3.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小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可常用这种形式。例如:在执教《指偶剧院》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习用纸盒或塑料瓶制作指偶的方法及指偶表演的技法和剧情的连接,我用心设计,想出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根据自带的材料,选择童话故事做好故事中指偶,让学生四个人一起讨论五、六分钟,并总结出制作指偶的最好方法,每个小组成员都很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课题当中,课堂上学生“无言以对”的局面被畅所欲言的景象所代替,每一小组都把自己组认为最好的制作方案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并进行分工制作。在如何进行表演,角色如何分工,台词如何表白,背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几个小组的激烈地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找出了答案得出了结论。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由此看来,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对上好一节课,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探究能力,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更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个人的素质,这些都应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