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梅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影梅是我收藏的三个元青花蒜头瓶的画意。
  准确说是一对加上一个。一对,画得很有意思,半月图纹,一弯实心,一弯空心。月下,一瘦骨嶙峋的梅枝。瓶口饰莲瓣,瓶底绘画青花卷草弦纹。
  最初从铲子那里看到那对瓶时,就被它的造型和画意吸引住了。不解的是,为啥月亮一实心,一空心呢?铲子讲,一公一母呵。原来古人陪葬的陶瓷器皿,成对的往往都有点区别,不是一高一矮,就是一胖一瘦,或在工艺上有点点区别。差异往往不会太大,仔细才能看出,可能为了协调阴阳。这样解释,倒是第一次听到。就把那一对瓶子买回来了。
  后来就发疯似的研究元青花,查看海量资料,上手大堆小堆标本。蒜头瓶造型源于战国,有青铜,有陶。瓷作的蒜头瓶,自宋开始。元时,青花盛行,景德镇工匠就模仿青铜,作蒜头瓶,与青铜不同,工匠有时候在瓶下加个座。类似的蒜头瓶,找到了有明确出土记载的5件,尺寸都不大,高约4寸到5寸。一对是景德镇市郊民墓出土,景德镇陶瓷馆藏,青花缠枝菊带座蒜头瓶,瓶高16.1公分,座高7.8公分 。一对是江苏扬州出土,扬州博物馆藏,青花月影梅蒜头瓶,高15.8公分。一件是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青花月梅纹蒜头瓶,高15公分。目前资料所载元青花蒜头瓶,基本上为两种:无座蒜头瓶和带座蒜头瓶。两种蒜头瓶主题纹饰与至正型元青花主题纹饰相比,过于简单,施青白釉或乳浊釉,都不能算标准至正型官窑。手头的这件,更接近于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那件。高15.8公分,口径22公分,底径4公分。蒜头瓶口,细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底无釉,露胎处留有铁锈斑点痕迹,蒜头边纹饰为一周双莲瓣纹,颈部一周回纹;腹部绘折枝梅花纹,腹下部绘一周勾莲纹青花;青花色泽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梅花的花瓣浓艳,显然为苏尼勃青料重点涂色,其余淡雅之处,施用的则是国产青料了。每层纹饰以淡雅的泛灰色青花相间隔。看来工匠应是先用国产料绘画,后在重点部位再绘苏青,这样更具视觉上的立体感,同时又突出进口苏青的金贵。
  我们通常说的元青花,一般是说有收藏价值的官窑,也就是所谓的至正型大件青花瓷器,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至正十一年纪年款青花象耳瓶,伊朗和土耳其国家博物馆托普卡比皇宫的72件精美元青花为标准器。相比之下,手里的三个小物件,官窑算不上,最多是民窑精品,玩可以,投资意义则谈不上,说白了,不值钱。不过它的文人画意却饶有兴趣。什么玉壶春,双耳瓶,高足杯,蒜头瓶,围棋罐,水洗,水盂等等,都是些文人喜欢的案头小器。只要见有这种图案的,我都要作资料收集来研究。
  画意叫“月影梅”,典型的宋元文人画意。梅花历来与文人有关。凌寒怒放之梅,文人心胸之气节。自古以来,“梅”就像一根魂牵梦绕的红线,贯穿千古诗文。《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经中的梅,超然于植物,成为文人眼里的最美——那些长成待嫁的少女。是“梅”,还是“媒”,只有自己知道。也许是前世的一段缘分吧。割舍不断的梅花情结,自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南北朝始,宦场险恶,文人名士,不得不寄情于山水——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一个个笑傲于山野,长发飘飘,横眉冷对世态,分明就是一群特立独行的动植物,如行云,如野鹤,如竹树,如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诗人林逋更以梅为妻,此句一出,遂为后世咏梅绝唱——梅月共辉,疏影横斜,成了中国文人内心化的审美意象和标准。
  慢慢地对三个元青花蒜头瓶生出了感情。给三个瓶子分别取名为“月”“影”“梅”——是不是心目中的三个元朝女子?
  元朝的女子,插梅拜月,击节而歌,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
  蔷薇開过。露冷。
  荷花开过。雨冷。
  菊花开过。霜冷。
  梅花开过。月冷。
  月下,女子瘦比梅枝。
  ——有暗香盈袖。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看,水在前,土在后,人再在其后,可见水的重要性。  倒退五十年,那时的山海关还没有修建燕塞湖水库,也没有自来水,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全部取自水井,也就是地下水。说来也怪,城内的水质普遍不好,又涩又苦,无法饮用。但只要出了城门,随意打口井,井水又甜又软,清凉可人,且不分季节,水源丰沛。  基于此况,不由得城外的水井逐渐地多了起来,如炮台井(现榆关公园内,城墙根儿下)、北门外大
期刊
几年前,我刚把心思用在写作上,写小说的曹明霞发过来一篇文章《桃之夭夭》,并嘱:你若想写好散文,该好好研读这篇文章。作者刘江滨,我也不陌生,想当年,他携《燕赵都市报》给全省扔下一枚文学炸弹——青园副刊!“青园”迅速有了地标意味,在我们“庄”里,凡有点文字癖的人几乎都曾被“青园”搅扰得文思攘攘,视为旌旃。当时与我同院上班的一个小文青,不仅言必称“青园”,每当拿到报纸,她总是把副刊那版单独挑出来捏在手里
期刊
我国语言学研究应该瞄准什么样的目标,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秉持什么样的语言观以及坚持什么样的方法论,这些问题虽不新鲜,但远未得到圆满解决.一门成熟的学科必定具有学科技
面对疫情防控的紧张局势,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德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德仁社工”)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3+5+N”的工作方法,即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组建5个
期刊
图腾是神圣崇拜的产物,神秘、深邃、凝重而充满着精神、力量与激情。玉猪龙作为红山文化的典型器,既是当地部落的神教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初识玉猪龙,是在世纪初的一个初冬。  当时,考古认识玉猪龙不久,收藏界尚未炒作,价格也还很低。初见玉猪龙,我一下子就被打动了,爱不释手,但十分怀疑已钙化严重的玉猪龙的质地。朋友急了,说了一句让我铭记终生的话:别看外表不咋地,砸开看,里面是玉的,一点儿也错不
期刊
在我少年时期便知张金玲。说到这个曾经大红大紫的名字,我的思绪瞬间被拽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现场:她是蜚声中外、红极一时、天南海北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也许由于那个年代 “美人画”断档多年刚被“解禁”,当时她和明星们的电影剧照画,涌入市场多得铺天盖地,在全国广大城乡到处张贴、随时可见。居家宿舍、农房茅屋的墙壁上,“明星画”接替覆盖了“主席语录”和“革命样板戏剧照”,就像“年画”一样,在千家万户焕发光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