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项关于在超市设立临界食品专区的提议,进入了公众视野。又是一项和吃有关的争议,引来诸多关注也理所当然。
不要对“临界”有心理障碍
“临界”顾名思义就是接近过期,这样的食物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者安全性已经下降。保质期不等于最后可食时间,只是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所以,一些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如果状态正常,仍然可以食用。比如说,面包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颜色、味道和口感正常;果酱和蜂蜜没有发霉也没有酒味,味道和口感正常,不一定非要扔进垃圾桶。还有一些冷冻食品过期之后,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风味、口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味道不够新鲜了,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也可能会发生轻微氧化。又比如说,酸奶、乳酸菌饮料等过期之后如果颜色、状态、风味正常,但其中活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可能失去了部分保健价值。
保质期,界限法律而不是界定消费
严格意义上说,保质期的界限在于界定法律责任。在这个日子之前,商场可以合法销售,有任何质量问题,由生产者负法律责任。但买来之后在消费者家里过期,万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或品质明显下降的情况,商家和生产厂家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所以,消费者要自行判断过期食物是否能够食用。
临界食品,买得?买不得?
超市里常常会有临界食品打折促销的活动,价格便宜许多,这种食品到底能不能买?我认为,是完全可以买的。理由有三个:1.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都要求一定的储藏条件。如果一种产品注明室温下存放3个月,它在冷藏室里很可能放5个月也没问题;2.买到快过期的临界食品,一定要及时食用,不要长时间闲置;3.如果知道自己没法在到期之前吃完,可以将大包装提前分装成小包装扎好口,分别放进冻箱里冷冻起来。吃的时候取出来,用微波炉的化冻档转1分钟就好了,新鲜如初。
小链接: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12个月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标注保质期3~6个月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标注保质期30~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
不要对“临界”有心理障碍
“临界”顾名思义就是接近过期,这样的食物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者安全性已经下降。保质期不等于最后可食时间,只是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所以,一些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如果状态正常,仍然可以食用。比如说,面包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颜色、味道和口感正常;果酱和蜂蜜没有发霉也没有酒味,味道和口感正常,不一定非要扔进垃圾桶。还有一些冷冻食品过期之后,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风味、口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味道不够新鲜了,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也可能会发生轻微氧化。又比如说,酸奶、乳酸菌饮料等过期之后如果颜色、状态、风味正常,但其中活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可能失去了部分保健价值。
保质期,界限法律而不是界定消费
严格意义上说,保质期的界限在于界定法律责任。在这个日子之前,商场可以合法销售,有任何质量问题,由生产者负法律责任。但买来之后在消费者家里过期,万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或品质明显下降的情况,商家和生产厂家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所以,消费者要自行判断过期食物是否能够食用。
临界食品,买得?买不得?
超市里常常会有临界食品打折促销的活动,价格便宜许多,这种食品到底能不能买?我认为,是完全可以买的。理由有三个:1.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都要求一定的储藏条件。如果一种产品注明室温下存放3个月,它在冷藏室里很可能放5个月也没问题;2.买到快过期的临界食品,一定要及时食用,不要长时间闲置;3.如果知道自己没法在到期之前吃完,可以将大包装提前分装成小包装扎好口,分别放进冻箱里冷冻起来。吃的时候取出来,用微波炉的化冻档转1分钟就好了,新鲜如初。
小链接: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12个月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标注保质期3~6个月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标注保质期30~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