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我心中的永远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2日晴
  公安,一个长江中游的弹丸小县,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袁宏道,一个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的名字,却是我心中的永远。
  少年时代,你和兄长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在桂花台旁的荷叶山房勤学苦读。十五六岁,你在县城成立诗社自为社长。二十一岁,你三次拜访李贽求教解惑学问大进。二十三岁,你像你的兄长以及以后的弟弟一样考中进士——一门三进士,何等荣光!
  求学的你,是家乡门前的那棵桂花树,让做学问的人闻一口暗香提神。
  二十七岁,年轻的你就任吴县(苏州)县令,一上任就调查贪官污吏的非法摊派,准许百姓告发官吏的不法,终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但你七次辞官得允之后,竟一时生活无着,只好“为人贷得百金”。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三十八岁,你再次入京调任吏部郎中,大刀阔斧致力整顿吏治,将一贯卖官鬻爵的滑吏送刑部治罪。而你去世之后,“囊中仅得五十金”,只好靠借贷典当才买来了棺材。忠直的老臣们认为:“今得公矣,国家之福也”。
  做官的你,是苏州园林里的一条小河,令后人掬一捧清水醒脑。
  三十二岁,兄长袁宗道辞世,你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在县城郊区的湖边种柳万株,建柳浪馆,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清代诗人侯家光在《柳浪怀古》中写道:“柳浪湖上柳如烟,柳浪湖下浪接天”。“柳浪含烟”遂成公安八景之一。
  归隐的你,是柳浪湖边的一株垂柳,为疲惫的灵魂安一窠栖息之巢。
  四十二岁,天妒英才,你因病去世。作为“公安派”的领袖和主将,你领导了一场文坛革命,把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后七子派”打倒。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的文学主张,成为文学史上新的旗帜。北京城西崇国寺的“蒲桃社”,是你和你的战友们的主阵地。你的1700多首诗歌,近600篇文章则是这面旗帜最好的注脚。尤其是你的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满井游记》还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世代吟诵。
  写字的你,是京都郊外的那眼满井,向局促的心灵展一派妍然春色。
  假如有时光隧道,我愿穿越数百年历史的尘烟,像你当年向李贽求教一样匍伏在你的面前;假如我是公安县长,我愿号召我的人民,复制一个你当年的柳浪湖和柳浪书院;假如我有亿万家产,我愿意选最好的导演和演员,为你拍一部比那些所谓的大片好看一百倍的电影。
  袁宏道,我心中的永远!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梅园中学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09年5月11日至15日,福建省安溪县恒兴中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有意义的锻炼活动。“飞夺泸定桥”、水上晃梯、飞越天堑、攀岩、行军等活动让同学们重走长征路,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射箭、野炊、抢滩登陆、篝火晚会更是乐趣无穷。在这短短五天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要求,流过不少的汗水和眼泪,但是更多的是欢声和笑语。在这里不仅体验到了平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