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背景:
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分别是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长春。其中,杭州市因连续多年在这一调查推选活动中表现优异,成都市因为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对民生贡献突出,分获“建国六十年特别大奖”。宁波则因连续三年获奖,而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背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
这注定是一项非常受人关注同时又必然备受争议的评比。因为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谁都愿意生活在一个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城市里;同时,幸福感又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心理体验,再充分的调查也不足以涵盖并论定一座城市的幸福感。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短板:有的城市自然环境很好,但交通状况可能很糟糕;有的城市治安状况不错,但收入水平却比较低……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适应不同的人。可以肯定的是,不幸福的城市里会有幸福的人,幸福的城市里也会有不幸福的人。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的市场经济年代,人们对“成功”的概念有着非常近似的理解,对幸福感的获取方式有日益趋同化的趋势——越来越依附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有网友更直白地将其表述为:有钱在哪里都幸福,没钱在哪儿都不幸福。这话尽管武断,但却不乏真实性。举例而言,再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一年到头的工资还不够买市区1平方米的房子,他也不可能感到幸福。
因此,通过手机短信、网上投票、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然后简单地将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相加,最终得出一座城市总的幸福感,这种核算方法值得怀疑。城市的幸福感是一个有短板的木桶——城市总的幸福感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也就是说,一座城市里不幸福的人所能获得的幸福增量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而不是相反,用一部分人的幸福来遮蔽另一部分人的不幸。
比较幸福的“长板”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即使在其他城市里生活完全可能同样幸福;比较不幸福的“短板”才有价值。增进城市的幸福感,固然需要锦上添花——让幸福的人更加幸福;但更需要的却是雪中送炭——让不幸福的人也感到幸福。
眼前:都市人幸福感大追查
在大都市生活工作的人们,真的不如中小城市那么幸福么?
个案一:靓女给流浪汉送饭被讥笑
30多岁的赵小姐是一家写字楼的白领,谈起助人为乐,赵小姐很有感触。她说自己因为想帮助别人而被同事误解,现在还被当成笑话在单位传。
她介绍,公司有时候要加班,都会为员工准备盒饭。去年10月份的一天,公司剩下了一些盒饭没人吃,赵小姐想到附近天桥经常有流浪汉,就想拿着剩下的盒饭去给他们吃。没想到提着盒饭走到门口,就碰到几个同事,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小姐至今还觉得不好意思:“同事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说我这人怎么吃完了还要带走公司的盒饭,感觉太那个了。我赶紧解释原因,没想到同事听了竟然大笑起来,有的说我好天真,有的说我不正常,有的干脆说我很会编借口。”赵小姐说,当时自己拿着盒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十分尴尬。最后干脆把盒饭丢下匆匆离开,而这件事如今常被同事们当作笑话谈。
赵小姐:现在真的不能和陌生人讲话吗?
赵小姐十分不解地感叹,小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教导我们要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时候我们真的也愿意那么做,并且做了好事被表扬的感觉也很好,是有一种“幸福感”吧。
但如今走入社会,却发现社会现实与书本上的教导离得越来越远。走在街上,看到有孕妇在天桥上跪下乞讨,不要轻易相信,想那可能是骗钱的;看到有人被车撞摔倒在地,不要去管,因为那可能是敲诈的;看见有人问路,不要随便搭讪,因为可能是设好骗局的。
专家:帮助别人能获得社会认同感
专家指出,帮助别人为什么会幸福?这是因为,帮助别人的人会获得一种“社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让自己的满意指数大增,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产生幸福感,这其实就是雷锋幸福感的来源,也正是中国传统的“积善成德”的观念的体现。
对每个正常的中国人来说,由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都崇尚和谐,助人能促进和谐,如今要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大力倡导
“雷锋幸福观”,要让社会形成风气,积极助人为乐并因此产生幸福感,令整个社会互助和谐。
从理论上来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经济体制下,能帮助别人,都会觉得幸福。因为人活着有一个社会认同度,都习惯按照社会认同去做事。雷锋是这样,现代人也是这样。
个案二:自领月薪近万仍感觉不到幸福
袁小姐目前在天河区一家外资企业做翻译工作,月收入近万元,是住名副其实令人羡慕的白领丽人。袁小姐说,来广州工作之前,自己是在江西南昌一所高校做老师,由于觉得生活太清闲和不满意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所以南下广州。虽然工资是翻了几倍,月收入过万,但袁小姐似乎更怀念以前在南昌的生活了。
袁小姐告诉记者,其实来广州之前,自己也想过这里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等方面会紧张得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接受这些变化?但是过多了穷日子的她还是抵不住高薪的诱惑,毅然到广州创业。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袁小姐每天朝九晚五,虽然工作似乎很有规律,但是因为经常要接待客户,应酬吃饭,而且一个星期至少要出一次差,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压力也大,每天都感觉处于忙碌之中。
袁小姐说:“以前我是无聊得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问,现在却是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太少了。连我父母过来看我,我都没有时间陪他们。
有时候觉得,还是生活在南昌舒服,一个星期上三天的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都不大,虽然收入不多,但衣食无忧啊。那个时候,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很多,那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不错。现在收入虽然多了,但感觉失去的同样很多。”
袁小姐:在大城市生活不如小城市幸福?
袁小姐感慨道:“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由金钱收入来决定的,虽然在广州能赚到不少钱,但也许10年之后,我还是会回到家乡,在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里,做我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那才是最幸福的感觉。”
专家:需求越大获得幸福感难度越大
幸福具有相对性,一些方面不能简单对比。同时,幸福感是阶段性的,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是人们客观要求得到满足后的主观感受。而且这个感受是阶段性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并非永远单一。
比如幸福感与地域有关,如果经济发达,人们的欲望也不断提升,拿广州和某个内地城市比,没有可比性,在广州月收入3000元算一般,但在内地城市却已算高薪了;另外,幸福感和个人位置有关,处在不同的位置,幸福感不一样;还和个人的追求有关,你不考虑自身条件,一味地把追求定位得太高,当然就难得到幸福感。
而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幸福感有不同需求,人有生存、发展、享受的不同阶段需要,比如当一个人没饭吃快饿死时,给他 一碗饭,他会觉得无比幸福;这是生存需要;而一个吃得太饱的人,给他一碗饭不但感觉不到幸福,反而有痛苦的感觉;同时,每个时段需求幸福感的强度不同,社会发展程度高,需求强度大,需求多样化,而满足需求的难度就高;反之亦然。
望远:找寻幸福感——准确自我定位感受无限幸福!
虽说财富和成功不是真正评价幸福与否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目前已经扭曲的幸福观。在人们追逐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都市人心理问题现已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现今的社会中重新找回真正的幸福感,就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了解的“新知识”。
“重压之下”的都市人如何找回幸福感?
专家建议:
第一,要明白财富的意义,知道财富是为了什么?比如有人赚了很多钱,但没有时间去消费,又怎么能体现出挣钱成功带给你的快乐感?而且这个钱是用在了什么地方,是把它挥霍了,还是用在了救助别人等慈善事业上?
像国外的富人一定会去做慈善事业,因为在帮助别人时他会找到快乐与幸福,而我们现在的富人却没有这样的观念,甚至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拿着钱去烧,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些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或者是素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层次。
第二,要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们国家现在是一种价值缺失的状态,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钱。其实人应该追求的人生是更加有意义的。以前我们光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忽略了^、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我们的价值观是缺失的。所以现在要回归到正常的价值观,比如从儒家、道家的思想中去寻找传统的思想。像国家统计局在去年对“幸福指数”的评价,就是把幸福感量化、数字化,是对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评价,所以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很有必要的。GDP只是单纯的一个指标,而其他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算是社会真正的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第三,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需要各种各样人的社会,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能做老板。所以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首先的定位应该是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能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所以人们要懂得心态的平衡。就像培养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清华、北大,每个孩子都有他(她)自己未来的轨迹,都会在自己的学校找到属于他(她)自己的位置。当然社会也不只需要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生,各色学生社会都是需要的。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人家炒股赚钱,大家都就玩命地跟风,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炒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自己要给自己找对定位,否则会凭空添了很多压力。
第四,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再伟大的事情也是点滴事情积累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过程,永远使自己无法满足,自然也就不会感受到幸福。
第五,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首先要确定你喜欢不喜欢这个职业,给自己的职业是怎么定位的,其次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比如作为老师,教导学生就是我的快乐,我就会感觉幸福。而且每个人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低潮、不顺甚至枯竭,这些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个时候必须自我调整,这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变化很快。除了专业技能的竞争,也是每个人心理素质的竞争。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指标中的第一点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
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分别是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长春。其中,杭州市因连续多年在这一调查推选活动中表现优异,成都市因为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对民生贡献突出,分获“建国六十年特别大奖”。宁波则因连续三年获奖,而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背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
这注定是一项非常受人关注同时又必然备受争议的评比。因为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谁都愿意生活在一个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城市里;同时,幸福感又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心理体验,再充分的调查也不足以涵盖并论定一座城市的幸福感。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短板:有的城市自然环境很好,但交通状况可能很糟糕;有的城市治安状况不错,但收入水平却比较低……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适应不同的人。可以肯定的是,不幸福的城市里会有幸福的人,幸福的城市里也会有不幸福的人。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的市场经济年代,人们对“成功”的概念有着非常近似的理解,对幸福感的获取方式有日益趋同化的趋势——越来越依附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有网友更直白地将其表述为:有钱在哪里都幸福,没钱在哪儿都不幸福。这话尽管武断,但却不乏真实性。举例而言,再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一年到头的工资还不够买市区1平方米的房子,他也不可能感到幸福。
因此,通过手机短信、网上投票、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然后简单地将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相加,最终得出一座城市总的幸福感,这种核算方法值得怀疑。城市的幸福感是一个有短板的木桶——城市总的幸福感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也就是说,一座城市里不幸福的人所能获得的幸福增量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而不是相反,用一部分人的幸福来遮蔽另一部分人的不幸。
比较幸福的“长板”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即使在其他城市里生活完全可能同样幸福;比较不幸福的“短板”才有价值。增进城市的幸福感,固然需要锦上添花——让幸福的人更加幸福;但更需要的却是雪中送炭——让不幸福的人也感到幸福。
眼前:都市人幸福感大追查
在大都市生活工作的人们,真的不如中小城市那么幸福么?
个案一:靓女给流浪汉送饭被讥笑
30多岁的赵小姐是一家写字楼的白领,谈起助人为乐,赵小姐很有感触。她说自己因为想帮助别人而被同事误解,现在还被当成笑话在单位传。
她介绍,公司有时候要加班,都会为员工准备盒饭。去年10月份的一天,公司剩下了一些盒饭没人吃,赵小姐想到附近天桥经常有流浪汉,就想拿着剩下的盒饭去给他们吃。没想到提着盒饭走到门口,就碰到几个同事,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小姐至今还觉得不好意思:“同事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说我这人怎么吃完了还要带走公司的盒饭,感觉太那个了。我赶紧解释原因,没想到同事听了竟然大笑起来,有的说我好天真,有的说我不正常,有的干脆说我很会编借口。”赵小姐说,当时自己拿着盒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十分尴尬。最后干脆把盒饭丢下匆匆离开,而这件事如今常被同事们当作笑话谈。
赵小姐:现在真的不能和陌生人讲话吗?
赵小姐十分不解地感叹,小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教导我们要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时候我们真的也愿意那么做,并且做了好事被表扬的感觉也很好,是有一种“幸福感”吧。
但如今走入社会,却发现社会现实与书本上的教导离得越来越远。走在街上,看到有孕妇在天桥上跪下乞讨,不要轻易相信,想那可能是骗钱的;看到有人被车撞摔倒在地,不要去管,因为那可能是敲诈的;看见有人问路,不要随便搭讪,因为可能是设好骗局的。
专家:帮助别人能获得社会认同感
专家指出,帮助别人为什么会幸福?这是因为,帮助别人的人会获得一种“社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让自己的满意指数大增,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产生幸福感,这其实就是雷锋幸福感的来源,也正是中国传统的“积善成德”的观念的体现。
对每个正常的中国人来说,由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都崇尚和谐,助人能促进和谐,如今要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大力倡导
“雷锋幸福观”,要让社会形成风气,积极助人为乐并因此产生幸福感,令整个社会互助和谐。
从理论上来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经济体制下,能帮助别人,都会觉得幸福。因为人活着有一个社会认同度,都习惯按照社会认同去做事。雷锋是这样,现代人也是这样。
个案二:自领月薪近万仍感觉不到幸福
袁小姐目前在天河区一家外资企业做翻译工作,月收入近万元,是住名副其实令人羡慕的白领丽人。袁小姐说,来广州工作之前,自己是在江西南昌一所高校做老师,由于觉得生活太清闲和不满意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所以南下广州。虽然工资是翻了几倍,月收入过万,但袁小姐似乎更怀念以前在南昌的生活了。
袁小姐告诉记者,其实来广州之前,自己也想过这里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等方面会紧张得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接受这些变化?但是过多了穷日子的她还是抵不住高薪的诱惑,毅然到广州创业。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袁小姐每天朝九晚五,虽然工作似乎很有规律,但是因为经常要接待客户,应酬吃饭,而且一个星期至少要出一次差,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压力也大,每天都感觉处于忙碌之中。
袁小姐说:“以前我是无聊得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问,现在却是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太少了。连我父母过来看我,我都没有时间陪他们。
有时候觉得,还是生活在南昌舒服,一个星期上三天的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都不大,虽然收入不多,但衣食无忧啊。那个时候,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很多,那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不错。现在收入虽然多了,但感觉失去的同样很多。”
袁小姐:在大城市生活不如小城市幸福?
袁小姐感慨道:“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由金钱收入来决定的,虽然在广州能赚到不少钱,但也许10年之后,我还是会回到家乡,在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里,做我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那才是最幸福的感觉。”
专家:需求越大获得幸福感难度越大
幸福具有相对性,一些方面不能简单对比。同时,幸福感是阶段性的,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是人们客观要求得到满足后的主观感受。而且这个感受是阶段性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并非永远单一。
比如幸福感与地域有关,如果经济发达,人们的欲望也不断提升,拿广州和某个内地城市比,没有可比性,在广州月收入3000元算一般,但在内地城市却已算高薪了;另外,幸福感和个人位置有关,处在不同的位置,幸福感不一样;还和个人的追求有关,你不考虑自身条件,一味地把追求定位得太高,当然就难得到幸福感。
而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幸福感有不同需求,人有生存、发展、享受的不同阶段需要,比如当一个人没饭吃快饿死时,给他 一碗饭,他会觉得无比幸福;这是生存需要;而一个吃得太饱的人,给他一碗饭不但感觉不到幸福,反而有痛苦的感觉;同时,每个时段需求幸福感的强度不同,社会发展程度高,需求强度大,需求多样化,而满足需求的难度就高;反之亦然。
望远:找寻幸福感——准确自我定位感受无限幸福!
虽说财富和成功不是真正评价幸福与否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目前已经扭曲的幸福观。在人们追逐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都市人心理问题现已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现今的社会中重新找回真正的幸福感,就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了解的“新知识”。
“重压之下”的都市人如何找回幸福感?
专家建议:
第一,要明白财富的意义,知道财富是为了什么?比如有人赚了很多钱,但没有时间去消费,又怎么能体现出挣钱成功带给你的快乐感?而且这个钱是用在了什么地方,是把它挥霍了,还是用在了救助别人等慈善事业上?
像国外的富人一定会去做慈善事业,因为在帮助别人时他会找到快乐与幸福,而我们现在的富人却没有这样的观念,甚至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拿着钱去烧,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些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或者是素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层次。
第二,要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们国家现在是一种价值缺失的状态,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钱。其实人应该追求的人生是更加有意义的。以前我们光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忽略了^、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我们的价值观是缺失的。所以现在要回归到正常的价值观,比如从儒家、道家的思想中去寻找传统的思想。像国家统计局在去年对“幸福指数”的评价,就是把幸福感量化、数字化,是对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评价,所以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很有必要的。GDP只是单纯的一个指标,而其他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算是社会真正的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第三,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需要各种各样人的社会,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能做老板。所以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首先的定位应该是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能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所以人们要懂得心态的平衡。就像培养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清华、北大,每个孩子都有他(她)自己未来的轨迹,都会在自己的学校找到属于他(她)自己的位置。当然社会也不只需要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生,各色学生社会都是需要的。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人家炒股赚钱,大家都就玩命地跟风,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炒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自己要给自己找对定位,否则会凭空添了很多压力。
第四,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再伟大的事情也是点滴事情积累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过程,永远使自己无法满足,自然也就不会感受到幸福。
第五,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首先要确定你喜欢不喜欢这个职业,给自己的职业是怎么定位的,其次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比如作为老师,教导学生就是我的快乐,我就会感觉幸福。而且每个人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低潮、不顺甚至枯竭,这些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个时候必须自我调整,这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变化很快。除了专业技能的竞争,也是每个人心理素质的竞争。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指标中的第一点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