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之策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完善数学认知建构,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阶段,这个“主人”是稚气十足的儿童。儿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美国有一个童话叫《鱼就是鱼》,说的是一条鱼想了解水面上的事情,但鱼只能在水中呼吸,无法上岸。于是鱼想方设法和蝌蚪交上朋友,蝌蚪长大后成了青蛙,上了岸。几星期后,青蛙回到池塘,描述了它所看到的动物——小鸟、母牛、人等。听完青蛙的描述,鱼就把人想象成用尾鳍走路的鱼,把小鸟想象成带翅膀的鱼,把母牛想象成长乳房的鱼。这个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是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渐渐地认识世界的。因此小学数学探究学习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把握好探究学习的“度”,用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宜“小”。
  一、目标“小”,指向明确
  在一节课的内容中,哪些知识值得探究?有几个探究点?哪个点应作为探究的重点?教师要在用心思考、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探究目标。例如,“平衡与旋转”一课的教学目标:
  1?郾感知“平衡与旋转”的图形运动特征,并能正确分辨两种运动方式。
  2?郾能够数出图形平衡的距离。
  这样,教学目标虽“小”,但指向明确,有利于学生集中有效时间探究平衡与旋转的本质问题,一节课探究的目标不宜太多,较为合适的是1~3个目标即可,而且在几个探究目标中要有一个探究的重点,须在设计上予以突出,从而使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二、情境“小”,紧扣主题
  在探究学习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情境必须紧扣探究主题,防止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喧宾夺主,干扰探究活动的进程。例如,“认识周长”的教学,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周长”的概念,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剪下熊猫、机器猫……
  师:你们是怎么剪下来的呢?
  生1:我是沿着熊猫边慢慢剪下来的。
  生2:我是沿着机器猫的外围边慢慢剪下来的。
  ……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体验,建构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任务,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认识周长”的教学,教师选择了学生喜欢的熊猫、机器猫等边线简约卡通图,通过动手剪一剪,认识了边线,进而探究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小情境,有的放矢地突出了主题,既联系了生活又节省了时间。
  三、问题“小”,集中攻关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次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所具有的现实实际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叫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要设计有效的“小”问题,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价值。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段:
  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哪几类三角形?
  生: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请在纸上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生:(试画之后)无法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师:这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大有学问,你们猜猜看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有几度?
  生:这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必须比180度小……
  师: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呢?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纸与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探究。
  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围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究竟是多少度”展开了“折角拼角”、“撕角拼角”、“量角求和”等探究活动。
  由于问题“小”,学生能够集中时间攻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探究任务。
  四、材料“小”,适合操作
  能否提供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小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分数认识”的教学:
  1?郾探究。
  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了同样的长方形纸。
  师:动手折一折,并涂出它的。
  生1:我横着对折,涂出其中的是这样的。(图略)
  生2:我竖着对折,涂出其中的是这样的。(图略)
  生3:我斜着对折,涂出其中的是这样的。(图略)
  师:这些阴影部分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这张纸的呢?
  生1:我把这张纸横着折,并且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生2:我虽然竖着折,但同样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当然就是这张纸的。
  生3:我斜着折,虽然与前两位同学折的不同,但同样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肯定就是这张纸的。
  师:不管把纸怎么折,也不管折成的每一份是什么形状的,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2?郾探究。
  教师给学生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形状不同的纸,让学生自选。
  师:动手折一折,并涂出它的。
  汇报时呈现了涂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的情况。
  师: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阴影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也都不同,为什么都是原来这个图形的呢?
  生1:我把圆形两次对折,就是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圆形的。
  生2:我把长方形两次对折,就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3:我把菱形两次对折,就是把这个菱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菱形的。
  师:不管你手中的纸是什么形状的,也不管阴影是什么形状的,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
  接着又探究了、等分数。这节课内容多,正是因为教师提供了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小材料,才使学生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如果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是食品,一会儿分蛋糕、一会儿分苹果,未必能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宜“小”,并不排斥小学数学探究知识内容的广阔、数学思想方法的广博和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广。小学数学广阔的知识内容使探究学习有开采不完的“矿藏”,数学思想方法的广博使探究学习手段多样,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新课改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对知识的传授要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多边形面积”编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四个部分。本单元的学习除了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外,还应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和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为此,本单元的复习课不能限于面
期刊
笔者多次执教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总体感觉是,学生对“较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普遍感到难于学习,常表现为找不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导致解题方法错误。因此,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往往需要延长教学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师立足《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理念,不断进行教与学改革的尝试、探索。以下是我依据课改精神,执教该内容时,通过两个六年级平行班的教学尝试的课堂教学片段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之曲。所以,数学教师要精心研究课堂提问方法,提高提问艺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的时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善教者,必善问。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
期刊
追问,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的再次补充和深化,是有针对性的“二度提问”,以求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自主构建知识。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化迷茫为清晰,化粗浅为深入,使课堂锦上添花,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学生思维困顿时的追问——柳暗花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遇到障碍,教师应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及时追问,拓宽他们的思路,促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时,用开阔而新颖的课程视野,精妙而独到的文本细读,灵动而挥洒的课堂呈现展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教学魅力,使听课教师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充分领略了“课堂是一种享受”的教育境界。  引课:基于儿童实际的设计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美国有一本著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学生或沉默不语,或摇头以示不知。)  师:这本杂志每年
期刊
“确定位置”的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它是继“位置”及“位置与方向”之后,用“数对”替代“第几排第几个”表示点的位置与后续学习用坐标表示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内容旨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片段一:设境质疑,激发内需。  (多媒体出示学生做操图,近景定格。)  师:这是一年级小朋友做操的情景。仔细观察这幅图,小军站在什么位置?  生:第2排第4个。  生:第4组第2个。  生:从前往后数的第2排,从
期刊
“写作”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五大学习领域之一。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6年级)为“习作”,如何在三年级起步阶段,就让孩子们对习作产生兴趣,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是这样做的。  一、正确定位  三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较低,习作不应该要求过高。写作教学要让他们逐渐明白,习作是自己的一种生活需求,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再现,是自己情感的流淌。教师要尊
期刊
课堂内外,教师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言行举止、个性发展等进行必要的点评与指导,既要对好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对“跑偏”的方面加以点拨。何时去“点”,怎样去“拨”方能既收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又使点拨绽放出鲜花般的美丽呢?这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在尊重中点拨,追求平等之美  小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由于涉世尚浅,他们虽然对各种事物充满新奇感,但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往往停留于表面。
期刊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也是教师实施科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就时下科学课堂看,科学探究还存在很多缺失,尤其在学生本位及其个体发展上尚有很大欠缺,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度和价值。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探究场面的生动,轻探究内容的深入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主体性教学和追求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但一些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忽视知识
期刊
教学内容:“平均分”(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  教学目标:  1 在已学知识“同样多”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 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