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淮海工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在提高学生创新技能方面所进行的教改尝试,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及创新技能培养平台的设立和利用,以期为探索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模式和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 普通本科院校 创新教育 创新技能
引言
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机理学习、创新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等环节的教学配以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的营造,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习惯、创业精神与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形式[1]。在创新教育中,创新技能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强调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心理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1]。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有关影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2]。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思路,率先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1]。随后,在创新教育理念下,某些非研究型大学(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开始尝试推行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以提高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但由于普通本科院校受到资金、设备和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力度未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就淮海工学院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供参考。
一、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技能培养体系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科研训练体系[2]。然而,普通本科院校与这些研究型大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中,普通本科院校需要结合自身院校特点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技能培养体系。
(一)创建梯型学生科研团队
为了充分拓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以及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必须吸纳较多数量的学生加入。同时,在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进行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势必出现参加创新活动学生的学科、专业和年级不同的现象。鉴于这些原因,他们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各有局限,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接收程度也各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特点,分类整合学生资源,建立学科交叉、专业互补、知识水平由低到高的梯型的学生科研团队,保证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此外,梯型学生科研团队不仅利于同一团队内部的不同年级与专业间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心得交流,利于他们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同一科研团队与其他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学习,这对于学生协作和竞争精神的培养非常有益。
笔者所在院校的很多教师都吸纳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进入实验室,考虑到他们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实验室前期主要让大三年级学生指导他们常规的实验操作并授以实验方法,而大三年级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教师将科研工作延伸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对大四年级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加大力度,并以大三年级学生辅助大四年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方式完成大四年级学生对大三年级学生实践经验与心得的传授。如此递推,形成了“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良好运作模式与实验氛围,保障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整体性与延续性。
笔者于2007年开始尝试将国内研究领域尚属空白的某些科研课题交给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期望可形成一支梯型学生科研团队。鉴于此,笔者将2008年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海藻与赤潮微藻化感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延伸到本科毕业论文中,指导2名大四年级学生进行“海藻提取物对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毕业论文实验,同时,分别从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中征集到5名科研助手,为大四年级学生提供实验协助。目前,通过2010级、2011级和2012级本科毕业生的实际操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参与毕业论文的所有学生(包括科研助手)在资料查询、制定研究方案、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这些成果撰写的研究论文被《环境科学》[3]、《水产学报》[4]和《海洋通报》[5]等核心刊物录用。更重要的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生科研团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原为科研助手的本科生在2014年开始毕业论文工作,而2011级和2012级学生则成为其科研助手。这种变动使得梯型学生科研团队逐步更新替换,保障了团队的新鲜活力。
(二)发挥指导教师的辅助指导功能
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将其转变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因此,在科研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自由选择。同时,为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通常会针对科研创新活动的特点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当学生确定研究兴趣后,选择具体研究课题前,指导教师会介绍多个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由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方向。此后,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积累经验,锻炼思维,指导教师则发挥辅助指导功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例,每个申报项目应至少聘请一名教师作为项目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原则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并热心帮助学生科研活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和研究,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等有关工作。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期间,淮海工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总数为174项,其中,50项为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得资助金额为15万元。笔者作为2009年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4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的指导教师,指导2名学生如期完成了实验项目,获得了四爿藻、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该项目的完成为海洋微藻多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其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后被《食品科学》[6]和《海洋通报》[7]核心刊物录用,负责本项目的2名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突发状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011年和2013年,笔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了6名学生开展“浒苔体内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浒苔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抑藻活性分析”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4年,指导4名学生进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刺松藻苯丙烷类抑藻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纯化”和“海带和裙带菜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初步纯化”的调研、申报和实验开展等工作。 二、充分利用实验实习基地,拥有不同规模的创新技能培养平台
在创新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创新技能的形成,需要提供具有较高自由度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通过学生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地自由学习活动,使其主体作用在创新实验项目中得以充分发挥。在师资队伍,实验设备,以及科研资助等方面尚欠缺与不足的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搭建创新技能的培养平台成为这些学校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坚持面向学生的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室项目设立
为了保障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设置专门机构为本科生提供服务。鉴于普通本科院校资源有限,专门为学生设立多个科研与创新活动实践基地比较困难,但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和挖掘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将为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校教务处根据情况及时向学生公布拟开放实验室名称、实验项目、开放时间、实验地点和实验指导教师等信息,便于学生报名;并且各教学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开放的工作,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确保实验室开放。同时,通过设立跨学科通识项目、设计性项目、综合性类项目,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及教师科研型项目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开放实验项目并进行充分宣传,吸引了不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开放实验。
(二)强化实习实践环节
从总体上看,本科院校工科学生四年内有四次大型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8],通过让学生在若干科技、劳技、德育等企事业实习基地实习,加强对学生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9]。主动实践是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我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订方案、实际操作及分析总结等方面独立能力的训练,从而增长实践才干。
笔者所在院系学生分别在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在实践企业和公司的实地观摩,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用实践大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目前,本院共有水产养殖基地、榆城集团、中洋集团、三得利公司、雨润公司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实践平台,实现本科教育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零距离的理念。
三、结语
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型院校)连年扩招,标志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研究型大学和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同,普通本科院校立足于加大对应用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应用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等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8]。因而,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依托和挖掘普通本科院校办学资源和优势的前提下,探索适用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为高等教育的创新体系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冲.理工科大学创新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6.
[2]王颖,范慧慧,朱军.对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7):23-26.
[3]孙颖颖,刘筱潇,王长海.浒苔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环境科学,2010,31,(6):1662-1669.
[4]孙颖颖,刘筱潇,阎斌伦,王长海.条斑紫菜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水产学报,2010,34,(5):796-805.
[5]孙颖颖,徐深圳,张静,阎斌伦,王长海.浒苔和紫菜等2种海藻干体对3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海洋通报,2012,31,(4):433-440.
[6]孙颖颖,雷琪瑶,刘筱潇,王长海.球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6):55-59.
[7]刘筱潇,孙颖颖,王长海.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海洋通报,2010,29,(5):534-539.
[8]杨艳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6-71.
[9]姜树余.试论普通本科院校工科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5:34-36.
资助项目:淮海工学院教育教改课题(2010-08)。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 普通本科院校 创新教育 创新技能
引言
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机理学习、创新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等环节的教学配以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的营造,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习惯、创业精神与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形式[1]。在创新教育中,创新技能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强调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心理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1]。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有关影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2]。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思路,率先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1]。随后,在创新教育理念下,某些非研究型大学(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开始尝试推行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以提高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但由于普通本科院校受到资金、设备和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力度未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就淮海工学院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供参考。
一、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技能培养体系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科研训练体系[2]。然而,普通本科院校与这些研究型大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中,普通本科院校需要结合自身院校特点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技能培养体系。
(一)创建梯型学生科研团队
为了充分拓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以及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必须吸纳较多数量的学生加入。同时,在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进行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势必出现参加创新活动学生的学科、专业和年级不同的现象。鉴于这些原因,他们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各有局限,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接收程度也各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特点,分类整合学生资源,建立学科交叉、专业互补、知识水平由低到高的梯型的学生科研团队,保证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此外,梯型学生科研团队不仅利于同一团队内部的不同年级与专业间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心得交流,利于他们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同一科研团队与其他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学习,这对于学生协作和竞争精神的培养非常有益。
笔者所在院校的很多教师都吸纳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进入实验室,考虑到他们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实验室前期主要让大三年级学生指导他们常规的实验操作并授以实验方法,而大三年级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教师将科研工作延伸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对大四年级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加大力度,并以大三年级学生辅助大四年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方式完成大四年级学生对大三年级学生实践经验与心得的传授。如此递推,形成了“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良好运作模式与实验氛围,保障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整体性与延续性。
笔者于2007年开始尝试将国内研究领域尚属空白的某些科研课题交给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期望可形成一支梯型学生科研团队。鉴于此,笔者将2008年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海藻与赤潮微藻化感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延伸到本科毕业论文中,指导2名大四年级学生进行“海藻提取物对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毕业论文实验,同时,分别从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中征集到5名科研助手,为大四年级学生提供实验协助。目前,通过2010级、2011级和2012级本科毕业生的实际操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参与毕业论文的所有学生(包括科研助手)在资料查询、制定研究方案、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这些成果撰写的研究论文被《环境科学》[3]、《水产学报》[4]和《海洋通报》[5]等核心刊物录用。更重要的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生科研团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原为科研助手的本科生在2014年开始毕业论文工作,而2011级和2012级学生则成为其科研助手。这种变动使得梯型学生科研团队逐步更新替换,保障了团队的新鲜活力。
(二)发挥指导教师的辅助指导功能
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将其转变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因此,在科研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自由选择。同时,为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通常会针对科研创新活动的特点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当学生确定研究兴趣后,选择具体研究课题前,指导教师会介绍多个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由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方向。此后,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积累经验,锻炼思维,指导教师则发挥辅助指导功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例,每个申报项目应至少聘请一名教师作为项目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原则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并热心帮助学生科研活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和研究,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等有关工作。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期间,淮海工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总数为174项,其中,50项为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得资助金额为15万元。笔者作为2009年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4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的指导教师,指导2名学生如期完成了实验项目,获得了四爿藻、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该项目的完成为海洋微藻多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其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后被《食品科学》[6]和《海洋通报》[7]核心刊物录用,负责本项目的2名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突发状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011年和2013年,笔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了6名学生开展“浒苔体内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浒苔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抑藻活性分析”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4年,指导4名学生进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刺松藻苯丙烷类抑藻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纯化”和“海带和裙带菜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初步纯化”的调研、申报和实验开展等工作。 二、充分利用实验实习基地,拥有不同规模的创新技能培养平台
在创新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创新技能的形成,需要提供具有较高自由度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通过学生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地自由学习活动,使其主体作用在创新实验项目中得以充分发挥。在师资队伍,实验设备,以及科研资助等方面尚欠缺与不足的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搭建创新技能的培养平台成为这些学校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坚持面向学生的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室项目设立
为了保障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设置专门机构为本科生提供服务。鉴于普通本科院校资源有限,专门为学生设立多个科研与创新活动实践基地比较困难,但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和挖掘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学生科研与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将为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校教务处根据情况及时向学生公布拟开放实验室名称、实验项目、开放时间、实验地点和实验指导教师等信息,便于学生报名;并且各教学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开放的工作,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确保实验室开放。同时,通过设立跨学科通识项目、设计性项目、综合性类项目,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及教师科研型项目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开放实验项目并进行充分宣传,吸引了不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开放实验。
(二)强化实习实践环节
从总体上看,本科院校工科学生四年内有四次大型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8],通过让学生在若干科技、劳技、德育等企事业实习基地实习,加强对学生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9]。主动实践是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我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订方案、实际操作及分析总结等方面独立能力的训练,从而增长实践才干。
笔者所在院系学生分别在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在实践企业和公司的实地观摩,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用实践大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目前,本院共有水产养殖基地、榆城集团、中洋集团、三得利公司、雨润公司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实践平台,实现本科教育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零距离的理念。
三、结语
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型院校)连年扩招,标志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研究型大学和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同,普通本科院校立足于加大对应用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应用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等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8]。因而,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依托和挖掘普通本科院校办学资源和优势的前提下,探索适用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为高等教育的创新体系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冲.理工科大学创新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6.
[2]王颖,范慧慧,朱军.对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7):23-26.
[3]孙颖颖,刘筱潇,王长海.浒苔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环境科学,2010,31,(6):1662-1669.
[4]孙颖颖,刘筱潇,阎斌伦,王长海.条斑紫菜提取物对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水产学报,2010,34,(5):796-805.
[5]孙颖颖,徐深圳,张静,阎斌伦,王长海.浒苔和紫菜等2种海藻干体对3种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海洋通报,2012,31,(4):433-440.
[6]孙颖颖,雷琪瑶,刘筱潇,王长海.球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6):55-59.
[7]刘筱潇,孙颖颖,王长海.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海洋通报,2010,29,(5):534-539.
[8]杨艳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6-71.
[9]姜树余.试论普通本科院校工科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5:34-36.
资助项目:淮海工学院教育教改课题(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