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藤椅慢慢摇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独立思考
  2017年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112岁(虚岁)。周有光曾出版多部专著,105岁仍保持很大的阅读量;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他亦能游刃有余。在亲友眼中,他是和蔼有趣的长辈;在邻居眼中,他是平易近人、记性特别好的老头。他那间不过八九平米的小书房,曾被外甥女称为“知识的汪洋大海”。从1906年到2017年,这位大作家沈从文口中知识渊博的“周百科”,给世人留下了一段传奇人生。
  周有光在很多回忆中都提及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学校阅览室的中英文报纸特别多。有一次,周有光在那里看报纸,碰巧一位英国老师也在那里。这位老师把周有光和另外几位学生叫到外面去聊天,问大家平时怎么看报纸。周有光很纳闷老师的这个问题,看报就看报,还要“怎么看”?老师说:“看报有看报的方法。每天看完报纸,要问自己:今天这些消息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一条新闻最重要?最后还要问自己:这条新闻的背景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查百科全书。”这一番话让周有光受益颇深,“我后来就按照他这个方法来看报,很快就感觉到进步得非常快,而且把自己的生活和全世界的活动连成一片。”
  素材点击
  先是经济学家,再是语言学家,最后是思想家,年龄之于周有光,只剩下为他涂抹金色的意义。他的人生没有上下半场,也没有高潮低潮,只有一直向前、不断上扬的征程。
  精致的利他主义者
  李佩先生去世了,享年99岁。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做了很多利国利民利社会的大事业。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比如黄祖洽、杨乐、饶毅等。
  当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受钱学森邀请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郭永怀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忙碌着。1968年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赶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飞机却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克制到令人心痛。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下乡当知青,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卷进旋涡。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也病逝了。老人默默收起女儿小时候玩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去中国科学院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当国家授予郭永怀先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李佩托一个到合肥的朋友,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李佩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几年前,她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她说。
  而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早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电风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怀走后,写字台、书、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学的英语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为智障幼儿园,她都捐钱。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杯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素材点击
  李佩先生的生命如此耀亮,在于她百年的人生,都在为事业奉献,在给予他人无私帮助中度过。这样的人生更加有分量,更加值得大书特书。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先生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李佩先生见过太多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在她生命丰盈的时候,抛开个人苦难,尽全身心之力投入到伟大的事业当中,造福于国家社会,是一个精致的利他主义者。
  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先生的一生历经沉浮沧桑,然而她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她居于精神的“高处”,却以“不争”的品格寻“平处”而居;她的文字朴素平实,却又隽永风趣,哀而不伤,满载着“走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豁达和俏皮。
  杨先生《我们仨》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在“文革”中,她们一家与世无争,为避免犯错误、惹是非,就离群索居,亲近自然,甚至与颐和园后山的松树交上了朋友。即使钱钟书先生做社科院院长期间,他也不要办公室,不要秘书,深自敛抑,不争出头。《堂吉诃德》的翻译出版,为杨先生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誉,各種礼遇接踵而来,西班牙还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对于这一切,她都淡然受之,然后复归于零。钱先生去世后,杨先生更是返璞归真,谢绝一切荣誉、地位、特殊权利等,心如止水,读书自娱。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她荣誉学部委员,她没有接受;英国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学院(ExeterCollege)推选她为荣誉院士,她也婉拒了……她居住多年的北京三里河寓所,依然是水泥地、白石灰墙,没有经过任何装修,连阳台也没有封闭。有人问她原因,杨先生风趣地回答:“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素材点击
  不争,不仅是一种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洞达人生的清明智慧。杨先生的兴趣在读书和学术上,自然要力避一切可能的干扰。她曾说:“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先生如是说。然而,中国先贤却告诉我们,“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正是对杨先生的传神写照。
  像小学生一样崇拜儿子
  老舍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只有两个字:无为!他不看重功课,也没有强迫儿子舒乙学贯中西,子承父业,甚至还希望舒乙长大后当木匠或是车夫。
  但是,舒乙却学了理工科,老舍非常高兴,竟然还生出些小得意。因为,当时理工科是建设国家最实用的。那时的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每当理工科同学到舒乙家玩时,老舍总会拿把小椅,像一名小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讲话。他们说到哪,老舍的眼神就跟到哪,还在小笔记本上恭敬地写写画画。后来,老舍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可喜的寂寞》,表达对儿子及其同学的无限崇拜之情。
  舒乙大学学的专业是研究如何从木材里提炼酒精。学文的老舍就更不懂了,所以他最崇拜儿子舒乙。
  有朋友到老舍家来,他会像小孩子一样不失时机地向朋友炫耀:“我儿子比我强啊!他懂得怎样用木头来造酒,你们说,神不神?”等朋友们要凳子坐的时候,老舍笑呵呵地卖个关子:真不巧,你看我们家的桌椅板凳,全被我儿子劈掉造酒了……
  素材点击
  作为一名文学泰斗,老舍先生没有架子,虚心向晚辈学习,连他爱炫耀的小缺点,也带有几分孩子般的小情趣。
  老舍先生的“无教育”胜似“有教育”,如同一片广袤葱嫩的原野,一群小羊仔在自由自在地啃草,至于小羊仔们喜欢啃草根还是摘草叶,选择三叶草还是婆婆丁,牧羊人不管,那是它们自己的事,只要无毒无害就可以了。结果,舒乙这只小羊仔,在“放养”的自然环境下,在科技兼文艺方面成长为万众瞩目的“领头羊”。
其他文献
话说鱼大人乃何许人也?我们班主任是也。  班主任姓余,年纪不大,三十有三,一脸横肉,貌似威严,但笑起来嘴巴弯一弯,颊边堆出两个讨喜的小肉堆堆,嘿嘿,是不是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好相处的老师?  鱼大人可是令我们整个年级都闻风丧胆的魔鬼班主任呐!  一开始,我也是被他的表象所迷惑,天真地和他相处着,但谁料到这老师心细如发,逮着我的小错误便开始口水横飞,“涵啊,你这题又错了……”“你看你上课又神游四方了……
期刊
在雪中漫步,往往会感到寂寞。然而有一天,我想到了青松、蜡梅,还有翠竹。  哦,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它们一定有着共同的特征,不然的话,它们何以一起顶风雪历寒霜而无怨无悔呢?在这寒冷的时令中,它们一定有共同的希冀,不然的话,它们何以躲过繁华的秋季,避开温暖的春天,在这寒冬里低吟着属于自己的歌?  是啊,它们有着共同的个性,那就是不惧风雨中的磨炼。  在凛冽的北风中,在苍茫的大地上,一剪寒梅傲然吐蕾,清淡
期刊
露水从翡翠般的绿叶上一滑而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慢悠悠地伸着懒腰,打着哈欠。  然而在这个清爽的早晨,森林学院的门口却发生了点不愉快的小插曲。  “妈妈,别走啊——别走——求你啦!”一只灰毛耳尖的小拉拉正如一块黏人的泡泡糖黏在她妈妈的身上。拉拉妈妈叹了口气,用疲惫的语气说:“拉拉,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不就是上个寄宿学校吗?你一定行的!”声音刚落,拉拉便慢慢地抬起了头,一把鼻涕一把泪企图用她黑溜溜
期刊
晚自习放学,我感觉身上不舒服。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点儿吧。我走到小卖部买了一块面包边走边吃。进寝室楼时,看到胖妈在寝室楼门口值班。  胖妈是女生宿舍的生活老师。女生们看到她都会特别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但初到这个学校的我,对她却没有特别好的印象。她体胖肉多,走路总是慢慢悠悠、晃晃荡荡的,上楼梯时显得格外费劲,能清晰地听到她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我们的宿舍在四楼,她会照顾到我们吗?  回到宿舍坐在床上,我感觉越
期刊
乌云似乎不想离开我的头顶,一直是灰蒙蒙的天。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回去应该怎样跟爸妈说?这次考得这么差。树上的落叶随着风,伴着雨,向远方飘去,好像在逃避什么。  雨点越来越密,周围的人都慌慌张张地逃走了,而我只想在雨里,独自行走……  雨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看见前面有一家商店,就跑过去躲雨。我浑身湿漉漉的,很冷。这时,店主出来了,是一位40多岁的阿姨,她脸上没有一丝微笑。她上下打量着我。我就想
期刊
人们总是习惯将杨柳放在一起讲。其实杨柳属于不同的树种。柳树一般长在河边,枝条低垂,叶子像小刀;杨树到处都可以生长,枝条是向上的,叶子较宽。传说隋炀帝下令在堤岸上多种垂柳,他姓杨,就赏赐垂柳和他同姓,名为“杨柳”。但此说无据可考,因为早在先秦的《诗经》中就有了“杨柳依依”的句子。  杨树和柳树果实中的种子都是带白毛的,成熟时随风飘舞,称为杨花或柳絮,形成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色。也是因为这个共同特
期刊
当狂风在耳边呼啸时,我只当它是微风拂面;当暴雨在眼前倾泻时,我只当它是屋檐滴水;当闪电在头顶肆虐时,我只当它是萤火流逝,失败挫折算什么,大不了收拾行囊再出发。  一个人就如同一支被削尖的铅笔,在一张白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之前注定要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只有被不断磨炼才能配得上那成功时的辉煌。看,每只铅笔画出的曲线,无一平整,全部都是曲
期刊
1.一天,火雞队长带着怪癖海盗壮壮、假超人光光还有它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雪人豆豆,一起去郊游。
期刊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
期刊
清晨,离早读时间还有十来分钟,孩子们或吃早点或查作业,见我走进教室,孩子们立马眼睛亮了起来。  “哇!老师,您今天好漂亮!”  “老师,您穿旗袍太有范儿了!”  “老师,旗袍上绣的是什么花?”  “老师,栀子花的花语是啥?”  突然,一个男孩低沉的声音传入我耳朵:“栀子花的花语,坚贞永恒的爱呗!”  一问一答本很平常,但听了这话的女孩子们偷偷抿着嘴笑;男孩子们呢,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位答话的男孩。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