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可以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色彩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感受力,色彩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教学状况而言,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顺应时代变更进行改革。本次研究主要对现阶段高校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改革方法
现代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包括了色彩和素描两大类,其中色彩创作较素描创作更能充分表达作品含义,给观赏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美术色彩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从当前部分高校美术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普遍缺乏对色彩教学的重视,导致色彩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整体色彩感知创作水平低下。由此可见,本文对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方面
在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并没有全面的认知,无论是美术基础还是专业性学习都只停留在表层,学生的认知和表现力并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和完善,究其原因,与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状况不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组成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在入校之前仅仅是在高考前学习一些目的性较强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法,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通常只是针对高考模式进行专项的美术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基础性美术知识,但却并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学习,尤其是在色彩方面,学生无法灵活掌握用色技巧、把握色彩规律。而还有部分学生在高考后,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了美术技能和基础性知识,所以缺乏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完善,以致无法充分理解和运用。
(二)教师方面
艺术创作从本质上讲,都是通过“创造”这一过程,赋予艺术作品生命,通过创作作品,可以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对作品进行全面的构思,能够完美的将形态、色彩、含义匹配融合。但是从一些高校进行美术色彩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学者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研究,多数美术教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就不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容易使学习变得枯燥,很难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对学生构建美术知识体系非常不利。从多数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看,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上,缺乏将色彩知识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多数学生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很难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方面无从下手,最终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很少从学生角度思考和出发,由于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部分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教师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便逐步失去了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千篇一律的授课内容不但使学生的个性无法发挥,更是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
(一)注重强化学生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知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因此,加强学生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知,对提升学生美术认知以及提升教师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积极的改革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教学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美术色彩知识体系。
在色彩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认知色彩客观原理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方法。而加强学生对色彩的客观原理的认知,则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色彩,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如,融入物理的光学实验和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實践的方式讲授色彩的知识原理,加深印象。在学生观察色彩时,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对帮助学生把握描写对象的内在本质非常有利,提高了学生具象写生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更好地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加强学生对色彩的客观原理的认知,最重要是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色彩的原理,这不仅对提高学生写实能力有帮助,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从大多数高校美术教育相关教学课程看,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集中讲授,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环节,高校将重心放在定向考核教师的授课内容上,却缺乏对教师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方案支持,这就导致教师有时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单一的授课方法会导致学生在美术创意方面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严重不足。因此,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一方面,学校应当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满足任课教师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多样性的培养。例如,在进行色彩教学时,会有学生对色彩材料的类型产生疑问,需要带水粉还是水彩、马克笔、彩铅等材料?这就说明了学生已经对色彩绘画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认为色彩绘画必然是水粉、水彩、马克笔、彩铅等形式。此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来源,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通过示范和引导其实践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工具,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倾向,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用多元化的方式,如拼贴、肌理、综合材料、数位绘制等进行创作。再如,当讲到色彩联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摩电影,欣赏音乐的方式感知色彩,在安排作业时,制定参考的主题,但是不限定范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和感知色彩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心理、情感等多方位的感觉,利用这种没有约束的创作方式,夸大色彩表现范围,强调个人风格特色,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的真实感受,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一对一的帮学生解决具体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层层突破,不断完善学生对色彩的把控力,提升色彩表现力。 而作为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临摹,通过对所临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和对画面色彩的分析与归纳,提高学生临摹能力,而后再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如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时,美术教师可以莫奈的《睡莲》为例,阐述其色彩运用的特色,提高对学生光影色感的运用能力,充分感受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色彩运用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顺利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立足实际,调整教学目标
从上文提到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情况看,需要立足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色彩教学体系和模式,并进行积极创新课程。不可否认,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演变,现有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现今艺术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艺术水平的提升。为此,高校美术教育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注重艺术的精神内涵熏陶。
针对高校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重要基础。而美术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主要训练学生美术基础、色彩情感表现。其中的基础训练可以从单独的色彩明度、纯度、色相方面进行简单的推移和配色的综合训练,而后转换成九调训练,通过此种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整体把握。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色彩效果出发,开展色调专题训练。巩固学生对色彩知识、深化色彩理论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注重色彩写生和色彩创作的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前提下,主张培养学生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创作中,强调色彩运用实务训练,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和运用能力。在这一阶段,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色彩案例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发现案例中的不足,并要求学生针对缺陷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四)增强美术色彩写生实践
对于高校色彩教学而言,在带领学生进行写生创作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的专业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指引作用,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创作。通过指导学生写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理解力,学会将视觉层面的色彩感受分析提炼成理论性的系统知识。并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将取材于生活的素材,以创作的形式演化成艺术作品,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攫取丰富的创作源泉,从而提升学生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改革,应当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积极改革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对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利于我国美术事业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改革方法
现代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包括了色彩和素描两大类,其中色彩创作较素描创作更能充分表达作品含义,给观赏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美术色彩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从当前部分高校美术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普遍缺乏对色彩教学的重视,导致色彩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整体色彩感知创作水平低下。由此可见,本文对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在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并没有全面的认知,无论是美术基础还是专业性学习都只停留在表层,学生的认知和表现力并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和完善,究其原因,与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状况不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组成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在入校之前仅仅是在高考前学习一些目的性较强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法,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通常只是针对高考模式进行专项的美术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基础性美术知识,但却并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学习,尤其是在色彩方面,学生无法灵活掌握用色技巧、把握色彩规律。而还有部分学生在高考后,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了美术技能和基础性知识,所以缺乏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完善,以致无法充分理解和运用。
(二)教师方面
艺术创作从本质上讲,都是通过“创造”这一过程,赋予艺术作品生命,通过创作作品,可以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对作品进行全面的构思,能够完美的将形态、色彩、含义匹配融合。但是从一些高校进行美术色彩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学者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研究,多数美术教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就不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容易使学习变得枯燥,很难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对学生构建美术知识体系非常不利。从多数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看,主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上,缺乏将色彩知识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多数学生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很难产生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方面无从下手,最终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很少从学生角度思考和出发,由于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部分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教师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便逐步失去了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千篇一律的授课内容不但使学生的个性无法发挥,更是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强化学生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知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因此,加强学生对色彩客观原理的认知,对提升学生美术认知以及提升教师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积极的改革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教学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美术色彩知识体系。
在色彩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认知色彩客观原理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方法。而加强学生对色彩的客观原理的认知,则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色彩,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如,融入物理的光学实验和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實践的方式讲授色彩的知识原理,加深印象。在学生观察色彩时,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对帮助学生把握描写对象的内在本质非常有利,提高了学生具象写生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更好地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加强学生对色彩的客观原理的认知,最重要是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色彩的原理,这不仅对提高学生写实能力有帮助,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从大多数高校美术教育相关教学课程看,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集中讲授,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环节,高校将重心放在定向考核教师的授课内容上,却缺乏对教师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方案支持,这就导致教师有时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单一的授课方法会导致学生在美术创意方面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严重不足。因此,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一方面,学校应当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满足任课教师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多样性的培养。例如,在进行色彩教学时,会有学生对色彩材料的类型产生疑问,需要带水粉还是水彩、马克笔、彩铅等材料?这就说明了学生已经对色彩绘画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认为色彩绘画必然是水粉、水彩、马克笔、彩铅等形式。此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来源,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通过示范和引导其实践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工具,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倾向,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用多元化的方式,如拼贴、肌理、综合材料、数位绘制等进行创作。再如,当讲到色彩联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摩电影,欣赏音乐的方式感知色彩,在安排作业时,制定参考的主题,但是不限定范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和感知色彩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心理、情感等多方位的感觉,利用这种没有约束的创作方式,夸大色彩表现范围,强调个人风格特色,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的真实感受,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一对一的帮学生解决具体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层层突破,不断完善学生对色彩的把控力,提升色彩表现力。 而作为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临摹,通过对所临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和对画面色彩的分析与归纳,提高学生临摹能力,而后再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如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时,美术教师可以莫奈的《睡莲》为例,阐述其色彩运用的特色,提高对学生光影色感的运用能力,充分感受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色彩运用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顺利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立足实际,调整教学目标
从上文提到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情况看,需要立足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色彩教学体系和模式,并进行积极创新课程。不可否认,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演变,现有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现今艺术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艺术水平的提升。为此,高校美术教育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注重艺术的精神内涵熏陶。
针对高校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重要基础。而美术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主要训练学生美术基础、色彩情感表现。其中的基础训练可以从单独的色彩明度、纯度、色相方面进行简单的推移和配色的综合训练,而后转换成九调训练,通过此种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整体把握。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色彩效果出发,开展色调专题训练。巩固学生对色彩知识、深化色彩理论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注重色彩写生和色彩创作的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前提下,主张培养学生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创作中,强调色彩运用实务训练,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和运用能力。在这一阶段,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色彩案例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发现案例中的不足,并要求学生针对缺陷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四)增强美术色彩写生实践
对于高校色彩教学而言,在带领学生进行写生创作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的专业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指引作用,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创作。通过指导学生写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理解力,学会将视觉层面的色彩感受分析提炼成理论性的系统知识。并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将取材于生活的素材,以创作的形式演化成艺术作品,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攫取丰富的创作源泉,从而提升学生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改革,应当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积极改革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对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利于我国美术事业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