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春寒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品质.降低倒春寒危害,采取农业防御技术费时费力且减害效果不明显,培育抗倒春寒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而抗寒育种依赖于科学、准确、快速、系统的倒春寒抗性鉴定评价体系.本文从鉴定方法、鉴定时期、鉴定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对小麦春季抗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目前倒春寒抗性鉴定研究现状,并解析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出应以产量性状为评价指标,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进行倒春寒抗性评价,筛选综合抗性强的优异种质资源,解析其分子遗传机理,通过创新再利用,为选育抗倒春寒小麦品种提供新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为探明宁夏南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膜色地膜覆盖对旱作区马铃薯生长代谢、抗性生理、光合特性以及增产增效的影响.在2016和2017年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黑色地膜覆盖(BM)、白色地膜覆盖(WM)和对照无膜覆盖(CK)三种覆盖措施,探究不同处理下马铃薯植株株高、冠幅、功能叶片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和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BM能显著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提升产量.相较于CK和WM,BM处理下马铃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株高、冠幅和根系活力显
为了阐明2000-2019年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驱动力,该文采用模型模拟和卫星观测的方法对植被生态质量演变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1)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显著改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VFC)的平均增加速率分别为8 g C·m-2·a-1和0.0054·a-1.空间上,秦岭地区85%-95%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局部地区植被NPP和VFC显著下降.(2)秦岭地区80%-85%区域的降水量和气温呈上升趋势,与
青藏高原黄河上游河岸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然而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剧了该地极端旱涝事件的频繁发生,高原河岸带生态脆弱区植被是否能够应对极端旱涝事件的干扰成为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研究黄河上游河岸林中主要树种对极端旱涝的响应,该研究选取青海省同德县和兴海县3处河岸林中的47株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分别从树干面向邻近山体一侧及与之垂直的一侧分别获取1根树轮样本,分析其历史生长.通过对比两个方向上的生长速率判断甘蒙柽柳是否受到地质灾害影响从而将其划分为受伤
陕西种质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经过2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及陕西区域性、重点种质资源普查,陕西已入国家库种质资源13828份,其中粮食作物11341份、经济作物1473份、蔬菜687份、果树191份、牧草绿肥等136份,全省累计保存和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约1.8万份.通过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促进陕西在小麦、油菜、玉米、苹果、番茄等作物育种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黑米、花椒、核桃、茶叶、猕猴桃等地方品种及野生资源直接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陕西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有待完善,对不断流失的种质资源
凝结水是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已有研究表明,一些沙生植物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凝结水以改善其水分状况.该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灌木黑沙蒿(又称油蒿)(Artemisia ordosiea)和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两种植物的叶片是否具有吸收凝结水的能力,并探究叶片吸水的途径及运移的通道.分别将黑沙蒿与北沙柳失水和未失水离体枝条置入人工模拟加湿室中,使用高丰度氘水标记的凝结水进行浸润实验,比对浸润前后枝条质量、叶片水及茎水氢同位素丰度变化,确定黑沙蒿和北沙柳的叶片吸
水是植物生存与生长的基础条件,水分有效性影响植物木质部解剖结构、水力功能,使之形成特定的适应特征.因此,对比自然与人工生境中同一植物的水力功能与解剖结构差异,有助于理解植物对水分环境的适应机理.该研究以湿润区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了自然和人工生境中各物种的栓塞抗性(导水率损失50%时的水势(P50))、输水效率(比导率(Ks))和解剖结构(导管直径(D)、导管壁厚(T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中国西南部地区植被对于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较为敏感.为探究西南部地区植被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程度,该文采用Pettitt检验、趋势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去趋势处理,分析去趋势前后极端气候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1) 1982-2015年西南部地区植被NDVI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NDVI在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前上升不显著,突变后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2)去趋势前,1982-2015年间,极端降水指数与NDVI显
开展凋落物分解特征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阐明不同物种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典型草原的大针茅、糙隐子草1(Cleistogenes squarrosa)、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羊草(Leymus chinensis)、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和黄囊薹草(Carex korshinskyi)6种植物的叶凋落物和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通
黄精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类群复杂、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观赏与文化价值.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黄精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潜在市场和广泛用途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发掘.随着分子生物学科研究的完善与深入,先后出现了多种基于DNA水平的分子鉴定技术,加速黄精属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对近年来有关DNA分子鉴定技术(分子标记和DNA条形码)在黄精属植物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综述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系统发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精属应
目的使用Meta方法评价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病人不同随访时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范围为从建库到2020年4月30日。收集替格瑞洛(观察组)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病人中使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使用Revman 5.1和stata 1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篇文献,病例总数3155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较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