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从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政府部门,加强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应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要有明确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
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8月《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各类市场经营秩序实施规范管理和监督”。由于这一规定比较原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不够明确具体,致使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在多个部门重叠或交叉,目前行使这一职能的部门或机构多达几十个。如市场食品管理,王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等都有此管理职责,即所谓“十几顶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这种职责重叠或交叉现象的存在,导致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市场监管相互掣肘,管理行为不够规范,工作运转不够协调,“好事抢着管、孬事躲老远”,重复检查、多头监管、执法不严等问题时有发生,检查“错位”、执法“越位”、监管“缺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便民”的原则,深化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整合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将那些对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划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把那些属于事业单位和群体组织的职责划归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群团组织,以便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规则,完善市场进出体系、公平交易体系、反垄断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体系、商标管理体系、广告管理体系和市场案件查处体系,解决管理职能重叠、交叉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切实履行好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责。
二、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总的看,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社会评价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整体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文化素质不相适应。截止2005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还有23.4%的公务员的学历在大专以下,专业对口、拥有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学历的公务员更是凤毛麟角,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与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专业素质不相适应。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面对的市场主体,无论在总量、结构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体总量日见扩大化,主体结构日趋多元化,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违法行为日渐智能化,行事规则日臻国际化,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执法手段还未完成对上述变化的适应性调整,与快速变化的新形势形成较大反差。三是管理能力不相适应。工商行政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理念上,“我”和“管”仍处于核心地位,工作思路往往围绕方便管理者来设计,服务于经营者的综合考虑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潜能挖掘都不够充分;在管理方法上,重处罚轻教育、重事后轻事前、生冷硬横、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尚未完全改变;在选人用人上,还未完全形成全员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各类优秀人才还未完全得到科学合理使用;在绩效考核上,还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在福利待遇上,与工作性质相近和工作强度相仿的职能部门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队伍整体积极性的发挥。
吴仪副总理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勇于负责、执法如山的队伍。这就是说,在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上,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整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新突破。为此,在队伍建设上,要着重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政治素质,建设思想过硬队伍。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教育,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提升整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成为一支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乐于奉献、想大事、干事业的队伍。
(二)提升业务素质,增强专业技术能力。要教育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公务员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要健全日常学习机制,营造全员学习氛围,学先进典型、学实践经验、学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完善职业培训机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学习课程,逐步做到学历培训与职业要求相适应,专业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对口,争取在3-5年内,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有明显提升。
(三)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此,一要建立竞争择优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理念,采取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方式,把德才兼备、作风正派、群众公认、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活力。二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目标量化考核机制。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准确评价工作绩效,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赏罚分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实现奖罚与工作绩效的统一。同时,要积极协调、努力争取上级认可和支持。适当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大致相当的行政执法部门福利待遇过于悬殊的问题。
(四)建设工商文化,打造工商团队精神。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仅体现在个体层次上,更体现在整体层次上。特别是现代管理,更需要协作和团体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开拓创新、提高绩效的原动力,它来源于厚重的工商文化。因此,要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围绕职能的履行创造和形成工商行政管理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的知识培育人,以良好的环境塑造人,以丰富的活动吸引人,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以合适的待遇留住人,积极营造文明、团结、和谐、互助、奋进和向上的工 作环境,努力培育具有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有了这样—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工商团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五)贯彻《公务员法》,把住“进口”疏通“出口”。一是建立工商行政管理职业准入制度。所有新进人员必须是与工商行政管理职业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并进行为期一年的严格、系统培训,通过职业考试获得任职资格方可上岗。二是建立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退出制度。对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对确实不胜任岗位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工作安排的,对不履行、不遵守公务员义务和纪律且教育无效的,应通过法定程序予以辞退。
三、要有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于1999年实行垂直管理后,其财务经费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实施管理,即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额分别上缴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统筹安排,从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核拨。但在具体操作中,多数地区的财政部门都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收费和罚没收入数量,扣除财政沉淀资金和上缴部分,余额安排各项工商行政管理支出。这种财政体制的弊端是,执法支出与规费收缴挂钩、专项支出与罚没收入挂钩,以收费、罚没养监管、执法,客观上促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追求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最大化。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工商规费的减费因素不断增加,规费收入呈停滞或下滑趋势,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却不断加重,人员工资因素和办公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不断增加,工商执法成本明显提高,收支矛盾日渐突出。此外,各地经济发展差别较大,工商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的规模差距也较大,多数地区执法经费捉襟见肘,执法行动举步维艰,经费问题成为加强工商行政能力建设、保证工商管理职能到位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改为纯粹“吃皇粮”——所需经费一律纳入财政预算,按期足额拨付,并建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财力保障机制。该保障机制应充分考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和工商行政执法的工作强度、特殊性,比照税务等执法部门和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在财政财力可能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正常运转,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能力迅速提高和职能切实到位。
(作者单位: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责任编辑 周晓萍
一、要有明确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
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8月《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各类市场经营秩序实施规范管理和监督”。由于这一规定比较原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不够明确具体,致使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在多个部门重叠或交叉,目前行使这一职能的部门或机构多达几十个。如市场食品管理,王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等都有此管理职责,即所谓“十几顶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这种职责重叠或交叉现象的存在,导致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市场监管相互掣肘,管理行为不够规范,工作运转不够协调,“好事抢着管、孬事躲老远”,重复检查、多头监管、执法不严等问题时有发生,检查“错位”、执法“越位”、监管“缺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便民”的原则,深化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整合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将那些对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划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把那些属于事业单位和群体组织的职责划归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群团组织,以便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规则,完善市场进出体系、公平交易体系、反垄断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体系、商标管理体系、广告管理体系和市场案件查处体系,解决管理职能重叠、交叉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切实履行好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责。
二、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总的看,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社会评价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整体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文化素质不相适应。截止2005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还有23.4%的公务员的学历在大专以下,专业对口、拥有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学历的公务员更是凤毛麟角,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与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专业素质不相适应。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面对的市场主体,无论在总量、结构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体总量日见扩大化,主体结构日趋多元化,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违法行为日渐智能化,行事规则日臻国际化,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执法手段还未完成对上述变化的适应性调整,与快速变化的新形势形成较大反差。三是管理能力不相适应。工商行政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理念上,“我”和“管”仍处于核心地位,工作思路往往围绕方便管理者来设计,服务于经营者的综合考虑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潜能挖掘都不够充分;在管理方法上,重处罚轻教育、重事后轻事前、生冷硬横、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尚未完全改变;在选人用人上,还未完全形成全员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各类优秀人才还未完全得到科学合理使用;在绩效考核上,还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在福利待遇上,与工作性质相近和工作强度相仿的职能部门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队伍整体积极性的发挥。
吴仪副总理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勇于负责、执法如山的队伍。这就是说,在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上,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整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新突破。为此,在队伍建设上,要着重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政治素质,建设思想过硬队伍。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教育,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提升整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成为一支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乐于奉献、想大事、干事业的队伍。
(二)提升业务素质,增强专业技术能力。要教育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公务员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要健全日常学习机制,营造全员学习氛围,学先进典型、学实践经验、学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完善职业培训机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学习课程,逐步做到学历培训与职业要求相适应,专业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对口,争取在3-5年内,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有明显提升。
(三)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此,一要建立竞争择优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理念,采取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方式,把德才兼备、作风正派、群众公认、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活力。二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目标量化考核机制。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准确评价工作绩效,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赏罚分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实现奖罚与工作绩效的统一。同时,要积极协调、努力争取上级认可和支持。适当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大致相当的行政执法部门福利待遇过于悬殊的问题。
(四)建设工商文化,打造工商团队精神。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仅体现在个体层次上,更体现在整体层次上。特别是现代管理,更需要协作和团体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开拓创新、提高绩效的原动力,它来源于厚重的工商文化。因此,要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围绕职能的履行创造和形成工商行政管理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的知识培育人,以良好的环境塑造人,以丰富的活动吸引人,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以合适的待遇留住人,积极营造文明、团结、和谐、互助、奋进和向上的工 作环境,努力培育具有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有了这样—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工商团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五)贯彻《公务员法》,把住“进口”疏通“出口”。一是建立工商行政管理职业准入制度。所有新进人员必须是与工商行政管理职业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并进行为期一年的严格、系统培训,通过职业考试获得任职资格方可上岗。二是建立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退出制度。对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对确实不胜任岗位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工作安排的,对不履行、不遵守公务员义务和纪律且教育无效的,应通过法定程序予以辞退。
三、要有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于1999年实行垂直管理后,其财务经费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实施管理,即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额分别上缴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统筹安排,从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核拨。但在具体操作中,多数地区的财政部门都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收费和罚没收入数量,扣除财政沉淀资金和上缴部分,余额安排各项工商行政管理支出。这种财政体制的弊端是,执法支出与规费收缴挂钩、专项支出与罚没收入挂钩,以收费、罚没养监管、执法,客观上促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追求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最大化。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工商规费的减费因素不断增加,规费收入呈停滞或下滑趋势,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却不断加重,人员工资因素和办公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不断增加,工商执法成本明显提高,收支矛盾日渐突出。此外,各地经济发展差别较大,工商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的规模差距也较大,多数地区执法经费捉襟见肘,执法行动举步维艰,经费问题成为加强工商行政能力建设、保证工商管理职能到位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改为纯粹“吃皇粮”——所需经费一律纳入财政预算,按期足额拨付,并建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财力保障机制。该保障机制应充分考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和工商行政执法的工作强度、特殊性,比照税务等执法部门和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在财政财力可能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正常运转,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能力迅速提高和职能切实到位。
(作者单位: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责任编辑 周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