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聯网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捷,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利用互联网引发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重。网络失范行为研究应引起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17-01
一、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而在虚拟空间中表现出的行为偏差,以及因为对互联网使用不当所导致的行为偏差等情况。也是网络空间发生的,违反理性、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要求的行为。
二、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缺乏自我约束,渐失传统道德
互联网因其信息的广泛性、功能的多样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由于缺乏现实法律的约束与监管,网络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导致很多不健康信息等被不断放到网络上。高职学生猎奇心强、认识、辨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
(二)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违法行为
高职学生辨识能力差,易盲从舆论,受他人蛊惑,一些在网络上出现的信息在未经有效辨别的情况下,被转发传播,轻易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三)弄虚作假、学术不端
网络中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容易使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发表论文时不深入思考、研究,照搬照抄网上论文,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极大地影响了学术氛围。
三、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由
(一)诱因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导致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更加难以管理控制,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冲击着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准则,高职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因为互联网上存在的失范行为而弱化,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道德还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将不可避免。
(二)外因
1.家庭影响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父母多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同时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对网络的接触较少,忽视了网络的危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其次现在高职学生多为家庭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不愿与同龄人交流,孩子生理和心理得不到认同和归宿,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进而沉迷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安慰、刺激和快乐,加剧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2.學校教育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侧重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使部分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
3.社会发展现状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以及很多不良风气,高职学生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不能明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其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政府对网络社会的监管难度较大,加之对网络监管的投入不足,政府在对网络社会行为的规范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控制也不是很明显。
(三)内因
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自身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与现实社会教育发展产生矛盾,进而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加上网络和现实的分离,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能正确对待压力,盲目追求网络虚拟的满足、好奇与逆反等心理健康问题。
四、打造“绿色校园网络”
高职院校是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以传统的道德教育为基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学校必须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重视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抵制恶俗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学校要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努力创办优秀的、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正能量”的特色网站,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知识的课堂。高职院校要建立校外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吸引学生眼球的道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高职院校要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总之,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要求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工作与时俱进,建立新的、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使高职生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娜,孙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实质及其防治[J].高教学刊(思政探索),2015(13):161-165.
[2]崔丹,周运诗.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预防与矫正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18-119.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17-01
一、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而在虚拟空间中表现出的行为偏差,以及因为对互联网使用不当所导致的行为偏差等情况。也是网络空间发生的,违反理性、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要求的行为。
二、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缺乏自我约束,渐失传统道德
互联网因其信息的广泛性、功能的多样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由于缺乏现实法律的约束与监管,网络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导致很多不健康信息等被不断放到网络上。高职学生猎奇心强、认识、辨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
(二)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违法行为
高职学生辨识能力差,易盲从舆论,受他人蛊惑,一些在网络上出现的信息在未经有效辨别的情况下,被转发传播,轻易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三)弄虚作假、学术不端
网络中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容易使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发表论文时不深入思考、研究,照搬照抄网上论文,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极大地影响了学术氛围。
三、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由
(一)诱因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导致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更加难以管理控制,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冲击着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准则,高职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因为互联网上存在的失范行为而弱化,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道德还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将不可避免。
(二)外因
1.家庭影响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父母多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同时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对网络的接触较少,忽视了网络的危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其次现在高职学生多为家庭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不愿与同龄人交流,孩子生理和心理得不到认同和归宿,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进而沉迷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安慰、刺激和快乐,加剧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2.學校教育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侧重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使部分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
3.社会发展现状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以及很多不良风气,高职学生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不能明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其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政府对网络社会的监管难度较大,加之对网络监管的投入不足,政府在对网络社会行为的规范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控制也不是很明显。
(三)内因
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自身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与现实社会教育发展产生矛盾,进而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加上网络和现实的分离,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能正确对待压力,盲目追求网络虚拟的满足、好奇与逆反等心理健康问题。
四、打造“绿色校园网络”
高职院校是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以传统的道德教育为基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学校必须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重视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抵制恶俗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学校要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努力创办优秀的、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正能量”的特色网站,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知识的课堂。高职院校要建立校外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吸引学生眼球的道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高职院校要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总之,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要求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工作与时俱进,建立新的、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使高职生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娜,孙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实质及其防治[J].高教学刊(思政探索),2015(13):161-165.
[2]崔丹,周运诗.高职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预防与矫正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