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和谐德育,就是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有序的教学过程以及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等措施,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其主要功能在于发挥德育的灵魂统帅作用促进学生的身体与心灵、智力与德性、知识与能力、理性与审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字:品德与生活 课堂 建构 和谐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举国上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在电视里还是报纸上关于“和谐”的话题总是不断的被各行各业的人提起并探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品德教师,构建和谐的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何谓“和谐”?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何谓“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人尽其才的过程。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育、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外因)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因)适当、匀称地配合了起来,则便是还给了每个受教育者做为人的能力,那么,教育就有了它真正地意义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能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教育效应。学生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先天条件和外部刺激的结果,学生的思想品格、人格精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良好、健康的人际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德育过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其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与程度,其效应是由师生关系和谐程度决定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真善美的统一。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充分尊重,个性潜能得以展示。教师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1、做好三重角色。
A、做学生喜欢的朋友。对教师来讲,要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把“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看作是当好教师的起码条件。朋友体现的是平等,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和他们交心,和他们共学习,共游戏,遇到开心的事情,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放声大笑。做手工的时候我会和他们一起剪纸捏泥人,开联欢会,我会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有时我会把他们当做小大人一样,帮我想如何处理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
B、做善于解答孩子疑问的老师。
在孩子眼中,老师应该是无所不知的。当孩子兴致勃勃的来向你请教时,如果你都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时,让他觉得你可以信赖,那么会从心底发出一种敬佩,而这种敬佩也是营造师生和谐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抓住孩子的心理,每堂课提前我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可供孩子们一起分享。即使有些问题我不懂,也会提供一些帮助。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找你来解决。
C、做孩子的最亲的人
孩子离开父母,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度过,遇到困难,身体不舒服,最需要父母一样的人在身边给予照顾。这种发自内心爱的教育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
当孩子以崇敬的心打量教师时,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真情的流露时,也就实现了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和谐。有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基础,学生的人格就会得到尊重,个性潜能就能得以展示;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把心带入课堂
首先要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伸出爱的援助之手,会让学生心存感激。反之会产生逆反、敌对心理。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为给今后的教育设置一层障碍。对于所谓的差生,更应该投入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因为你的一句话,有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在课堂上,我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我独断,超严厉。对于孩子犯的错误我不会直接就给下定论,我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解释,让他们反思,多给一次机会。对于差生,抓住特点,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些都代表着孩子们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作为教师要随时洞察掌握消息,用心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我们的做法是:
1、创造快乐课堂。“以人为本”应该是最基础的教育理念。何谓“以人为本”呢?应该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那么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学问”而非“学答”,让他们“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只要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才叫“以人为本”。而快乐恰恰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快乐教育也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主流。每堂课,我都会将微笑带进课堂,用富于幽默和机智的语言和学生交流,面对学生,应永远充满信心和期待,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个蓓蕾,用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要知道孩子渴望眼睛与眼睛的重逢,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品尝合作学习的快乐,品尝付出辛苦后收获的快乐。在孩子门点滴的进步里,我同样也品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快乐。
2、建构和谐课堂,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情感和课本的人文因素去感染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尊重是和谐课堂的核心,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合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看到学生思想品质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不让任何一个人当旁观者。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愿意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他们希望整个课堂都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多创设一些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天地尽情展示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活动的小天地。因此每堂课我都可以看到孩子积极的活动热情,看到孩子们自我满意的笑脸。再次还要多鼓励孩子在一起合作学习, 创设学生之间和谐的学习关系。
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寻求这种和谐,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怎么会不情绪高涨,自我个性怎么不会张扬,创造性的种子怎么不会萌发。所以和谐课堂是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与学校配合,与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经历教育
针对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经历教育,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塑造自我,同时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例如,在进行有关学生行为方面的内容时,我采用课上调查与家长反馈相结合,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我经常与学校组织的大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验、采访、小调查等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与感染。
利用课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还有待我们教育者进一步去探讨、去实施,我们深知教育和谐会带动校园、社会等一系列的和谐氛围。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和谐教育,让和谐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关键字:品德与生活 课堂 建构 和谐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举国上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在电视里还是报纸上关于“和谐”的话题总是不断的被各行各业的人提起并探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品德教师,构建和谐的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何谓“和谐”?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何谓“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人尽其才的过程。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育、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外因)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因)适当、匀称地配合了起来,则便是还给了每个受教育者做为人的能力,那么,教育就有了它真正地意义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能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教育效应。学生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先天条件和外部刺激的结果,学生的思想品格、人格精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良好、健康的人际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德育过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其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与程度,其效应是由师生关系和谐程度决定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真善美的统一。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充分尊重,个性潜能得以展示。教师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1、做好三重角色。
A、做学生喜欢的朋友。对教师来讲,要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把“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看作是当好教师的起码条件。朋友体现的是平等,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和他们交心,和他们共学习,共游戏,遇到开心的事情,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放声大笑。做手工的时候我会和他们一起剪纸捏泥人,开联欢会,我会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有时我会把他们当做小大人一样,帮我想如何处理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
B、做善于解答孩子疑问的老师。
在孩子眼中,老师应该是无所不知的。当孩子兴致勃勃的来向你请教时,如果你都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时,让他觉得你可以信赖,那么会从心底发出一种敬佩,而这种敬佩也是营造师生和谐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抓住孩子的心理,每堂课提前我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可供孩子们一起分享。即使有些问题我不懂,也会提供一些帮助。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找你来解决。
C、做孩子的最亲的人
孩子离开父母,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度过,遇到困难,身体不舒服,最需要父母一样的人在身边给予照顾。这种发自内心爱的教育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
当孩子以崇敬的心打量教师时,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真情的流露时,也就实现了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和谐。有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基础,学生的人格就会得到尊重,个性潜能就能得以展示;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把心带入课堂
首先要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伸出爱的援助之手,会让学生心存感激。反之会产生逆反、敌对心理。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为给今后的教育设置一层障碍。对于所谓的差生,更应该投入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因为你的一句话,有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在课堂上,我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我独断,超严厉。对于孩子犯的错误我不会直接就给下定论,我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解释,让他们反思,多给一次机会。对于差生,抓住特点,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些都代表着孩子们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作为教师要随时洞察掌握消息,用心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我们的做法是:
1、创造快乐课堂。“以人为本”应该是最基础的教育理念。何谓“以人为本”呢?应该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那么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学问”而非“学答”,让他们“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只要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才叫“以人为本”。而快乐恰恰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快乐教育也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主流。每堂课,我都会将微笑带进课堂,用富于幽默和机智的语言和学生交流,面对学生,应永远充满信心和期待,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个蓓蕾,用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要知道孩子渴望眼睛与眼睛的重逢,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品尝合作学习的快乐,品尝付出辛苦后收获的快乐。在孩子门点滴的进步里,我同样也品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快乐。
2、建构和谐课堂,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情感和课本的人文因素去感染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尊重是和谐课堂的核心,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合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看到学生思想品质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不让任何一个人当旁观者。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愿意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他们希望整个课堂都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多创设一些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天地尽情展示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活动的小天地。因此每堂课我都可以看到孩子积极的活动热情,看到孩子们自我满意的笑脸。再次还要多鼓励孩子在一起合作学习, 创设学生之间和谐的学习关系。
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寻求这种和谐,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怎么会不情绪高涨,自我个性怎么不会张扬,创造性的种子怎么不会萌发。所以和谐课堂是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与学校配合,与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经历教育
针对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经历教育,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塑造自我,同时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例如,在进行有关学生行为方面的内容时,我采用课上调查与家长反馈相结合,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我经常与学校组织的大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验、采访、小调查等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与感染。
利用课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还有待我们教育者进一步去探讨、去实施,我们深知教育和谐会带动校园、社会等一系列的和谐氛围。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和谐教育,让和谐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