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O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成为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一名战士,半年后,部队领导见我能写点“豆腐块”文章,就让我改行当了报道员。从此,近3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战斗在宣传报道岗位上,把镜头聚焦军营的发展变化,用心灵感受军人的赤胆忠诚,从而记录下我军这段与时代同进步、与党心连心、与祖国共命运的光荣历程。
1983年,上级为我部配发了一台进口的索尼牌模拟摄像机,虽然机器又笨又大,拍摄的信号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当时来说算是个先进的“武器”了。作为连队的报道员,我有幸被选送到军部学习摄像技术,高兴之余更多的是责任,那些天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就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之后,我就扛着这个笨重的“家伙”,把镜头对准了火热的连队生活、记录下了工程兵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的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
有一次,我在某团三连拍摄连队官兵打坑道的场景时,突然发生了塌方,一块石头从挖掘的作业面滚落下来,危急时刻,三班班长娄同德挺身而出,一把将身边战友推开,自己却被石头压住了脚。战友们迅即把压在娄班长脚上的石头扒开,将他抬出洞外用车送往20公里以外的团卫生队救治。我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过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到这个连队来拍摄,还不时打听娄班长的伤情,幸运的是他的伤势并不很重,经过治疗保住了自己的脚。不久,他又重返国防施工的第一线。
当时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二米饭”(大米和小米掺和在一起),工作实行“三班倒”(一天24小时轮换施工),每年从这个山沟钻到另一个山沟,打了一条山洞又打一条山洞,长年累月与大山为伴仍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汗水抒写了工程兵广大官兵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1985年全军精减整编,裁减员额100万,工程兵随之被撤销。我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时间的记录在积淀,历史的镜头在切换。1998年夏,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长江、嫩江、松花江接连告急。尤其是九江决口关乎抗洪抢险斗争全局,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奉党中央、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官兵紧急出动,全力投入“三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当时,我所在的某集团军奉命派出三支抗洪抢险技术突击队飞援“三江”流域,我随其中一支赶赴江西九江执行封堵长江决口任务。当时,决口现场已有十几万部队参加堵口大会战,但由于洪水湍急,扔下的沙袋,甚至是大卡车、大驳船瞬间即被水流卷走,传统的封堵办法根本无济于事。如何缚住发狂的“苍龙”?由集团军主要领导率领的这支200多人组成的抗洪抢险技术突击队奉命于危急时刻,部队长邱金凯同志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组织部队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堵口新技术,迅速在决口两端展开紧张的封堵作业,这项新技术是他带领部队官兵,在1996年河北饶阳封堵决口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曾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次,他依然满怀必胜信心,在友邻部队通力配合下,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奋战,洪水终于被“钢木土石组合坝”驯服了脾气,乖乖地回到了河道,封堵决口战役取得了圆满成功!当时的国务院朱总理站在大坝合龙处,高度赞扬这支堵口技术突击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向广大官兵致敬!”
让我们放慢镜头,再看看那些创造人间奇迹的勇士。那几位跳进咆哮的洪水中,咬着牙奋力锤打木桩的官兵,是某工兵团三连连长张国兴和他的战友们,当张连长接到命令时,正在医院陪护即将分娩的妻子、为了不让妻子担忧,他只把执行任务的消息告诉了陪床的岳母,就率领官兵奔赴抗洪抢险一线。那位上身穿着溅满泥巴的白背心、满头大汗淋漓,一边大声组织一边传递木桩的指挥员,是抗洪抢险一等功荣立者、工化处处长祁功元。他曾参加1996年河北饶阳封堵决口的战斗和内蒙古某地的抗洪抢险,还被邀请到国外传授“钢木土石组合坝”新技术,在指挥这场堵口战斗中,由于连续作战,气候炎热,他嗓子喊哑了,先后几次晕倒,但每次被抢救醒来就立即投入了战斗。为了保卫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喜人成果,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创造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留下的画面撼人心、动魂魄,他们的实际行动是对军人职责的最佳注解!
镜头摇到1999年,扑面而来的是庆祝建国s0周年首都大阅兵的雄壮场景。在铿锵推进、铁板一块的方阵中,我把画面定格在某步兵方队最后一排最后一兵的位置上,那是以威武之态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战士王颖新。他是从某步兵旅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战士,因为身高的原因、他被确定为方队的最后一排最后一兵。为了当好所在部队的“代言人”,为了能够在受阅之时展现军人威武文明的良好形象,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常常是别人休息了,他还在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练习踢腿动作,练习托枪、劈枪、放枪“三把枪”。几个月下来,他比别人多晒脱几层皮,多掉了几斤肉,最终以无可挑剔的动作,征服了教官和所在方队的官兵,以优异成绩守住了最后一兵的位置。而当得知他在参加阅兵训练的消息后,正患病住院的母亲念念不忘要通过电视看看儿子走过天安门的场景。1999年国庆节,他融八方队健步跨过了天安门,电视机前的母亲为他备感骄傲,祖国母亲也为他深感欣慰。正是因为有了军旗所指、军心所向的高度自觉性,我军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且一往无前。
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把镜头更多地聚焦到部队武器装备建设上来,随着军委、总部着眼解决边防部队装备保障难、维修难问题,实施装备维修“不出藏、不出岛、不出疆、不出蒙”工程以来,从2002年开始,我全程记录了内蒙古军区组织边防部队开展装备维修“不出蒙”工程建设情况。内蒙古罕区边防部队戍守着东起伊木河哨所西到阿拉善的八千里边防线,点多线长,条件艰苦,给装备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他们在总部、北京军区装备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实战牵引、信息主导,经过三年艰苦努力,构建完善了以东、中、西部基地为支撑,以大修点为骨干,覆盖全区的信息化装备维修网络,实现了大修不出蒙、中修不出团、小修不出连、单车能自救的目标,彻底解决了边防部队的装备维修保障难题。随着軍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调整,部队信息化建设有了质的变化,新一代陆军主战装备陆续配发部队,一些老旧装备也实现了信息化升级改造,军事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加速进展,基本实现了上至总部、下至小散远直单位的无缝链接,军营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北京军区某装甲器材仓库,率先建起了全军第一个数字化仓库,标志着我军装甲器材管理和保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科技创新活动如火如荼,某部在三年时间里,先后有8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火炮伸管测径窥膛仪”、“汽车发动机不解体检测仪”、“野战化指挥保障方舱”、“履带式牵引车”和“野战指挥帐篷”等成果,有的获国防专利,有的被正式列装部队使用,为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人民軍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为保卫国家的和平崛起提供支撑。
(作者系北京军区某部干事)
1983年,上级为我部配发了一台进口的索尼牌模拟摄像机,虽然机器又笨又大,拍摄的信号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当时来说算是个先进的“武器”了。作为连队的报道员,我有幸被选送到军部学习摄像技术,高兴之余更多的是责任,那些天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就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之后,我就扛着这个笨重的“家伙”,把镜头对准了火热的连队生活、记录下了工程兵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的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
有一次,我在某团三连拍摄连队官兵打坑道的场景时,突然发生了塌方,一块石头从挖掘的作业面滚落下来,危急时刻,三班班长娄同德挺身而出,一把将身边战友推开,自己却被石头压住了脚。战友们迅即把压在娄班长脚上的石头扒开,将他抬出洞外用车送往20公里以外的团卫生队救治。我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过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到这个连队来拍摄,还不时打听娄班长的伤情,幸运的是他的伤势并不很重,经过治疗保住了自己的脚。不久,他又重返国防施工的第一线。
当时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二米饭”(大米和小米掺和在一起),工作实行“三班倒”(一天24小时轮换施工),每年从这个山沟钻到另一个山沟,打了一条山洞又打一条山洞,长年累月与大山为伴仍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汗水抒写了工程兵广大官兵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1985年全军精减整编,裁减员额100万,工程兵随之被撤销。我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时间的记录在积淀,历史的镜头在切换。1998年夏,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长江、嫩江、松花江接连告急。尤其是九江决口关乎抗洪抢险斗争全局,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奉党中央、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官兵紧急出动,全力投入“三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当时,我所在的某集团军奉命派出三支抗洪抢险技术突击队飞援“三江”流域,我随其中一支赶赴江西九江执行封堵长江决口任务。当时,决口现场已有十几万部队参加堵口大会战,但由于洪水湍急,扔下的沙袋,甚至是大卡车、大驳船瞬间即被水流卷走,传统的封堵办法根本无济于事。如何缚住发狂的“苍龙”?由集团军主要领导率领的这支200多人组成的抗洪抢险技术突击队奉命于危急时刻,部队长邱金凯同志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组织部队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堵口新技术,迅速在决口两端展开紧张的封堵作业,这项新技术是他带领部队官兵,在1996年河北饶阳封堵决口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曾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次,他依然满怀必胜信心,在友邻部队通力配合下,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奋战,洪水终于被“钢木土石组合坝”驯服了脾气,乖乖地回到了河道,封堵决口战役取得了圆满成功!当时的国务院朱总理站在大坝合龙处,高度赞扬这支堵口技术突击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向广大官兵致敬!”
让我们放慢镜头,再看看那些创造人间奇迹的勇士。那几位跳进咆哮的洪水中,咬着牙奋力锤打木桩的官兵,是某工兵团三连连长张国兴和他的战友们,当张连长接到命令时,正在医院陪护即将分娩的妻子、为了不让妻子担忧,他只把执行任务的消息告诉了陪床的岳母,就率领官兵奔赴抗洪抢险一线。那位上身穿着溅满泥巴的白背心、满头大汗淋漓,一边大声组织一边传递木桩的指挥员,是抗洪抢险一等功荣立者、工化处处长祁功元。他曾参加1996年河北饶阳封堵决口的战斗和内蒙古某地的抗洪抢险,还被邀请到国外传授“钢木土石组合坝”新技术,在指挥这场堵口战斗中,由于连续作战,气候炎热,他嗓子喊哑了,先后几次晕倒,但每次被抢救醒来就立即投入了战斗。为了保卫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喜人成果,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创造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留下的画面撼人心、动魂魄,他们的实际行动是对军人职责的最佳注解!
镜头摇到1999年,扑面而来的是庆祝建国s0周年首都大阅兵的雄壮场景。在铿锵推进、铁板一块的方阵中,我把画面定格在某步兵方队最后一排最后一兵的位置上,那是以威武之态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战士王颖新。他是从某步兵旅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战士,因为身高的原因、他被确定为方队的最后一排最后一兵。为了当好所在部队的“代言人”,为了能够在受阅之时展现军人威武文明的良好形象,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常常是别人休息了,他还在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练习踢腿动作,练习托枪、劈枪、放枪“三把枪”。几个月下来,他比别人多晒脱几层皮,多掉了几斤肉,最终以无可挑剔的动作,征服了教官和所在方队的官兵,以优异成绩守住了最后一兵的位置。而当得知他在参加阅兵训练的消息后,正患病住院的母亲念念不忘要通过电视看看儿子走过天安门的场景。1999年国庆节,他融八方队健步跨过了天安门,电视机前的母亲为他备感骄傲,祖国母亲也为他深感欣慰。正是因为有了军旗所指、军心所向的高度自觉性,我军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且一往无前。
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把镜头更多地聚焦到部队武器装备建设上来,随着军委、总部着眼解决边防部队装备保障难、维修难问题,实施装备维修“不出藏、不出岛、不出疆、不出蒙”工程以来,从2002年开始,我全程记录了内蒙古军区组织边防部队开展装备维修“不出蒙”工程建设情况。内蒙古罕区边防部队戍守着东起伊木河哨所西到阿拉善的八千里边防线,点多线长,条件艰苦,给装备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他们在总部、北京军区装备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实战牵引、信息主导,经过三年艰苦努力,构建完善了以东、中、西部基地为支撑,以大修点为骨干,覆盖全区的信息化装备维修网络,实现了大修不出蒙、中修不出团、小修不出连、单车能自救的目标,彻底解决了边防部队的装备维修保障难题。随着軍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调整,部队信息化建设有了质的变化,新一代陆军主战装备陆续配发部队,一些老旧装备也实现了信息化升级改造,军事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加速进展,基本实现了上至总部、下至小散远直单位的无缝链接,军营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北京军区某装甲器材仓库,率先建起了全军第一个数字化仓库,标志着我军装甲器材管理和保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科技创新活动如火如荼,某部在三年时间里,先后有8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火炮伸管测径窥膛仪”、“汽车发动机不解体检测仪”、“野战化指挥保障方舱”、“履带式牵引车”和“野战指挥帐篷”等成果,有的获国防专利,有的被正式列装部队使用,为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人民軍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为保卫国家的和平崛起提供支撑。
(作者系北京军区某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