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目前,大学生所使用的主流媒体是新媒体,他们对网络新媒体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但通过调查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却发现其处于一种自发和自觉的状态,缺乏相关的媒介素养,不能深入理性地认知新媒体。网络的虚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能力,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媒体道德规范,当务之急就是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一)具有相对薄弱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反思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广泛运用的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从而使受众能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媒介专业理论指导,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自发状态下形成的媒介素养,其主要特征是水平低、层次低。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反思意识较为薄弱,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尽管能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不具备一定的选择能力,很难辨别信息的价值,也不能对媒介资源充分利用。在各种海量的媒介信息中,还有很多虚假信息和失实信息存在。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健全自身的心智,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准确和理性地判断媒介信息和传播者的意图,反思传媒实质用意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经常会出现网络诈骗事件。
(二)媒介使用目的出现偏差
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接触媒介,权当消遣之用,很少关注时事政治。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媒介内容中的诱惑,具有较弱的抵制能力。作为新媒体中最快捷的传播工具,手机能帮助大学生学习和发展,但一些大学生却发展成为深度的网络控和“手机党”。
二、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一)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列入了学校的课程。我国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网络课程,但却没有将媒介素养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动力之一,就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为此,高校应转变观念,有效统—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媒介素养教育系统,真正实现“教师一课程一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首先,高校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相关培训,促进媒介使用能力的提高,为顺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其次,结合当前实际,借鉴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以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建设专门的课程理论体系。
(二)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包含媒介素养,为了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首先,应明确媒介使用的目的,深入学习媒介方面的知识,把新媒体作为知识学习的新载体、新平台;其次,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在接触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对各种不良信息自觉抵制,对一些媒介资源建设性地分享,批判性地理解,争做文明的网络使用者;最后,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为导向,依托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切实提升。
(三)搭建良好的大学生媒介实践平台
首先,学校应以传统媒介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打造立体化和全方位的媒介素养培育平台,优化媒介素养教育。在具体实践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校内媒体展演、主题征文比赛、新闻活动周等,有机地结合线上与线下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其次,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校的第二课堂中,通过参观当地的广电中心,对媒体的工作流程有深入和直观的了解。邀请名记者、名主持人等优秀新闻人物走进校园,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将媒体最新发展动态向学生介绍等。
三、结语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自由性的特征,犹如一把双刃剑。如何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目前,大学生所使用的主流媒体是新媒体,他们对网络新媒体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但通过调查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却发现其处于一种自发和自觉的状态,缺乏相关的媒介素养,不能深入理性地认知新媒体。网络的虚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能力,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媒体道德规范,当务之急就是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一)具有相对薄弱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反思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广泛运用的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从而使受众能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媒介专业理论指导,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自发状态下形成的媒介素养,其主要特征是水平低、层次低。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反思意识较为薄弱,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尽管能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不具备一定的选择能力,很难辨别信息的价值,也不能对媒介资源充分利用。在各种海量的媒介信息中,还有很多虚假信息和失实信息存在。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健全自身的心智,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准确和理性地判断媒介信息和传播者的意图,反思传媒实质用意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经常会出现网络诈骗事件。
(二)媒介使用目的出现偏差
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接触媒介,权当消遣之用,很少关注时事政治。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媒介内容中的诱惑,具有较弱的抵制能力。作为新媒体中最快捷的传播工具,手机能帮助大学生学习和发展,但一些大学生却发展成为深度的网络控和“手机党”。
二、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一)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列入了学校的课程。我国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网络课程,但却没有将媒介素养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动力之一,就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为此,高校应转变观念,有效统—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媒介素养教育系统,真正实现“教师一课程一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首先,高校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相关培训,促进媒介使用能力的提高,为顺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其次,结合当前实际,借鉴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以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建设专门的课程理论体系。
(二)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
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包含媒介素养,为了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首先,应明确媒介使用的目的,深入学习媒介方面的知识,把新媒体作为知识学习的新载体、新平台;其次,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在接触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对各种不良信息自觉抵制,对一些媒介资源建设性地分享,批判性地理解,争做文明的网络使用者;最后,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为导向,依托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促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切实提升。
(三)搭建良好的大学生媒介实践平台
首先,学校应以传统媒介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打造立体化和全方位的媒介素养培育平台,优化媒介素养教育。在具体实践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校内媒体展演、主题征文比赛、新闻活动周等,有机地结合线上与线下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其次,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校的第二课堂中,通过参观当地的广电中心,对媒体的工作流程有深入和直观的了解。邀请名记者、名主持人等优秀新闻人物走进校园,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将媒体最新发展动态向学生介绍等。
三、结语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自由性的特征,犹如一把双刃剑。如何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