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机现已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文章对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以调研问卷为手段,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相关方面进行抽样调研,对样本进行跟踪调查,用实际数据证明“手机休息室”设立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手机休息室”;对比分析;大学生
一、关于“手机休息室”发生背景
手机因其小巧、便携、功能多样等特性深受广大高校师生群体的青睐。手机集通信终端、娱乐设备、信息来源等功能于一体,深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对学生诸多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据有效调查显示:被调查大学生100%拥有手机,几乎从不关机和只在睡眠时关机的分别为47.1%和40.2%。对使用手机直观心理为喜欢的学生群体占62.6%,持矛盾心理的占比33.7%。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情感认知;通过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成为一个移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心;这种环境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学风建设
(1)手机对学风的影响。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根本。学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校风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良好的学风环境之中学习有利于全方位塑造优良人格,增强综合能力,拓展知识面。如今,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极极大,而其又以手机、电脑为主要传播介质。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是人手一部手机,当周围其他人都使用手机的时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在上课时使用手机,致使教师上课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考试过程中用手机作弊。一旦作弊的学生数量增多,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风。
(2)设立“手机休息室”后的学风近况。调查数据给了我们很清晰的参考:教师普遍认为“手机休息室”设立后,学生上课情况有了明显改观。而其中有84%的教师认为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可见“手机休息室”的设立,在学风建设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学习效率、学习兴致都有很大提高。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本身,并及时向教师反馈课堂情况,也使教师的授课效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形成教师在讲台上专心授课、学生在台下专心听课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三、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1)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缺失。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卓有成效地整合和利用自我资源(身体、心理、时间、信息、思想和行为等) ,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计划与组织、自我监控、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没有形成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体系,家庭教育中也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理智的管理头脑,致使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手机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2)新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迷茫。自我管理的关键在于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调动自身主观的能动性,主要是靠一个有形的“标尺”,通过这杆标尺来对比自身的不足与差距,从而改正潜在的问题,使自身潜移默化地模仿这杆“标尺”做好自己。而新晋大学生相对高年级学生,其处事方法和态度都不太成熟,而学校多校区的体制加大了高年级学生和新晋学生的阻隔,从而使新晋大学生失去了标尺,自我管理意識的形成较为困难。其中尤以以下四个问题最为严重:一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规划,学习效率低;三是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四是部分学生专业选择迷茫,学习态度不积极。所以新晋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会产生迷茫。手机依赖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孤独感。与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用于情感沟通持乐观态度相反的是,以手机为主要交往方式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寂寞。所以手机的过度使用更加不利于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手机休息室”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通过“手机休息室”这个活动,会让大学生在强制的前提下,逐渐适应这种模式,最终形成上课不用手机的习惯,从而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解决了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难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此类活动逐渐改掉上课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另一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配合“手机休息室”这个活动,以帮助自己形成自我管理意识。但是愿意配合的学生多为女性。
教师们也反映,“手机休息室”这个活动自开展以来,学生的听课态度有明显好转。然而也有教师指出,设立“手机休息室”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强行去收学生们的手机,只能靠自觉,且也会存在学生不交手机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放置手机信号屏蔽器来阻断手机上网的信号。
四、“手机休息室”实行以来学生状况的改变
(1)教学质量。学生们上课的态度有很大转变,调查结果显示:上课手机放在休息室时,有59.09%的大学生会控制自己,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有26.14%的大学生会在上课时走神,剩余的则会聊天或做其他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大部分学生有学习意识,只是缺少自控能力,只需稍假外力就会改善学习状态。可以看出,如今的状况有较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与教师有一定的交流。设立“手机休息室”后,由于手机被收起来了,学生上课期间心无旁骛,课堂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在上课期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2)学习态度。自实行“手机休息室”制度以来,学生们对此态度不一。调查显示:情绪平和的占69.32%,有19.32%的学生持有消极情绪。由此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方式还是能够接受的。而其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对手机的依赖超乎笔者心理预期,应及时加以心理辅导,使其逐渐改善此类情况。课堂上由于没有手机,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好,转为认真学习听课。从学生们平和的心态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知道上课使用手机是不正确的,弊大于利,甚至会影响学习,反映了大学生的意识与行为并不同步,这其中,既有课堂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学生自己的主观思想原因。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扮演更加多元化的角色。手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步,却也带来了颇多危害。长期使用手机会对人身体造成较大程度的伤害。出于种种考虑,重庆交通大学设立“手机休息室”。该活动自启动以来,无论上课质量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了极为明显改观,很多教师反馈,应支持这个活动长久坚持下去。
上图为笔者统计从“手机休息室”启动时期(即2016年5月3日)至2016年6月底,8周试点班级上课不使用手机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的变化显著,第一周效果最为突出,有80%以上学生上课没有使用手机,选择认真听讲。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二周数据出现下行波动,经分析,在初步开展活动的这两周,学生们都把“手机休息室”当成一项新鲜事物,在新鲜感的促使下,学生们积极参与手机休息室的活动。随着新鲜感的逐渐降低,不使用手机的人数便缓慢下降,但是活动初期的显著效果已经呈现。从第三周达到波底到第四周,此时期上课不使用手机的学生数量降至最低值,他们在所能接受的时间段内感觉不到自己应有的变化,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排斥现象,数据下滑严重。至第四周持续回升,在60%附近波动,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习惯的一部分学生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再加上对本活动的宣传深入,从而使部分学生摆脱中期的消极心态,当以上这部分学生上课不使用手机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时,该比例便开始趋于稳定,而这个值才是设立“手机休息室”的最终效果。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一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慣,相信他们在没有“手机休息室”情况下,也可以说服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少使用手机,甚至不使用手机。并且他们能够通过带动其同学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进一步完善“手机休息室”
重庆交通大学实施“手机休息室”项目的两月期间,社会反响亦不错。但由于项目未使用强制手段,部分学生思想觉悟仍不高。为进一步改善重庆交通大学校风学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由于采取非强制手段,加上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仍旧贪玩好耍,上交手机不积极,致使开展此项目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与不开展是一个效果。故此,可采取强制性上交手机手段。①上课时由学工部派出人员强制性收取手机,课后返还。②学校购买手机信号屏蔽器,上课时间统一屏蔽手机信号。但由于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偏多,手机可下载单机游戏,即使屏蔽其信号,仍然可以玩手机,因此,要从其他渠道杜绝此类现象。
(2)学校加强宣传教育。由于当代学生“手机依赖症”十分严重,故此学校应加强相应宣传教育,这才是治本之策。要从学生思想上下功夫,根本改变其对手机的看法:手机是用于方便交流的联系工具,而非用于游戏的游戏工具。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上大学应以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为主,而不是享乐。
(3)指派专人管理此项目。现项目的手机收存都是由班级的团支书管理,由于团支书也是大学生,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相差无几,而部分团支书自我思想认识境界还达不到标准,再对其他学生提出过高要求,矛盾便会产生。而由学校派出专人对手机收存做出相应管理,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0-92.
[2]王春波,钟蓉戎,朱佐想.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低年级学风面临的问题与机制探究[J].内江科技,2010(10):1-2.
关键词:“手机休息室”;对比分析;大学生
一、关于“手机休息室”发生背景
手机因其小巧、便携、功能多样等特性深受广大高校师生群体的青睐。手机集通信终端、娱乐设备、信息来源等功能于一体,深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对学生诸多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据有效调查显示:被调查大学生100%拥有手机,几乎从不关机和只在睡眠时关机的分别为47.1%和40.2%。对使用手机直观心理为喜欢的学生群体占62.6%,持矛盾心理的占比33.7%。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情感认知;通过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成为一个移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心;这种环境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学风建设
(1)手机对学风的影响。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根本。学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校风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良好的学风环境之中学习有利于全方位塑造优良人格,增强综合能力,拓展知识面。如今,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极极大,而其又以手机、电脑为主要传播介质。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是人手一部手机,当周围其他人都使用手机的时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在上课时使用手机,致使教师上课质量不高,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考试过程中用手机作弊。一旦作弊的学生数量增多,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风。
(2)设立“手机休息室”后的学风近况。调查数据给了我们很清晰的参考:教师普遍认为“手机休息室”设立后,学生上课情况有了明显改观。而其中有84%的教师认为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可见“手机休息室”的设立,在学风建设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学习效率、学习兴致都有很大提高。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本身,并及时向教师反馈课堂情况,也使教师的授课效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形成教师在讲台上专心授课、学生在台下专心听课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三、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1)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缺失。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卓有成效地整合和利用自我资源(身体、心理、时间、信息、思想和行为等) ,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计划与组织、自我监控、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没有形成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体系,家庭教育中也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理智的管理头脑,致使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手机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2)新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迷茫。自我管理的关键在于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调动自身主观的能动性,主要是靠一个有形的“标尺”,通过这杆标尺来对比自身的不足与差距,从而改正潜在的问题,使自身潜移默化地模仿这杆“标尺”做好自己。而新晋大学生相对高年级学生,其处事方法和态度都不太成熟,而学校多校区的体制加大了高年级学生和新晋学生的阻隔,从而使新晋大学生失去了标尺,自我管理意識的形成较为困难。其中尤以以下四个问题最为严重:一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规划,学习效率低;三是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四是部分学生专业选择迷茫,学习态度不积极。所以新晋大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会产生迷茫。手机依赖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孤独感。与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用于情感沟通持乐观态度相反的是,以手机为主要交往方式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寂寞。所以手机的过度使用更加不利于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手机休息室”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通过“手机休息室”这个活动,会让大学生在强制的前提下,逐渐适应这种模式,最终形成上课不用手机的习惯,从而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解决了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难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此类活动逐渐改掉上课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另一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配合“手机休息室”这个活动,以帮助自己形成自我管理意识。但是愿意配合的学生多为女性。
教师们也反映,“手机休息室”这个活动自开展以来,学生的听课态度有明显好转。然而也有教师指出,设立“手机休息室”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强行去收学生们的手机,只能靠自觉,且也会存在学生不交手机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放置手机信号屏蔽器来阻断手机上网的信号。
四、“手机休息室”实行以来学生状况的改变
(1)教学质量。学生们上课的态度有很大转变,调查结果显示:上课手机放在休息室时,有59.09%的大学生会控制自己,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有26.14%的大学生会在上课时走神,剩余的则会聊天或做其他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大部分学生有学习意识,只是缺少自控能力,只需稍假外力就会改善学习状态。可以看出,如今的状况有较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与教师有一定的交流。设立“手机休息室”后,由于手机被收起来了,学生上课期间心无旁骛,课堂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在上课期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2)学习态度。自实行“手机休息室”制度以来,学生们对此态度不一。调查显示:情绪平和的占69.32%,有19.32%的学生持有消极情绪。由此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方式还是能够接受的。而其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对手机的依赖超乎笔者心理预期,应及时加以心理辅导,使其逐渐改善此类情况。课堂上由于没有手机,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好,转为认真学习听课。从学生们平和的心态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知道上课使用手机是不正确的,弊大于利,甚至会影响学习,反映了大学生的意识与行为并不同步,这其中,既有课堂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学生自己的主观思想原因。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扮演更加多元化的角色。手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步,却也带来了颇多危害。长期使用手机会对人身体造成较大程度的伤害。出于种种考虑,重庆交通大学设立“手机休息室”。该活动自启动以来,无论上课质量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了极为明显改观,很多教师反馈,应支持这个活动长久坚持下去。
上图为笔者统计从“手机休息室”启动时期(即2016年5月3日)至2016年6月底,8周试点班级上课不使用手机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的变化显著,第一周效果最为突出,有80%以上学生上课没有使用手机,选择认真听讲。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二周数据出现下行波动,经分析,在初步开展活动的这两周,学生们都把“手机休息室”当成一项新鲜事物,在新鲜感的促使下,学生们积极参与手机休息室的活动。随着新鲜感的逐渐降低,不使用手机的人数便缓慢下降,但是活动初期的显著效果已经呈现。从第三周达到波底到第四周,此时期上课不使用手机的学生数量降至最低值,他们在所能接受的时间段内感觉不到自己应有的变化,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排斥现象,数据下滑严重。至第四周持续回升,在60%附近波动,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习惯的一部分学生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再加上对本活动的宣传深入,从而使部分学生摆脱中期的消极心态,当以上这部分学生上课不使用手机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时,该比例便开始趋于稳定,而这个值才是设立“手机休息室”的最终效果。相信通过本次活动,一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慣,相信他们在没有“手机休息室”情况下,也可以说服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少使用手机,甚至不使用手机。并且他们能够通过带动其同学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进一步完善“手机休息室”
重庆交通大学实施“手机休息室”项目的两月期间,社会反响亦不错。但由于项目未使用强制手段,部分学生思想觉悟仍不高。为进一步改善重庆交通大学校风学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由于采取非强制手段,加上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仍旧贪玩好耍,上交手机不积极,致使开展此项目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与不开展是一个效果。故此,可采取强制性上交手机手段。①上课时由学工部派出人员强制性收取手机,课后返还。②学校购买手机信号屏蔽器,上课时间统一屏蔽手机信号。但由于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偏多,手机可下载单机游戏,即使屏蔽其信号,仍然可以玩手机,因此,要从其他渠道杜绝此类现象。
(2)学校加强宣传教育。由于当代学生“手机依赖症”十分严重,故此学校应加强相应宣传教育,这才是治本之策。要从学生思想上下功夫,根本改变其对手机的看法:手机是用于方便交流的联系工具,而非用于游戏的游戏工具。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上大学应以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为主,而不是享乐。
(3)指派专人管理此项目。现项目的手机收存都是由班级的团支书管理,由于团支书也是大学生,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相差无几,而部分团支书自我思想认识境界还达不到标准,再对其他学生提出过高要求,矛盾便会产生。而由学校派出专人对手机收存做出相应管理,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90-92.
[2]王春波,钟蓉戎,朱佐想.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低年级学风面临的问题与机制探究[J].内江科技,2010(10):1-2.